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8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磷素在湖滨湿地基质-上覆水界面中的迁移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进  徐力刚  张奇 《湖泊科学》2009,21(5):675-681
以抚仙湖流域马料河湖滨湿地基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低浓度(P≤3.0mg/L)负荷条件的吸附动力学试验;以及低、高浓度磷的吸附等温线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磷浓度为0.02mg/L、0.03mg/L时,基质存在磷释放现象,当初始浓度增加到0.05mg/L时,基质开始吸附磷,24h后吸附趋于平衡状态,以一元线性回归法对上述基质的吸附等温线进行了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的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高初始浓度下上覆水与基质振荡24h后基质对磷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下,基质样品可在24h内释放原来吸附的大部分磷量.  相似文献   
32.
湖泊集水域地表—地下径流联合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制了流域尺度的地表- 地下径流联合模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考虑了地表径流、土 壤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水量交换, 更真实地模拟径流系统。特别是, 考虑了湖泊- 流域系 统的特点, 例如, 多条入湖河流、直接入湖的坡面水流和地下入湖径流等, 使模型比现有水文模型 更适合于湖泊集水域径流系统的模拟。模型在云南抚仙湖集水域作了初步应用研究, 模拟结果与 河道径流、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等观测数据的比较显示, 模型模拟效果理想。此外, 模拟结果与 SCS 模型结果的对比分析, 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可用于研究湖泊与流域的相互作 用、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对自然条件改变或人类活动的响应、探究地表径流- 地下水- 湖泊之间的相 互作用。模型也可用作湖泊- 流域系统水量平衡分析和水资源管理的有效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33.
抚仙湖集水域地表径流入湖水量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徐金涛  张奇  徐力刚 《湖泊科学》2007,19(6):718-726
采用适用于无资料流域、参数较少的SCS模型计算抚仙湖集水域地表径流量.模型考虑了集水域下垫面条件的空间差异,利用Maplnfo/Arc view软件按照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类型的不同,把集水域划分为若干个水文响应单元,分别计算产流量,较准确地模拟了入湖径流量.通过对梁王河流域和大鲫鱼沟流域实测降雨径流资料的分析与反演,提出了适合该区域的产流计算CN值.在对CN值作坡度修正后再应用到其它无观测数据区域.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抚仙湖集水域2005年3月1日-2006年2月28日地表径流量为1.74×108 m3,陆面径流系数为0.395.模型为指导抚仙湖集水域径流观测及入湖污染物负荷的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基于关联度分析法的土地整理生态环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关联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套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关联度分析法实现了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35.
GPS水准高程拟合精度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应用GPS定位技术,求定地面点的正常高的方法,并对应用最广泛的GPS水准方法做了论述,找出了影响这种方法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实例对如何提高精度作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36.
广西红土击实特性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土是由原岩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过红土化作用形成的具有高含水率、大孔隙比、较高强度和较低压缩性的一种特殊土。由于其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形成了红土具有较大工后沉降的特性。目前,工程中普遍采用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对于夯后红土地基变形则通过现场监测结合室内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室内击实试验和击实后红土的高压固结试验,深入探讨影响红土击实效果和击实后压实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影响机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红土的击实效果与击实功成正比,与黏粒质量分数、塑性指数、游离氧化铁质量分数成反比;击实后红土的压缩模量受含水率、干密度及饱和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当含水率大于18%时,土体处于近饱和状态,含水率与干密度已经不能反映饱和红土的压实性了,即在实际的强夯工程上这种土的含水率不宜大于18%,否则会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37.
李梦凡  张奇  李云良  姚静 《热带地理》2016,36(4):700-709
采用具有物理机制的二维水动力模型MIKE 21,基于2006 年长江枯水与1953―2000 年长江平均来水条件(平均条件)2 种情景,模拟比较2 种情景下鄱阳湖退水期(7―12 月)洲滩出露过程,阐释长江来水变化对鄱阳湖洲滩出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 年长江来水减少导致鄱阳湖洲滩出露开始时间提前,与平均条件相比提前1 个月;洲滩出露50%面积仅历时约0.5 个月,比平均条件缩短约1.5 个月;长江枯水对鄱阳湖洲滩出露分布影响最显著的时段为8―11 月,8 月上旬洲滩增加的出露面积主要分布在赣江入湖三角洲和东部湖湾,而8月中旬―11 月末增加的出露面积主要分布在中部开敞湖区和北部入江通道洲滩;长江枯水对鄱阳湖中北部洲滩出露天数的影响大于南部湖区,对修水和赣江北支入湖三角洲的影响大于赣江中支和南支入湖三角洲,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明显大于南矶山自然保护区;长江来水变化还显著影响洲滩出露速率,2006 年长江水情下洲滩自开始出露至到达最大出露面积(8 月初―10 月中旬)期间的平均出露速率(25 km2/d),与平均条件下洲滩自开始出露至到达最大出露面积(9 月初―12 月末)期间的平均出露速率(14.5 km2/d)相比增大了72%。  相似文献   
38.
处理了1985~2010年的VLBI观测数据,提取了日长变化信息,分析了其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通过傅立叶分析以及小波分析得出了日长变化的半月周期、月周期、半年周期、周年周期以及更长周期;利用解算出的日长变化信息绘制日长变化积分曲线,分析日长的季节性变化和长期变化,并分析了日长变化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直眼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通过力学模型和数值计算,定量分析炮孔深度、孔距、空孔直径等因素对直眼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以及空孔在直眼掏槽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含空孔直眼掏槽爆破中,炮孔深度每增加1m,每装药孔所对应的空孔面积应相应增大3%-6%。  相似文献   
40.
基于VC、Opengl和Directx的三维景观浏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奇  屈年赦 《现代测绘》2006,29(1):18-20
以VC、Opengl和Directx为基础,创建三维景观浏览场景;结合3DS MAX 6.0和Photoshop,三维建模、纹理映射,处理模型纹理,建立三维景观模型;并将构建的精细三维景观以3DS模型形式读入到创建的场景中,并最终实现在场景中任意漫游、碰撞检测、雾的探测、阴影、阳光光源位置的控制、播放音乐等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