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热液沸腾作用与金矿化的关系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热液沸腾过程中,pH值升高,CO_2、H_2S等气体逸失,温度下降。金常常富集在沸腾面附近,故沸腾面的圈定对于金矿的找矿勘探及预测有重要意义。与沸腾作用有关的金矿床,除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泉型金矿外,一些与碱性岩有关的金矿、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斑岩型金矿及一些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中也发现有沸腾矿物包裹体存在,说明热液沸腾作用在金矿形成过程中很可能是一种较普遍的成矿作用。对热液沸腾作用的研究将有助于金的沉淀机制及成矿预测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2.
耕地比较效益低下引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成为破解耕地保护问题的客观选择,而影响经济补偿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补偿模式设计是否符合农户诉求,因此定量刻画农户生计资产差异对其补偿模式选择的影响便是补偿模式设计的核心.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PRA)对渝西方山丘陵3 个样点村392 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构建了农户生计资产六边形计量分析框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Probit 回归分析法对农户生计资产差异与补偿模式选择意愿间耦合关系的存在性和影响度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差别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 农户生计资产存在属性差异和空间分异.农户生计总资产呈现由自给型纯农户到非农户递增的总体趋势,空间上存在海拔越高生计资产越低的趋势.② 农户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的选择意愿存在随农户生计资产差异由“成都模式”向“佛山模式”过渡的趋势,不同地带农户模式选择意愿存在空间分异.③ 农户生计资产差异与耕地保护补偿模式选择间存在耦合关系,自然资产与农户模式选择意愿呈负相关,社会资产对农户的模式选择影响最小,金融资产对农户模式选择的影响较弱,人力资产和物质资产对农户决策均产生较显著影响,心理资产对农户的决策影响最为显著.④ 根据农户生计资产缺乏情况为7 种类型农户设计了概念性的补偿模式体系,并就补偿方法、补偿依据、补偿标准和补偿资金来源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3.
三维磁异常傅里叶正演,能够计算整个场源区域内与磁化率分布网格一致的三维磁异常。通过三维傅里叶变换推导了长方体三维磁谱表达式,当源体埋藏较深或者位于反演区域边缘时,标准FFT正演异常场由于强制周期化,边界震荡等原因,使得正演结果发生较大的畸变,为了减少标准FFT算法引起的误差,引入了3DGauss-FFT技术用于三维磁异常频率域正演。通过简单的模型正演验证,从计算时间、计算精度以及内存需求上与空间域算法及标准3DFFT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DGauss-FFT磁异常正演相比于标准FFT算法在计算精度上有很大提升,显著降低了标准3DFFT由于自身缺陷引起的误差,且在运行时间上,4点3DGauss-FFT磁异常正演算法相对于空间域算法降低了三个数量级,但内存需求有所增加,证明了3DGauss-FFT正演方法在磁异常正演方面的高效性以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4.
电磁法观测系统采样时钟不确定度及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磁法观测系统中,采样时钟质量直接影响高精度ADC的信噪比,而高精度ADC芯片的信噪比作为电磁法观测系统信号检测非常关键的指标,决定了获取数据的质量.采样时钟的时间抖动是时钟孔径不确定度产生的原因,导致电磁法观测系统中ADC数据转换的信噪比变差,严重影响电磁系统观测质量,为此提出了ADC采样时钟不确定度最大时间抖动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对ADC采样过程进行时域、频域分析,借助正弦波导数给出采样时钟孔径不确定度引起的采样数据误差数学描述,结合极大值法与ADC信噪比计算方法获取系统信噪比需求范围内的最差时钟孔径不确定度,进而计算出相应采样时钟的最大时间抖动误差.以地球物理仪器中常用的ADC芯片AD7760为例进行了相应的时钟抖动误差计算,确定时钟的孔径不确定度抖动时间.根据信噪比指标确定了时钟孔径不确定度后,采用压控恒温晶振跟踪GPS信号中的秒脉冲的方法,保证时钟抖动误差能够满足AD7760的要求,根据测试表明,在GPS失锁4 h内,时钟输出能够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5.
