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喀斯特城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桂林喀斯特城市的快速扩展、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城市热岛现象越来越明显。以桂林1989-2006年5景TM/ETM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Pv,利用Qin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ts,分析Pv空间和时间变化对t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上ts随Pv的提高而降低,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在时间上Pv<0.2面积比例逐年增加,1989年7.8%、1991年15.2%、2000年20.7%、2005年21.1%、2006年22.7%;而Pv≥0.7面积比例逐年减少,1989年49.2%、1991年27.4%、2000年27%、2005年16.5%、2006年11.1%。其导致地表温度高于茂密林地表面温度的比率z>20%的高温像元比例逐年上升;而z≤10%的低温像元比例逐年下降,1989年28.9%、1991年25.4%、2000年23.7%、2005年22.2%、2006年20.4%。植被覆盖的喀斯特山峰呈现显著的凉岛现象,从而调节喀斯特城市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72.
Sishili Bay is the most important aquiculture and tourism area for the city of Yantai, China; however, red tides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have caused huge economic losses in this bay in recent year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the bay, we conducted this research between 2003 and 2008 to analyze variations in nutrients and chlorophyll (chl-a) during high frequency red tide period (May to Septemb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l-a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rom 2.70 in 2003 to 7.26 mg/m3 in 2008,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inorganic nitrogen (TIN) and silicate (SiO3-Si) increased lineally from 5.18 and 1.45 μmol/L in 2003 to 18.57 and 9.52 μmol/L in 2008, respectively, and the annual phosphate (PO4-P) varied between 0.15 and 0.46 μmol/L. Special attention was given to a red tide in August 2007 occurred when water temperature was high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sharply because of a heavy rainfall. Overall, the results show the P limitation in Sishili Bay, and reveal that red tides were caused by eutrophication from terrestrial inputs and local warm weather, particularly during rainy periods. Therefore, to control red tide, greater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reduce sewage discharges into Sishili Bay, particularly during rainfall seasons.  相似文献   
73.
在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中, 地下径流量通常看作是整个流域潜水面水分储存量的函数, 这样的地下径流机制往往是一种在稳定或“拟稳定”状态下地下径流量与潜水面水分含量的依赖关系, 它没有充分地考虑潜水面处水分通量对地下径流量变化的影响. 文中基于 Boussinesq- Storage方程建立了同时考虑潜水面水分储存和非饱和层水分入渗两方面影响的地下径流机制, 并利用流域水文资料以及地下径流分离算法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比较合理地模拟地下径流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场特征、盆地生储盖层发育等方面对比研究, 讨论南海南北部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为在南海进行油气勘查指明方向.目前油气勘探实践证明, 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 究其原因, 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 张性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较小, 而南部挤压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大; 北部的地热流较南部小, 因此地温梯度也较小, 如北部陆架上的珠江口盆地的热流值在5 3~ 87mW /m2之间, 平均6 7mW /m2, 而南海南部大曾母盆地平均热流值达97mW /m2, 最大值达130mW /m2, 故南部边缘烃源岩的成熟度比北部高; 由于南部边缘处于挤压构造环境, 因此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挤压构造, 而北部边缘一直处于张性构造环境, 形成的构造较少且较小; 同时, 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 烃源岩生烃与构造形成在时间上搭配较好.因此, 在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大型油气田, 而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 大型油气田较少, 中小型油气田较多.这就是为什么南海南部边缘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的地质原因.   相似文献   
75.
76.
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沉积可划分为北缘砂砾岩带冲积扇粗碎屑沉积-下切辫状水道充填-河流-三角洲沉积、温宿凸起边缘近端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和塔北凸起西南缘的下切谷充填-河流三角洲-滨浅湖滩坝3个相带,中部为干旱盐湖-泻湖-海湾沉积.物源体系分析表明,西部的温宿凸起、北边的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隆起上的大陆蚀源区为坳陷提供物源.库车坳陷碎屑物基本上来自于南天山和温宿凸起再循环造山带,坳陷北缘的逆冲造山和隆升作用形成了长期的物源供给区,沿坳陷东北缘发育了巨厚的冲积扇.西部的温宿凸起早期存在物源,沿凸起边缘发育有小型的边缘扇或扇-辫状河三角洲.塔北隆起在古近纪早期提供一定的物源,克拉201井附近结晶基底的剥蚀是南部大陆蚀源区的主要物质来源.却勒1井、羊塔5井等地的碎屑物极可能来自3个物源区.研究区物源体系的分析与总体的古构造、古地理格局相一致,库车坳陷古近系基底东高西低,有大量陆源碎屑由东向西推进,东、西两侧的低凸起带和北缘的前陆前渊带构成的古构造特征决定着物源和岩相分布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77.
西北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包括地下水资源属性数据库和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采用AC-CESS97存储格式,空间数据库采用ARCVIEW3.1存储格式,文中介绍了西北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的基本内容,组织结构及其元数据,阐述了其在网上发布的动态网页设计思路及基于WEB GIS的数据浏览,查询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8.
79.
80.
20世纪90年代,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为主要力量的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对南沙群岛进行了系列的野外实地考察,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但由于南沙群岛海域幅员辽阔,所以对一些面积较大的环礁只能作局部研究;同时由于其它某些原因,一些岛礁还没有被我国南沙科学考察队考察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