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5 毫秒
21.
一次低能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康岚  顾清源等 《气象科技》2002,30(5):284-287
文章采用天气动力学和动力诊断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2001年9月18日至21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中尺度流场、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在低温、低能情况下,动力因素在大暴雨天气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而这种动力作用主要来自于高低空呈气旋性旋转的三支气流。  相似文献   
22.
引发暴雨的西南低涡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康岚  郝丽萍  牛俊丽 《高原气象》2011,30(6):1435-1443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逐时卫星云图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与4次暴雨过程密切相关的中尺度系统西南低涡。结果表明,引发暴雨的西南低涡相对于环境场是湿涡,南边界是主要水汽输送方向。在西南低涡形成阶段,整层均为正涡度,一般维持深厚的上升气流,具有较为深厚的暖心结构。在其发展旺盛阶段,正涡度呈上升趋势,对流层中低层...  相似文献   
23.
四川盆地雷暴大风雷达回波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柯吉  康岚  罗辉  郭旭  周秋雪  费海燕  吴薇  张琪 《气象》2020,46(2):212-222
采用2009—2018年地面、高空、闪电定位、多普勒雷达资料统计出四川盆地的34次雷暴大风过程,并根据冷空气参与情况及500 hPa影响系统将其分为五种类型:混合性大风类(Ⅰ类)、深厚低槽(低涡)后部类雷暴大风(Ⅱ-1)、低槽(切变)东移类雷暴大风(Ⅱ-2)、副热带高压西侧切变类雷暴大风(Ⅱ-3)和东风扰动类雷暴大风(Ⅱ-4)。统计分析了五类过程中发生雷暴大风站点对应的雷达回波特征,包括:对流组织类型、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垂直液态水含量、中层径向辐合、风暴移动速度、回波质心下降、低仰角风速大值区和辐散。结果表明,82%的雷暴大风站点具有风速大值区,不同类型的雷暴大风过程还有其他不同的雷达回波特征,这些特征大多可提前10 min以上。另外,当站点出现中层径向辐合、辐散、回波强度大且伴有强梯度或回波类型为飑线时,也要考虑大风是否出现。  相似文献   
24.
25.
台风对四川暴雨影响的环境场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康岚  牛俊丽  徐琳娜  肖红茹  陈莹 《气象》2013,39(4):427-435
通过统计2000-2010年5-9月在15°~35°N、103°~130°E区域内活动的台风与相应时段四川逐日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指出与四川暴雨统计关系最密切的台风路径分别为偏西路径、转向路径和西北路径.对比相似台风路径背景下四川有无明显暴雨出现的环境场特征,指出西风带低槽在40°N以北活动,中亚地区为高脊,中纬度大陆高压控制西藏东部到四川大部或我国中东部为宽广低槽是不利四川产生明显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巴尔克什湖到贝加尔湖为宽广低槽,副热带锋区密集,到达36°N附近,中纬度带状高压脊线位于30°N以南以及我国中高纬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态势,西部为经向度大的斜压性低槽是有利四川产生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分析指出:台风对四川天气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通过影响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产生间接影响;二是台风低压外围环流直接影响;三是作为载体向四川输送暖湿空气,与中高纬低值系统及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6.
利用GRAPES-m eso模式和T213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盆地和华东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多组数值试验,以分析侧边界资料、驱动资料的垂直分辨率、模式积分区域、云物理参数及边界参数对GRAPES-m eso模式降水预报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侧边界资料对模式降水预报结果影响较小,驱动GRAPES-m eso的全球模式产品质量提高,降水预报结果越好;(2)驱动资料垂直分辨率的高低对降水预报结果影响较大,分辨率越高,预报能力越强,反之越弱;(3)模式积分区域对降水预报结果也有明显影响,区域越大,降水预报未必总是最好;(4)物理过程和边界参数试验表明,W SM6方案与KF eta方案组合的24小时降水预报与实况更接近。   相似文献   
27.
1002号台风对四川盆地大暴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逐日NCEP再分析常规观测资料、逐小时自动站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0年7月14—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重点探讨了台风活动对大尺度环流背景、西南低涡形成与维持、水汽及能量输送的作用。结果表明:(1) 本次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台风、西南低涡等多个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下发生的;(2) 台风环流东侧偏南气流和副高西侧偏南气流长时间的融合贯通,一方面有利于“鞍”型场大尺度环流背景稳定和低层西南涡的发展及维持;另一方面两支气流叠加构成输送带,将低纬大量水汽和热量向暴雨区上空输送,有利于暴雨区上空水汽的积聚及形成高能不稳定区;冷暖空气交绥于暴雨区,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大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两次小范围特大暴雨发生时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要素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两次过程的相似及不同之处,指出低空急流和相对稳定的环流形势是小范围特大暴雨形成的关键,为今后类似的特大暴雨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从环流背景、冷空气、低空急流和数值预报应用等方面对四川盆地2003年3月上旬发生的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降水对降温的影响。从中得出强降温的发生不仅与冷空气的强度有关,而且低空急流的存在对降温的幅度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指出,在数值预报中低层为负变高的情况下。对冷空气入侵而带来的增压作用应该有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95.8”大暴雨过程的全面技术总结,揭示了多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作用对产生大暴雨过程的贡献,并指出了云团的发生及其发展源于北方冷空气和南方低空急流持续影响所形成的两个中间尺度重垂直环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