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31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浙江中西部永康盆地及金衢盆地白垩系冲积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众多中小型白垩纪盆地中,分布着河湖相红色沉积岩夹火山岩的白垩系上部地层。作者对位于浙江省金华地区永康市和义乌市境内的2条剖面进行了研究,即金衢盆地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铜山岩中戴组剖面和永康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的方岩景区方岩组剖面,认为其主要为冲积扇沉积,具有多套沉积旋回的陆相碎屑岩准层序组,沉积特征表现为:下部紫红色块状砾岩、砂砾岩,夹泥质粉砂岩,局部有紫红色凝灰岩及深灰色玄武岩;上部棕褐色钙质粉砂岩与泥质粉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产恐龙化石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具有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其中扇根亚相的砂砾岩为槽流沉积和辫流水道沉积,扇中亚相的片状或席状砂岩为漫流沉积,漫流成因的片状或席状砂岩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此研究成果对中国南方小盆地白垩系扇根—扇中碎屑岩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储层的微观特征入手,通过各种实验分析资料认为:塔里木盆地群苦恰克构造带石炭系生屑灰岩段有利储层的岩性为粉晶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及灰质白云岩;储集空间以孔(晶间孔、晶间溶孔)+构造溶扩缝组合为主;孔隙度均值为10.4%,渗透率均值为2.6×10-3 μm2,属中孔中渗—高孔中渗(Ⅰ~Ⅱ类)储层。蒸发台地潮上云坪及潮间带上部灰云坪环境为有利储层发育的先决因素,白云岩化-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构造裂缝-油气注入对储层的储集空间发育、连通、保存起到主要的建设作用。有利储层的分布纵向上受控于沉积环境,集中发育在生屑灰岩段的上部—顶部的蒸发台地相带,厚度1~5 m;平面上既受控于古隆起(群苦恰克地区)的地貌,又受晚海西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的影响,沿古隆起及晚海西、喜马拉雅期断裂带是有利储层的发育带,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13.
李忠  张丽娟  寿建峰  韩登林  沈杨  张惠良 《岩石学报》2009,25(10):2320-2330
孔隙性砂岩在应变过程中首先发生应变局域化并形成肉眼不易识别的变形条带(deformation band),这与低孔隙性的碳酸盐岩的应变效应迥然不同.实例分析说明,天山南缘库车坳陷后期构造变形强烈,自白垩纪以来构造应变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异的显著特征.结合盆地构造格架以及砂岩物性分布特征,本文提出了该区六类砂岩储层改造的构造样式,并描述了其中砂岩的构造非均质性.其中深层卷入型(3类)主要发育于盆地西部,而浅层卷入型发育于盆地东部,其分布受基底构造、盐煤等滑脱层、近南北向的调节断裂、盆山边界接触方式的控制.除变形条带外,研究发现本区最大埋深大于6500~7000m的白垩系致密砂岩的应变属性亲近灰岩,其由于后期抬升或深层次构造应变将容易导致裂隙的发育,这一点在有效储层预测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王珂  张惠良  张荣虎  王俊鹏  刘春  杨学君 《地质学报》2017,91(11):2557-2572
构造应力场研究对于塔里木盆地大北气田的开发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区域断裂与背斜长轴走向、钻井诱导缝走向与井壁坍塌方位分别确定了古、今构造应力场的方向,采用测井资料计算了古、今构造应力场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大北气田主体气藏区大北102区块和大北201区块的地质模型,并通过测井资料计算及动静态转换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利用构造应力场解析结果确定边界条件,进行了大北气田古今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构造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以及构造应力场与构造裂缝和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北气田古、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分别约NNW336°和NWW305°,应力大小分别具有σHσhσv和σHσvσh的特征,分别属于Ⅱ类和Ⅲ类地应力;主应力和主差应力在平面上表现为背斜高部位为低值、翼部为高值,纵向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构造裂缝的走向受控于水平最大古构造应力方向,与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近似平行或呈小角度相交,构造裂缝可沿走向继续延伸,开度也不会因构造挤压作用大幅降低,有效性可得到很好的保存,气藏区构造裂缝发育程度与主差应力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背斜高点是构造应力的低值区,油气在应力势差和浮力的共同驱动下聚集成藏,其中主差应力较大的井点构造裂缝较发育,无阻流量较高,因此在背斜高点主差应力较大的区域部署井位,有较大概率获得天然气的高产。  相似文献   
15.
构造侧向挤压与砂岩成岩压实作用--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下侏罗统和西南坳陷白垩系的构造样式、古构造应力值与砂岩成岩压实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明确提出了构造侧向挤压对砂岩成岩压实有重要的影响 ,它造成的压实减孔量可以是砂岩总压实减孔量的 2 .5 %~ 2 3.6 %。库车坳陷克孜勒努尔 -乌恰沟地区为断层转折褶皱 ,其南翼为高构造应力带、变形强烈 ,它引起的构造挤压减孔量为 5 .6 %~ 6 .6 % ,占总压实减孔量的 17.6 %~ 2 3.6 % ;而吐格尔明地区为断层传播褶皱 ,其南翼的构造变形较弱 ,构造挤压减孔量仅 1.9%~ 2 .1%。西南坳陷七美干地区位于逆冲推覆构造带的中带 ,构造挤压减孔量为 4.9% ,占总压实减孔量的 17.6 % ;而位于前锋带的同由路克地区受构造侧向挤压作用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沿西昆仑山前白垩系上统依格孜牙组沉积巨厚的碳酸盐岩,分布范围西至喀什,东至叶城县克里阳地区,主要岩相有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8种岩相,碳酸盐岩主要由亮晶鲕粒灰岩和高晶生物碎屑灰岩组成;沉积环境以台地边缘、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为主;沉积环境自东向西由台地边缘-开阔台地相-局限台相演变;厚度在西向东由125m减薄至10m;巨厚的碳酸盐岩沉积可以划分7个米级旋回,7个米级旋回的碳酸盐岩沉积组成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白垩系新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丰富的牡蛎、蛤、螺等化石,稳定的台地相、礁滩相台地边缘相沉积,说明当时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为向西北开口的海域,古气候温暖,古盐度为半咸到咸水;海域古地理西边与塔吉克相通,东边至叶城县克里阳地区,沿昆仑山前呈显一峡长条带。  相似文献   
17.
