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363篇
海洋学   124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利用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太原地区逐时气象资料,分析了能见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并对两次低能见度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能见度预报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看,太原北部能见度明显高于南部地区。从时间分布看,太原地区平均能见度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日间最低值出现在06:00(北京时,下同),冬季略向后推移,最高值出现在15:00前后。(2)2017—2019年太原地区低能见度分别出现93、84、79 d;低能见度发生时,干霾、湿霾发生频率分别为59.27%、40.73%;湿霾发生时,能见度降低更加明显。(3)所选个例中,能见度均随各影响因子有所起伏,干霾、湿霾过程中能见度分别与颗粒物浓度、相对湿度变化一致。(4)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太原地区能见度预报模型,预报模型相关系数为0.81,均方根为4.43 km,平均绝对误差为17.39%,轻微级能见度的TS评分为87%。神经网络方法对太原地区能见度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2.
本文作者是地质7802班的一个学生。该生今年在松树沟野外实习中,刻苦认真,勤于思考。接着又利用暑假机会,分析研究野外资料,翻阅不少文献,利用实验岩石学与地幔岩石学的较新成果,撰写出这篇论文。尽管这篇文章还有不足之处,但张泽军同学所取得的成绩和刻苦的学习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庆幸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53.
The study o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circulation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40 years. Nevertheless, the SCS circulation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compared with the Bohai Sea,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ECS). Many numerical studies on the SCS circulati…  相似文献   
54.
基性岩墙群代表了陆壳伸展裂解事件,可为大陆再造及造山作用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提供时间约束。本文利用LA-ICPMS方法对秦祁造山带接合部位陇山岩群中首次报道的基性岩墙群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440Ma左右的年龄。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在中央造山带中段可能普遍存在440Ma左右的一期伸展裂解事件。这一信息对中央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及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对格萨拉百里长廊旅游资源及气候特征的分析研究,发现它是川滇交汇处旅游资源的富聚地,是进入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捷径.格萨拉百里长廊景色优美,景观独特,空气洁净,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48%~69%,动植物品种繁多,民族风情浓郁,旅游周期长,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应当尽快打造成国家级的精品旅游区.  相似文献   
56.
在厚覆盖区,目前的勘查技术在探测深度和精度方面已不能满足深部资源勘查的需求,地震方法可用来弥补目前勘查技术在寻找深部隐伏矿方面的某些不足。由于金属矿区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金属矿勘查中的地震方法技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这里结合在甘肃金昌铜镍多金属矿区的试验研究,讨论了地震方法技术在厚覆盖区探测隐伏超基性岩体和控矿构造的试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7.
1日本周边的板块围绕日本列岛的板块状况如图1所示。在日本东北的东部近海,有厚度为70~100km的太平洋板块,以每年约8cm的速度向西北西方向运动。另外在日本西南的南方近海,有厚度为30~40km的菲律宾海板块,以每年约4cm的速度向西北方向运动。另一方面,陆地一侧的日本列岛,从来  相似文献   
58.
为了提高煤层气井合层排采效果,需要合理划分排采阶段并制定与之对应的管控措施。基于贵州六盘水地区以往煤层气勘查与试采工作,分析该区二叠系龙潭组煤层气地质条件和煤储层特征,对比分析两口煤层气井合层排采管控制度及其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煤层层数多、单层厚度薄、含气量高、储层压力大、煤层渗透率低、局部构造煤发育等煤层气地质特点,使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压敏效应和贾敏效应较明显,储层伤害较严重,煤层气井高产时间较短,产气量较低。应该优选厚度较大、含气性好的原生结构煤层或煤组进行射孔压裂。在合层排采过程中,对排采阶段进行合理划分,并根据排采阶段控制流压、套压、流压降幅、套压降幅和液面高度等参数,可有效减小压敏效应、贾敏效应、速敏效应等储层伤害。合理的合层排采管控有助于实现控制产气量稳定平稳上升、煤层气井长期稳产与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9.
变质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裕淇  庄育勋 《地学前缘》1998,5(4):257-265
变质作用的研究历史主要表现为变质作用特征和变质作用原因两方面。变质作用特征研究方面经历了由初期对变质岩的认识、描述、到变质程度空间变化特点的研究,再到变质作用随时间演经特点以及变质作用在时间-三维空间中演经特点的研究等几个 阶段的研究历史,反映了对变质作用演化本质观点的不断深化。变质作用原因和变质作用与大地构造3联系的研究方面表现为,从把变质简单地归结为深度控制的阶段,到把变质作用与区域性大南构造  相似文献   
60.
根据地质部探矿司指示,由安徽省地质局探矿工程处负责主持,六四年九月间在安徽省地质局32队召开了有关“磁性矿区测斜技术专题总结”技术座谈会,参加会义的十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