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41.
堆石矮堰是常用的"生态友好型"河道整治建筑物。水流经过堆石矮堰会在其周围产生冲刷, 威胁其结构安全。为了提高堆石矮堰清水冲刷尺度的预测精度, 基于室内水槽试验研究了堆石矮堰清水冲刷的历时发展特性, 分析了水流强度、矮堰淹没度和矮堰透水性对冲刷尺度发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清水冲刷条件下, 堆石矮堰下游冲刷坑在试验初期发展迅速, 随后逐渐变缓; 在冲刷发展的任一时刻, 冲刷深度和冲刷长度随水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加, 随矮堰淹没度的增大而减少, 矮堰透水性的增大使冲刷长度增加, 使冲刷深度减少; 随着冲刷的发展, 冲刷坑纵剖面形态逐渐收敛, 其面积与冲刷深度和冲刷长度的乘积线性正相关。基于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 提出了堆石矮堰历时清水冲刷深度、长度、体积的计算公式, 可用于指导堆石矮堰冲刷设计。  相似文献   
42.
地震过程中相当可观的一部分能量消耗于裂隙的活化与形成,来自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的随钻流体表明,地震新形成的裂隙对应有较强的流体异常,它们为流体的入侵提供了良好的通道。随钻流体呈非对称性分布于主滑移面的两侧,主要的流体异常带集中在主滑移带下方须家河组顶部120 m范围内,该带中气体的含量以及变动的频率明显高于上部相同的宽度范围以及下部沉积岩层,来自地球物理测井的资料同样显示这一带破碎严重并伴随有大量水的侵入,暗示汶川地震形成的裂隙具有非对称性分布的特征。这一特征可能同时受控于断裂上盘彭灌杂岩与下盘须家河组岩层的力学性质差异以及地震破裂过程中形成的非对称性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43.
鸡爪金矿主要金矿脉赋存在近东西向的褶皱轴部的挤压破碎带中,容矿岩石为大石桥组二段矽线黑云片岩、二云片岩,围岩蚀变为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通过57个矿床原生晕样品部分微量元素相关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正交因子、斜交因子分析,表明Au、Cu、Ag组合为主要矿化阶段的元素组合,是化探找矿的重要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44.
45.
4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现场分析与地下流体异常识别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孔中泥浆进行脱气,采用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和测氡仪在线测定He、CO2、CH4、H2、N2、O2、Ar、C2H6、C3H8、n-C4H10、H2S、CO、Rn等多种气体。在排除钻井过程、钻具磨损、泥浆性能、仪器波动、气路设计等对气体分析的严重干扰后,可以发现气体异常与岩心和地层裂隙、破裂面及构造破碎带等具有相关性。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泥浆清液,也发现了来源于地下的流体。  相似文献   
47.
河南省农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环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乔家君  吴娜琳  李德洗 《地理研究》2012,31(9):1598-1610
采用因子分析法、重心分析法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利用SPSS、ArcGIS和GeoDa,探究了河南省县级尺度农田利用集约度及其空间分布、空间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河南省农田利用集约度较高的县级单元多分布于河南省东北部;近邻城市的农田利用集约度亦较高;农田利用集约度相近的县级单元呈空间集聚态势,尤其是以较低农田利用集约度的县级单元更为明显;农田利用集约度重心点位于河南省几何中心点的东北方向,且随着时间推移仍不断向东北方向移动。农田利用集约度是农业生产者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人文等环境的约束下,结合劳动力、耕地等自身资源条件,经分析判断后对农田利用效果的评价。探究农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可了解不同区位条件下的农户生产决策特征及其变化,为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基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研究不同层级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农村地区空心化格局的影响。以河南省为例,首先,确立省级和县级两个不同层级中心城市(郑州和兰考)作为参照系。其次,建立农村空心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影响效应,采用实地调研的数据来确定村庄的空心化程度。结果表明:省级中心城市对周边腹地农村空心化影响为正,县级中心城市对周边腹地农村空心化影响为负。并且,两个尺度下交通干线附近农村空心化程度都普遍较高。最后,运用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对研究结果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49.
Coal is a basic resource and its use guarantee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ies and human society. Thus, coal transpor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overall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this system, ports are the vital transit nodes. This study considered coastal ports in China and analysed the evolution of coal transportation from 1973 to 2013. We focused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oal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d summarize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ocesses. Then, we examined the volumes of coal transported and regional changes in these amounts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indicators. Finally, we analysed the specialized function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ports involved in coal transportation to reveal their spatial relationship and temporal evolution. We found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oal transportation changed from "south input and north output" to "all input and north output". However, the prominent ports used for coal unloading are still concentrated in area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Coal loading is concentrated on the west bank of Bohai Bay. In addition, some ports around Bohai Bay, such as Dandong, Dalian, Yantai, and Qingdao, changed from traditional coal loading ports to unloading ports. This study further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transport geography, and impro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co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50.
城市商业分布形态的中西方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西方商业分布形态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指出中国城市商业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处于中期发展阶段,西方 历程对中国制订适时的商业空间发展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