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134篇
大气科学   180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784篇
海洋学   134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概要论述了地质微生物学、地下水微生态学、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科学意义、关键问题、发展前景和在地下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该研究领域不仅拓宽了整个地质科学的研究范畴,而且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52.
概要论述了地质微生物学、地下水微生态学、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科学意义、关键问题、发展前景和在地下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该研究领域不仅拓宽了整个地质科学的研究范畴,而且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53.
海域使用权属数据是海域使用科学研究和海域综合管理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文章分析了海域使用权属数据质量控制的现状,研究了海域使用权属问题数据质量控制的判别方法。设计了计算机与人工校验相结合的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实现海域使用权属数据系统化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为海域使用统计和海域使用管理决策支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55.
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文章从海洋公园建设角度概述觉华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开发与保护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海洋公园的数字化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觉华岛国家级海洋公园是典型的北方海岛生态保护区域,对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海洋公园当前在管理制度、监视监测技术、科技支撑能力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不足,应加强物联网监测体系建设、数字化评估建设、科研和人才建设以及生态保护和文化宣传。  相似文献   
56.
以LandSat多时相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规则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监测会理县2000~ 2015年地表覆盖变化.结合1∶50 000 DEM数据,分析了会理县地表覆盖构成与转移、变化动态度及潜在退耕地情况.监测分析结论能为会理县加强空间管制、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决策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57.
山东半岛海岸带面临着各类复杂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受到了多环芳烃(PAHs)等持久性有机物的污染,本文研究了整个山东半岛典型海岸带62个站点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和潜在风险进行解析与评价。研究表明,该地区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总含量为0.06~3191.40 ng/g(平均值262.08 ng/g),与国内外海岸带相比,山东半岛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PAHs整体污染状况处于较低水平,但个别站点的PAHs含量偏高。运用特征比值法、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解析研究区PAHs主要来源为木柴、煤炭、油类的燃烧以及油类泄露的联合作用。采用效应区间低值法(ERL)和中值法(ERM)对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周边所有站点及威海、青岛周边个别站点苊、芴浓度位于ERL值与ERM值之间,但多数站点对生态环境潜在负面效应很小。山东半岛典型海岸带中PAHs对生物的毒副作用尚在安全可控范围内,极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8.
利用常规资料、14:00加密探空、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13年6月18日和2014年6月23日南疆西部两次强冰雹环境场及物理机制,表明两次冰雹环境场有相同之处:在环流经向度较大的中亚低涡背景下,前期有明显降水,傍晚前后由中亚低涡后部西北气流下产生,高空干冷平流、低层暖湿环境、较大的垂直温度递减率及低层辐合线或切变线为冰雹天气提供了强不稳定层结和动力触发条件,为冷平流强迫类型。但两次冰雹中亚低涡位置、强度、物理机制变化等有所不同:"6·18"中亚低涡压至南疆西部,低涡强,西北风大,而"6·23"中亚低涡在巴尔喀什湖附近,位置偏北,低涡较弱,西北风较小;"6·18"偏西北气流、风(垂直)切变、强回波伸展高度、层结不稳定、水汽及动力等变化均较"6·23"明显偏强;"6·18"的0℃层和-20℃层的高度均比"6·23"的低300~400 m;"6·18"低层南疆盆地偏东风日变化明显,即傍晚到夜间增强,山前东西风辐合促使上升运动发展,并有明显的中尺度垂直环流圈,而"6·23"低层为西北风风速辐合及与偏东风的切变。  相似文献   
59.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FY2E卫星资料等,对2014年7月30日至31日发生在我国东部的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干侵入对此次飑线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层阶梯槽引导高层干冷空气向下入侵后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增强了大气不稳定,不稳定能量累积;低空切变线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是此次飑线的重要触发机制。对干侵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中,干侵入来源于高空槽后下沉气流,干侵入底部风场调整使得飑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转向。在飑线发展过程中,干侵入范围扩大、强度增强;干侵入使飑线发生区域上空空气变冷、变干,增强了大气不稳定。干侵入底部的低相当位温空气与飑线内部高相当位温空气混合是飑线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广西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发育。本文以西南岩溶地区某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地下河为例,分析岩溶地下水动态特征及计算推测最大洪水位标高,提出几条经济可行的治理隧道水患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