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357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哈密南部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云惠  王勇 《气象》2004,30(7):41-43
通过对 2 0 0 2年 6月 1 8~ 1 9日哈密南部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机制、T2 1 3产品的物理量及卫星云图分析 ,揭示形成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22.
储层建模中几种原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层地质知识库的建立是储层建模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它为建模提供基本的条件数据及各种统计参数。本文总结了建立地质知识库的主要步骤及基本内容。在资料较少的情况下,需要借助原型模型来提供一些无法直接获得但对建模十分重要的参数,如砂体宽厚比、水平方向变差函数等。文中用3个实例较详细的介绍了建立原型模型的3种主要方法,分别是利用露头、成熟油田和沉积模拟实验建立原型模型,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3.
概要论述了地质微生物学、地下水微生态学、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科学意义、关键问题、发展前景和在地下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该研究领域不仅拓宽了整个地质科学的研究范畴,而且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4.
概要论述了地质微生物学、地下水微生态学、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科学意义、关键问题、发展前景和在地下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该研究领域不仅拓宽了整个地质科学的研究范畴,而且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5.
海域使用权属数据是海域使用科学研究和海域综合管理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文章分析了海域使用权属数据质量控制的现状,研究了海域使用权属问题数据质量控制的判别方法。设计了计算机与人工校验相结合的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实现海域使用权属数据系统化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为海域使用统计和海域使用管理决策支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文章从海洋公园建设角度概述觉华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开发与保护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海洋公园的数字化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觉华岛国家级海洋公园是典型的北方海岛生态保护区域,对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海洋公园当前在管理制度、监视监测技术、科技支撑能力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不足,应加强物联网监测体系建设、数字化评估建设、科研和人才建设以及生态保护和文化宣传。  相似文献   
27.
以LandSat多时相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规则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监测会理县2000~ 2015年地表覆盖变化.结合1∶50 000 DEM数据,分析了会理县地表覆盖构成与转移、变化动态度及潜在退耕地情况.监测分析结论能为会理县加强空间管制、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决策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28.
利用常规资料、14:00加密探空、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13年6月18日和2014年6月23日南疆西部两次强冰雹环境场及物理机制,表明两次冰雹环境场有相同之处:在环流经向度较大的中亚低涡背景下,前期有明显降水,傍晚前后由中亚低涡后部西北气流下产生,高空干冷平流、低层暖湿环境、较大的垂直温度递减率及低层辐合线或切变线为冰雹天气提供了强不稳定层结和动力触发条件,为冷平流强迫类型。但两次冰雹中亚低涡位置、强度、物理机制变化等有所不同:"6·18"中亚低涡压至南疆西部,低涡强,西北风大,而"6·23"中亚低涡在巴尔喀什湖附近,位置偏北,低涡较弱,西北风较小;"6·18"偏西北气流、风(垂直)切变、强回波伸展高度、层结不稳定、水汽及动力等变化均较"6·23"明显偏强;"6·18"的0℃层和-20℃层的高度均比"6·23"的低300~400 m;"6·18"低层南疆盆地偏东风日变化明显,即傍晚到夜间增强,山前东西风辐合促使上升运动发展,并有明显的中尺度垂直环流圈,而"6·23"低层为西北风风速辐合及与偏东风的切变。  相似文献   
29.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FY2E卫星资料等,对2014年7月30日至31日发生在我国东部的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干侵入对此次飑线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层阶梯槽引导高层干冷空气向下入侵后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增强了大气不稳定,不稳定能量累积;低空切变线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是此次飑线的重要触发机制。对干侵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中,干侵入来源于高空槽后下沉气流,干侵入底部风场调整使得飑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转向。在飑线发展过程中,干侵入范围扩大、强度增强;干侵入使飑线发生区域上空空气变冷、变干,增强了大气不稳定。干侵入底部的低相当位温空气与飑线内部高相当位温空气混合是飑线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针对新型的层区带刻度区进行资源评价方法的适应性研究是长庆四次资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油藏规模序列法、油藏过程模型法、容积法和饱和探井法4种资源评价方法,对具不同成藏特点的刻度区进行了深入的方法适用性分析和参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过程类资源评价方法对低渗透、特低渗透连续性岩性油藏,在以储量提交单元作为统计单元进行油藏发现序列与规模序列模拟时,计算参数的合理性与计算结果认知度很难达到统一。而勘探程度类资源评价方法,在深入的地质分析基础上,选择合理适宜的关键参数,是可以求得较为可信的地质资源量。当然,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认识程度和对评价方法的掌握程度也影响着资源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