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基本特征与成岩构造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粤中地区的印支期花岗岩类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等,各岩体沿近东西向区域性佛冈-丰良断裂带和高要-惠来断裂带分布,成岩年龄在(198~233)×106a之间,且总体上自南而北表现为成岩时代变新、岩石由偏酸性向中性变化的特征.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应属Ⅰ型花岗岩.锶初始值为0.7111~0.7181,Nd、Sr同位素特征的一致性,说明其成岩物质来源相似.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形成于印支运动碰撞造山之后,成岩物质均源自具中等锶初始值和地壳成熟度较低的早元古代华夏古陆基底.  相似文献   
32.
广州-佛冈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州-佛冈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类岩体ISr为0.7016 ̄0.7391,Nd同位素T2DM值在1.17 ̄2.27Ga之间。广佛地区极可能具有统一的属华夏古陆一部分的元古代基底,其Nd同位素T2DM值为2.11 ̄2.27Ga。具低T2DM值(1.17 ̄1.35Ga)的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的存在,表明广佛地区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有一定的地壳增长,相应花岗岩岩体的成岩物质有幔源成分的加入,其中燕山晚期的地  相似文献   
33.
试论1∶25万区调中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庄文明 《广东地质》2000,15(3):67-72
比较于传统的化探方法,1:25万区调中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是以区域地质、地貌类型和土壤类型调查为基础,针对不同地质体类型和地貌类型背景上不同土壤、水体及其沉积物和生物介质,系统采集适量的、低密度的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从而服务于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和土壤资源评价等多种目标。  相似文献   
34.
农业地质调查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现今农业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农业地质环境、土壤元素有效态概念和样品采集控制方法:农业地质环境是忆地区域地质地貌背景的总合;土壤元素有效态含量包括土壤中元素活性态、部分Fe-Al共沉淀态和有机结构态含量,它们是植物天然营养元素的来源,根据农业地质环境类型的差异,划分采样单元、进行系统采集农业地质分析样品。  相似文献   
35.
粤中前震旦纪基底锆石Pb-Pb蒸发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粤中前震旦纪基底的成因及时代一直有较大争议。对组成前震旦纪基底的中元古代变质表壳岩长安岩组和中元古代变质长英质侵入岩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长安岩组长石石英角岩透镜体中浑圆锆石的 Pb-Pb蒸发年龄为 ( 1 81 2± 2 9) Ma、结晶锆石年龄为 ( 1 2 97.8± 1 3 ) Ma,变质长英质侵入岩条纹状二长片麻岩中结晶锆石年龄为 ( 4 89± 1 4)和 ( 1 0 44± 2 7) Ma,表明粤中地区基底主要成生于中元古代 ,沉积时期为长城纪或以前 ,蓟县纪曾有较大规模岩浆活动 ,中元古代晚期已基本形成了前震旦纪结晶基底的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36.
庄文明  彭卓伦  陈国能  张珂 《矿物学报》2007,27(Z1):487-488
围绕花岗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带是常见的地质现象.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自岩体顶部向上(向外),元素周期表中第四、第五周期元素的最大丰度带往往呈Mo-W-Cu-Zn(Pb)-Ag-Au-Hg的顺序排列(陈国能,1996;林小明等,2002;Chen,2007).这种分带规律在广东长坑-横江(南蓬山)矿田甚为明显.该区已知金属矿床(点)9个,其中金银矿床(点)3个,包括长坑-富湾超大型金银矿床、铅锌银矿床(点)2个、铅锌矿床(点)2个、铜铅锌矿床(点)2个、铜矿点1个.上述矿床(点)围绕物探揭露的横江隐伏岩体(重熔界面上方凸起部位)呈环带状分布,成矿元素自里向外呈现出Cu-Zn-Pb-Ag-Au的变化规律(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