英吉苏地区侏罗系储层以细粒-中粒碎屑岩为主,岩屑含量40.86%~54.43%,石英含量34.79%~45.45%,长石含量10.68%~16.82%,碳酸盐和泥质胶结物含量为8.9%,属低成熟度岩屑砂岩;储层物性孔隙度7.7%~18.6%,渗透率9.72×10-3~27.81×10-3 μm2, 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储层控制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成岩压实作用是降低孔隙的最主要因素,压实作用所损失的孔隙量为22.85%~31.68%;碳酸盐岩胶结减孔作用是影响储层性质的重要因素,胶结减孔量为8.57%~14.48%;砂岩的孔隙空间被网状分布的伊蒙-绿蒙混层粘土充填后形成的微细孔喉所产生水锁现象,具有很高的毛管压力,降低了储层的原始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从露头剖面及钻井岩芯、电性特征入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麦盖提斜坡西段石炭系生屑灰岩段横向展布相对稳定,夹在上下两套泥岩(或膏质泥岩)之间,呈连续沉积过渡,电测曲线为低伽玛值、高电阻率值,形态总体呈箱形。生屑灰岩段在岩性、电性特征上均具明显的成段性,自下而上具有四次旋回性(相当于五级层序)。Ⅰ旋回层主要为灰质云岩夹膏质灰岩、泥质云岩,电阻率、自然伽玛曲线呈漏斗型,与下伏及上覆地层均呈突变过渡;Ⅱ旋回层主要为含泥灰岩、泥晶灰岩,自然伽玛、电阻率曲线均呈鼓型、箱型特征,与上覆地层呈突变过渡,电阻率曲线幅值相对较高;Ⅲ旋回层主要为泥晶灰岩、泥质灰岩、云质灰岩夹生屑灰岩,电阻率、自然伽玛曲线呈低幅度锯齿型,自然伽玛幅度相对较高,电阻率幅值相对较低,与上覆地层均呈渐变过渡;Ⅳ旋回层以白云岩、灰质云岩为主,电阻率及自然伽玛曲线呈复合钟型特征,与上覆地层均呈突变接触。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有助于更好地认清生屑灰岩段在纵横向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突出有利储集区(琼002—群6井)及有利储集层段(Ⅳ旋回层),为下一步的勘探夯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以细-中粒岩屑砂岩为主夹少量长石岩屑砂岩,杂基为铁泥质和泥质(2%~10%),胶结物以方解石(3%~15%)为主。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为主,不含高岭石,伊/蒙混层中的蒙皂石含量一般为(15~20)%;主要孔隙组合为残余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占储集空间总量的(50~90)%,其次为构造缝—溶蚀孔,主要的孔隙类型为溶蚀孔和裂缝,总体属于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综合分析认为:阶段性的前陆构造逆冲推覆作用对沉积旋回性、水体盐度变化及物源区距离变化的控制至关重要;构造活跃期扇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形成的差分选中-粗砂岩、近源快速堆积造成的高岩屑含量、干旱咸湖导致的高碳酸盐胶结和早成岩期相对深埋—后期持续快速深埋压实作用,是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的主要成因;而较优质储层是构造平缓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形成的分选好的中-细砂岩、早期表生溶蚀及弱碳酸盐胶结作用、早期构造破裂的复合作用及其叠加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柯坪地区下志留统储层性质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外露头浅钻取样分析发现,柯坪地区志留系下统柯坪塔格组的储层性质与塔北及塔中地区差别较大。柯坪地区的砂岩储层以粉细粒岩屑砂岩为主,处于晚成岩A2期,孔隙度主要为2%~6%,平均4.47%,渗透率主要为(0.01~0.1)×10-3μm2,平均0.06×10-3μm2,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而塔北及塔中地区以低孔低渗和中孔中渗为主。研究表明柯坪地区成岩压实、石英次生加大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储层经历长期深埋藏和短期浅埋藏,使成岩压实减孔率达30.4%;胶结作用所减少的孔隙量一般为1.5%~8%,致密胶结段可达10%~11%,石英次生加大所减少的孔隙量一般2%~4%,致密胶结段可达6%~8%;溶蚀作用及次生裂缝对储层物性改善不大,一般增孔量4%左右;成岩中后期强烈挤压构造运动对储层性质有重要影响。储层演化史表明晚二叠世、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是油气聚集成藏期,随后遭后期构造运动破坏,油气逸散或发生氧化作用,柯坪塔格组含沥青砂岩即是这一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