棉田微波散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已有散射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广义Rayleigh-Gans近似,计算了微波在土壤、棉层中散射的一级和二级效应,对影响散射的主要因子(入射波频率、入射角,棉叶冠层厚度、棉叶大小、叶厚、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入射波频率与棉叶大小的相对比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已封垄的棉田散射,在小入射角时以土壤的面散射为主;而在较大入射角时,棉叶的体散射则是主要散射。  相似文献   
126.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干热岩储层良好的渗流和传热通道,EGS由注入井、含裂隙储层、采出井所组成,因此井筒布置和裂隙分布特征将直接影响到流体的流动路径,进而影响着流体的流动和传热过程.本文旨在同时考虑井筒布置与裂隙分布特征对系统采热性能的影响,建立三维井筒与热储热流耦合数值模型,分析井网布置与井间距参数变化;以及裂隙条数、裂隙迹长等裂隙分布特征变化对系统采热的影响,并以4项采热评价指标来评估地热潜能.研究结果表明:(1)注入井井数的增加会提高生产质量流率,但却不会使热突破明显提前,使得热开采速率大大提高,对系统采热有利;(2)井间距的增大可以延长系统寿命,提高开采中后期生产质量流率以及热开采速率,有利于热能提取;(3)裂隙条数的增加会导致裂隙储层连通性增强,从而导致采出温度下降更快,生产质量流率提高更大,热开采速率也明显提高,进而缩短系统寿命,且储层热提取率增大,对地层开采程度会提高;(4)裂隙平均迹长越长,采出温度越高,生产质量流率也越大,越有利于实现商业化开采,同时系统热开采速率也越大,且不会降低系统寿命,储层热提取率随平均迹长增大而减小,说明储层被开采程度较低,裂隙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27.
褐煤中腐植酸的测定尚无国家标准,通常是采用重量法作为标准方法。但大家对于腐植酸的概念尚不统一,因而煤样预处理的方法就各有不同。如有的认为,用碱或碱式盐处理褐煤时所得的可溶部分即为腐植酸;有的却先以盐酸或其他试剂将煤中的腐植酸钙等物变为可溶于碱的腐植酸,一并进行测定;也有的先用苯和酒精等有机溶剂抽提出褐煤中的腊和树脂以后,再测定腐殖酸。   相似文献   
128.
基底断裂与盆地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伴生构造,断裂活动控制盆地内沉积填充和构造样式以及后期资源的分布。本文利用琼东南盆地2′×2′的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在进行地形校正、布格异常校正得到布格重力异常的基础上求得重力水平梯度矢量。尝试利用重力水平梯度矢量对基底断裂进行划分并取得良好效果:在盆地基底划分出48条断裂,并将其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级断裂5条,二级断裂8条,三级断裂35条;将确定的断裂与其他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剖面)确定的断裂进行比较,发现在主要格架上具有一致性;重力水平梯度矢量法与其他解释方法比较具有成本低廉、方法简单、结果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9.
中国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评述了中国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耕地保护机制建设重点研究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和共同责任机制。对经济补偿模式与整体框架设计、经济补偿标准厘定、经济补偿资金管理与运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耕地保护关系、耕地保护多主体共同责任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分析得出机制建设是耕地保护的治本之策,农户行为与意愿研究、耕地非市场价值研究、中央政府激励机制设计将是下一步研究主要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0.
青海绿梁山铜矿找矿信息的提取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广东 《地质与勘探》2013,49(3):444-452
绿梁山铜矿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属柴北缘成矿带,它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之一。通过对绿梁山铜矿详细的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高精度磁测扫面和遥感解译等工作,在系统研究其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与矿化有关的异常信息,归纳并提取了地物化遥找矿信息: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等近矿围岩蚀变是寻找铜矿床的间接标志;遥感解译的复合环形构造与遥感蚀变信息叠加区是找矿有利区;在Cu、Au、Bi异常区沿铜矿化向北西存在较多的铜金矿化线索;强磁异常梯度带分布是最显著的深大断裂位置反映;显著的水热蚀变晕也是寻找该类矿床的重要遥感标志。结合以上特征在绿梁山找矿远景区内共圈定出Ⅰ、Ⅱ类靶区共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