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GPS技术作为观测地壳水平运动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之一,得到了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重视和应用。本文主要利用2004--2007年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所得到的全国1000余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利用GAMIT—GLOBK软件解算了这1000多个站点的水平速度场。通过对水平速度场相对华南地块运动场的分析及其有限元模拟,探讨地壳运动与大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滇西地区现今垂直形变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滇西地区1981~1992年、1992~2001两个时段的垂直形变场演化分析,认为:1981~1992年是滇西地区垂直差异运动最为剧烈的时期。就活动区域而言,主要在红河断裂以东,一个是滇西北裂陷区(其内部仍存在差异性,丽江-小金河断裂活动要强于程海断裂);另一个地区就是滇中地块的的姚安、大姚、永仁以及会理地区。1992~2001年滇西地区垂直差异运动明显减弱,但红河断裂以西的隆起区活动有一定程度增强。最后,结合滇西地区的地震活动、动力背景进行了综合分析,对造成这两个时段形变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3.
北京地区隐伏断裂发育,NW及NE向断裂相互交汇,成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构造.为了研究活动断裂与土壤氡浓度的响应关系,本次对北京平原区NW和NE向2条剖面进行了氡浓度测量.通过测试分析,基本查明了隐伏构造与土壤氡浓度的对应关系以及影响土壤氡浓度的相关地质因素.研究表明,活动断裂存在的区域氡浓度明显高于周边区域,且在构造复...  相似文献   
64.
青藏块体东北部2003年最新GPS复测揭示: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本区水平运动变形较前变异显,以甘青块体西部出现的与NE向挤压背景相反的张性运动变形为主要标志,且区域总体应变幅度增大。结合地震有序活动分析认为:本区目前的水平运动变形态势,与8.1级大震及随后青藏块体中西部发育的NE向中强以上地震条带在较短时间内释放了大量的压应变,使得青藏块体北部区域NE向推挤的应力场失衡(西侧的区域应力场强度衰减、东侧的应力场增强)密切相关;因而青藏块体北部大区域应力场趋于平衡过程将有利于块体东北边缘应力应变加速积累和破裂错动。  相似文献   
65.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与强震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93~1999、1999~2001年青藏高原北部地区GPS水平运动资料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和形变应变场时空演化分析,结合地质构造和有资料积累以来的强震活动,研究块体及边界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及与强震孕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5级以上,特别是6级左右及6级以上地震多发生在区域应变场剪切应变率或面膨胀率高值区、边缘或其附近,尤其是与区域主干断裂构造运动一致的剪切应变率高值区;形变差异显著的块体边界附近;沿块体边界断裂带的高应变积累的闭锁区段及其附近.(2)1999~2001年较1993~1999年大范围的水平运动速率明显减弱,但应变率的减弱幅度不大,可能揭示昆仑山口西8.1大震孕育对北东向的构造应力传递起了某种“阻隔和调制作用”及太平洋板块的西进作用加强.(3)目前应变场分布高值区、块体间差异运动显著的边界带及高应变积累闭锁段有阿尼玛卿断裂中东段与鄂拉山断裂交汇区、祁连山构造带中东段及与海原断裂西段交汇区、日月山一拉脊山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交汇区、庄浪河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交汇区、六盘山断裂附近.  相似文献   
66.
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特征与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通过对1991~1999、1999~2001年川滇地区GPS水平运动资料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和形变应变场时空演化分析,结合地质构造,研究了块体及边界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强震蕴育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总体上本区呈现近SE向滑移叠加绕垂直轴顺时针转动的复合运动,1999~2001较1991~1999年运动速率及应变率减弱;②强震多发生在形变差异显著的块体边界附近和块体边界断层带的高应变积累闭锁段及其附近,以及区域应变率高值区及其边缘;③目前差异运动显著的块体边界带、断层闭锁段及区域应变率高值区有丽江—小金河断裂及其与剑川断裂交汇区、金沙江断裂与理塘—德巫断裂交汇区、安定河—则木河断裂、红河断裂中东段及其与小江断裂交汇区、怒江及澜沧—勐遮断裂。  相似文献   
67.
非连续变形正分析中的块体相互侵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非连续变形正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块体运动系统中特定块体边界允许适量侵入的方法--子矩阵高速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调整公式。以青藏块体东北缘及其周围地区为例,考虑特定块体边界不同程度的侵入,模拟得到:(1)考虑侵入后,的确使模拟的结果得到明显改善;(2)用子矩阵调整法考虑特定块体边界适度侵入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8.
鉴于全站仪和GPS各自独立的特点,文中主要探讨全站仪与GPS一体化测量的过程,通过无线电传输实时处理数据,全站仪和GPS同步进行测量,文中对测量方法进行必要的精度分析,得出全站仪和GPS一体化测量能够适应多数测量作业,并且二者实时测量,能够避免全站仪换站的精度累计差,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北京地区重要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岩浆活动、控矿构造、围岩蚀变、成矿时代、矿床特征等分析研究,运用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代或构造旋回阶段,在一定的大地构造单元或成矿区带内,与某一特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表现为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这一成矿系列概念,基本确定了北京市的成矿系列,划分了9个成矿系列、18个成矿亚系列,并对其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进行总结,厘定了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70.
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与孕震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探索昆仑山口西Ms8.1大震后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相对活跃的原因,利用近几年来的GPS观测资料,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区的水平运动变形与孕震特征,结合其它成果分析得到:1)昆仑大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的运动变形产生相当影响,对其西部的影响亦很大;2)差异运动强烈区域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较高,压性区可能是应变能积累的反映,而张性区的出现及规模可能是大震发生紧迫性及震级大小的反映;3)研究区的西部地区近年来一直是应变能积累较快的地区,从区域变形特征与强震的对应关系看,近一两年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