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87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峨眉山玄武岩组铜矿化与层位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地球化学急变带控矿的分带性规律,在滇黔边界发现了新类型的铜矿化及工业矿体找矿线索。铜矿化一般赋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二者之间难于识别,铜矿物以自然铜和黑铜矿为主,赋存于特定的熔结凝灰岩、火山凝灰角砾岩层位,形成作用与有机质有关,很可能形成一种新的铜矿工业类型。基于野外调研和室内岩矿鉴定,按铜矿化的矿物组合及赋存特点,初步划分为:硅质沥青铜矿化;次生氧化、硫化物铜矿化;团块浸染状自然铜矿化;热液蚀变沸石化型黑铜矿化;凝灰角砾岩型黄铜矿化和碳质、硅化木铜矿化等6种铜矿化类型。这些矿化类型分别与相应的玄武岩组韵律层相对应,其中,沥青质铜矿化类型在区域上分布广泛,沥青广泛充填于熔结凝灰岩的气孔和含矿凝灰岩、碳泥质岩石破碎带中,自然铜、黑铜矿等矿物赋存于硅质沥青岩中,矿化层稳定,找矿标志明显,具有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意义和找矿价值。  相似文献   
92.
黔中早石炭世九架炉组铝土矿含矿岩系富集Ti、Li、Sc、V、Ga、Nb、Ta、Zr、Hf、Th和稀土(REEs)等"三稀金属",具有成为独立矿床或伴生资源的潜力。这些元素大部分与九架炉组共有同一母岩,且富集程度受母岩的成分和风化作用控制。本研究选取九架炉组母岩乌当娄山关群白云岩和纳雍牛蹄塘组泥质白云岩的现代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研究元素在风化作用过程中的迁移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而为九架炉组微量元素的富集机制提供启示。研究获得以下认识:1)依据剖面结构、ZrHf、Nb-Ta、Y-Ho二元图特征及REE配分曲线和Eu/Eu*值的相似性表明研究区土层主要来源于基底或母岩的风化; 2)白云岩风化成土过程中Si、Fe、Cr、As、Sb、Ti、Nb、Ta、Zr、Hf、Th、REEs等元素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富集程度较高,而Ca、Mg、Na、K、Sr、P、Mo、Cd等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容易淋失亏损; 3)纳雍剖面REEs~(3+)和Ca~(2+)半径差与REEs富集系数相关性良好,表明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含钙矿物磷灰石是稀土元素分配的重要控制因素; 4)九架炉组的母岩也是Ti、Li、Sc、V、Ga、Nb、Ta、Zr、Hf、Th等微量元素的主要物质来源,母岩风化过程中,这些微量元素首先在副矿物、黏土矿物、铝矿物及磷灰石等矿物相中初步富集,之后随风化碎屑物一起沉积形成微量元素超常富集地层; 5)纳雍剖面地表和地下水提供了部分P、Be、Zn、Sb、Pb、Y及REEs来源,指示水体迁入作用也是九架炉组REEs富集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黔中九架炉组微量元素的来源较复杂,风化-沉积过程中,化学性质稳定的元素残留在风化碎屑物中并被搬运-沉积在负地形中,而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首先被带入水体,在沉积-成岩过程中特定条件下发生二次富集作用(例如次生矿物的形成及吸附)形成微量元素富集的地层。  相似文献   
93.
新疆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带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带大体沿塔里木板块西南边缘大断裂展布,受克孜勒陶-库斯拉甫NNW向断裂控制,目前已发现20多个矿床(点)。通过对该矿化带中铁克里克、塔木、阿帕列克和卡兰古4个典型矿点的流体包裹体的系统温压测定和模拟计算,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带的矿床类型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4个矿床成矿压力范围分别为45~65 MPa、33~45 MPa、36~54 MPa和33~45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平均值分别为5.85 km、4.24 km、4.94 km和4.34 km,都属于浅成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特征。  相似文献   
94.
