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东坪金矿矿石碲、金分布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坪金矿位于河北崇礼县境内,是我国首例产于碱性杂岩内的富碲特大型金矿床,被确定为新的金矿类型——“东坪式金矿”。其中1、70号矿体为一系列NNE走向的石英脉、石英-钾长石脉、石英细脉或网脉及旁侧的钾化、硅化蚀变岩构成,它们之间在走向与延深方向呈逐渐过渡。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围岩蚀变包括钾化、硅化和黄铁矿化,部分绢云母化。矿石的次生氧化作用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23.
四川大水沟楚碲铋矿的两类显微文像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水沟楚碲铋矿的产状、“客晶”磁黄铁矿的形态、展布和化学成分,其显微文像结构可分成传统意义上的“交代型”、“出溶型”两类,但它们形成的根 本原因是由于富碲、铋流体在相对封闭环境中交代了早期硫化物(磁黄铁矿为主)。交代强 度及其环境的稳定程度决定了显微文像结构的特征:强度弱、稳定性差,可形成具明显“交代”特征的楚碲铋矿;强度大、环境稳定则早期硫化物在交代流体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文像结构往往具有 “出溶”特征。  相似文献   
24.
桂东北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桂东北姑婆山地区的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广泛分布,包体的形貌、结构构造和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岩浆快速冷凝结晶产物;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说明它们属钾玄岩系列,其源岩具OIB型微量元素特征;包体与寄主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的相同性,排除了来源于深部固体岩石熔融残留体或浅部围岩捕虏体的可能性,而两种岩石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暗色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在岩石结构和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方面的明显差别性,又排除了同源包体或析离体、堆积体的可能性。里松花岗岩在很多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上都介于里松暗色包体和姑婆山主体花岗岩之间,里松暗色包体的总体特征显示了岩浆混合成因,是里松暗色包体岩浆与姑婆山主体花岗岩岩浆发生混合时不完全混合的残留物。  相似文献   
25.
富锂氟含稀有矿化花岗质岩石的对比和成因思考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Li-F花岗质岩石以超酸性、过铝、富含H2O、F、B、P等挥发性组分和富含Li、Rb、Cs、Be、Ta、Nb、Sn、W等亲石稀有金属元素为主要特征,以黄玉-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为典型代表。从该类岩石地质产状的多样性和可对比性、空间分布的规律性、矿物岩石的结构构造、硅酸盐-熔体包裹体特征以及实验岩石学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综合论证该类岩石主要是从经过分异演化而形成的残余熔浆中直接结晶而在的;充分的分离结晶作用,是产生这种残余熔浆的主要机制;岩体的空间分带特征和各带之间的渐变过渡关系,为分离结晶作用的途径和演化方向提供了重要信息;熔体中挥发性组分的大量存在,是分离结晶作用能充分进行的关键因素;亲石稀有金属元素在流/熔配分中倾向于进入熔体相,是残余熔体中逐步富集这些稀有金属元素的主要原因;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出溶的流体相与已晶出的共存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了广泛的交代蚀变现象;残余熔浆在不同地质和物理化学环境中的侵位、结晶和演化,造成了Li-F花岗质岩石在产状、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等方面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