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竹利  康岚 《应用气象学报》2021,32(1):102-114
该文提出一种从相对风暴的径向速度图中自动识别中层径向辐合特征的算法,即相对风暴中层径向辐合特征自动识别算法.算法首先识别出单仰角径向速度图上每个径向的正-负速度段,并按照一定规则对其进行配对,形成径向辐合段;然后在二维锥面上做水平相关分析得到二维径向辐合块,再对二维辐合块进行垂直相关分析,形成风暴的三维径向辐合体,计算...  相似文献   
42.
利用ECMWF预报资料,从动力、热力、水汽、能量和降水预报5个方面选取影响短时强降水发生的因子,构建多因变量数组,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配料系数及其阈值,在此基础上进行配料,研发了四川省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产品投入应用。结果表明:产品对盆地20mm/h以上和高原地区10mm/h以上的短时强降水落区预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3.
一次川渝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康岚  冯汉中  屠妮妮  肖红茹  张利红 《气象》2008,34(10):40-49
利用逐时FY-2CTBB资料、闪电资料、自动站雨量资料和经过再分析的中尺度格点分析场资料,分析2007年7月16-20日发生在川渝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中尺度特征,为评估、预报此类暴雨天气过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过程是高原涡和西南涡两个中尺度系统逐步耦合的结果,与上升气流相伴的强而深厚的正涡度柱是造成对流辐合体反复在相近区域生、消和暴雨反复在临近区域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西南低涡环流中的三个中尺度云团系统(MCS)直接产生了本次暴雨过程的强降水,MCS的生消和青藏高原东部的对流云系具有翘翘板效应;对卫星云图Tbb值、闪电资料和强降水的综合分析表明闪电发生于降水之前约1~3小时,强降水基本出现在闪电密集区和低Tbb值重合区;闪电的移动方向基本可以代表对流旺盛区的移动方向,也就是未来可能出现强降水的方向.闪电突然增强或减弱对于追踪对流降水的发生和移向、判断强降水的增强或减弱、强降水出现时间、位置、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4.
灰色GM(2,1)模型在气温和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蒲吉光  康岚 《四川气象》2003,23(3):10-12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选取四川省部分站点五十多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资料长度及资料本身预处理,用GM(2,1)方法进行建模和预测,与实际值比较后得出了一些对预测模型的评价,为利用灰色系统建模法进行气候长期预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两次小范围特大暴雨发生时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要素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两次过程的相似及不同之处,指出低空急流和相对稳定的环流形势是小范围特大暴雨形成的关键,为今后类似的特大暴雨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陕西省雷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蔡新玲  刘宇  康岚  贺皓  李建科 《高原气象》2004,23(Z1):118-123
利用陕西省78个代表站1961-2002年月雷暴日数资料和运用数理统计及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等方法,对陕西雷暴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5.3天,呈现南北多、中部少的分布特点;全年中6~8月为雷暴集中期;近42年来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REOF分解将陕西雷暴异常划分为3个区,关中区雷暴频数为减少趋势,陕南区呈现陕南区呈现由多-少-多的变化趋势,陕北区为缓慢增多趋势.各区雷暴异常变化还存在年代际、年际差异.  相似文献   
47.
川北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天气动力学和动力诊断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两次小范围特大暴雨(2001年9月18日绵阳特大暴雨与2002年6月7日遂宁特大暴雨)发生时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要素场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两次过程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指出低空急流和相对稳定的环流形势是小范围特大暴雨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四川盆地春末夏初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我们预报工作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发生在四川盆地区内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从环流形势、能量、层结特征、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揭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产生的必然性,为我们今后的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9.
徐海  康岚 《四川气象》2002,22(4):23-25
利用卫星云图追踪2002年7月29日-8月1日成都地区的强降水过程,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其物理量诊断场分析它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对比物理量诊断场与T213数值预告场,总结数值预告在暴雨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利用卫星云图追踪2002年7月29日~8月1日成都地区的强降水过程,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其物理量诊断场分析它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对比物理量诊断场与T213数值预告场,总结数值预告在暴雨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