本文对东秦岭地区的改造型、同熔型、幔源型(M型)和碱性花岗岩(A型)等四类花岗岩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别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为各类花岗岩的成因探讨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5.
96.
相对于火山成因矿床而言,一些矿床在成矿时空上(甚至地层建造)与火山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他们往往集中形成在火山主活动期之前或之后的某一阶段,成矿方式以热液蚀变或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为主,成矿作用与火山活动引发的构造热事件密切相关,由此,文章把这类矿床统称谓非常规火山成因矿床。如某些火山红层铜矿、硅-铁-铝土矿人建造、角砾岩型铁矿、脉状-层状铜铅锌多金属矿和卡林型金银矿等。在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发阶段(258~253.7 Ma)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存在巨型的热液体系和成矿作用,形成的热液矿床一般为目前研究程度很低的非常规火山成因矿床,因此,加深对非常规火山成因矿床的认识,对于开拓找金属矿、找油新思路,扩展 “既围绕火成岩活动又走出火成岩范围”的非常规资源新视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华南埃迪卡拉纪磷矿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华南埃迪卡拉纪磷矿床的沉积环境,本文选取瓮安磷矿区和开阳磷矿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稀土元素和铁同位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瓮安下磷矿层和开阳磷矿床的磷块岩中含铁矿物为黄铁矿,显示重稀土亏损、无铈异常的特征,δ~(56)Fe显示出一定的变化范围(分别介于-0.33‰~0.27‰和0.1‰~0.54‰之间)。瓮安上磷矿层和厦安磷矿床、英坪磷矿床的磷块岩中含铁矿物为铁氧化物,δ~(56)Fe在~0‰附近,具明显的负铈异常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方面,瓮安上磷矿层呈现出"帽子"型的配分特征,厦安磷矿床类似于现代海水的稀土配分模式,英坪磷矿床类似于热液的稀土配分模式。瓮安下磷矿层和开阳磷矿床在还原的沉积环境中形成;厦安上磷矿层、厦安磷矿床及英坪磷矿床形成于氧化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8.
为短周期反馈地震计而研制的新一代机械摆,创新性采用一缸双隙的磁系结构,线圈间较小的变压器效应为施加深度负反馈获取更优的技术性能创造条件,且该机械摆在寄生共振频率、抗零漂、动态范围和菲线性失真等方面具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99.
白云鄂博“白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云鄂博"白云岩"位于华北板块的北缘,宽沟背斜的南翼。蕴藏着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还是大型—超大型铌、铁和钍等矿床赋存母岩。"白云岩"不是层状岩石,无明显的层理和固定的层位,而是一套大小不等,串珠状的"白云岩"带。"白云岩"与围岩呈明显的侵入关系。表现在"白云岩"切割H4石英砂岩、H5板岩和花岗岩脉,并有许多分枝脉插入到H4石英砂岩和H5板岩中。"白云岩"中存在H4石英砂岩的残留顶盖相,捕获了H4石英砂岩和H5板岩的捕掳体,并引起围岩的强烈蚀变。板岩的黑云化,石英砂岩的钠闪石化,花岗岩的碱交代。"白云岩"含有大量铌、稀土、钍等岩浆岩中常见的矿物晶体。硫、碳、氧、锶和铁等同位素组成都具有深源特征。说明白云鄂博"白云岩"不是沉积岩,而是岩浆碳酸岩。  相似文献   
100.
对印度尼西亚金马石金矿的普穗蒙古、金巴克和金盆维特3个矿段的矿石中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包裹体类型简单,以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属于NaCl-H2O流体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40~320℃之间,盐度峰值为14%~17%;流体密度峰值为0.85~0.95 g/cm3,流体的压力值介于4.1~46.8 MPa之间,相应的成矿深度为150~1730 m,总体具有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特点。根据地质特征和矿石的石英流体包裹体特征推断,金马石金矿是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可能属于斑岩-(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体系;Au沉淀以流体混合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