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基于水平衡模型的呼伦湖湖泊水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北方寒旱区呼伦湖水位下降、水面萎缩的现象,根据气候特征,利用月水量平衡模型探究湖泊水文过程并揭示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气候条件下各水平衡项对于湖泊水位的影响程度确定水位升降的直接原因.基于1963-1980年间水位的实测数据,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及其他辅助计算判断出湖泊与周边区域存在着地下水的交换,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历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间的累积降雪融化渗入土壤中形成浅层径流补给湖泊,而7、8月份湖泊补给周边草原.基于以上规律,根据周边坡面汇流、地下水与湖泊交换量的年内变化特征,利用水平衡方程式推算湖泊1981-2008年逐月水位变化,并与其他研究成果比较,吻合度较高.不同气候条件下,径流量对于湖泊水位的影响程度最为突出,是水位变化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呼伦湖水量平衡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呼伦湖的实际水文过程,计算1963-1980年月水量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库容与径流、径流+降雨、径流+降雨-蒸发的相关性.利用累积和分析水位、径流、降雨、蒸发年均值的突变情况,进而重点论述了2000年后水位持续降低的原因.同时,探讨各水平衡项的年内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00年后水位的急剧降低是气候变化(暖干化)造成的.河川径流对水位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湖面降雨.每年4、5月,冰封期积累的降雪融化渗入地下补给湖泊,其他时间则由湖泊补给地下水.  相似文献   
13.
针对煤矸石山在降水淋滤作用下对矿区周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严重问题,用实验模拟法对包头石拐区一废弃煤矿进行饱和状态下煤矸石的淋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中Ca、Mg、Fe、Cu、Zn、NO3-、SO42-、Cl-的淋滤过程都遵循浓度先升高再降低到稳定值的基本规律,只是NO3-、SO42-、Cl-的淋出速率明显大于重金属的淋出速率,Ca和Mg、SO42-和Cl-、Pb和Cr、Cd有相似的淋出机制;重金属最强淋出率从大到小的顺序是Mg>Cd>Ca>Cu>Zn>Cr>Fe>Pb;Hg和As等含量甚微,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4.
基于权马尔可夫链模型的庐江县降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璞璞  张生  李畅游  张俊 《水文》2012,32(3):38-42
由于降水过程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使得降水量预测存在一定的难度。对安徽省庐江县1952~2009年逐年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样本-标准差分级法将这58年的逐年降水量序列分为枯水年,偏枯水年,平水年,偏丰水年,丰水年5个状态,采用权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了2010年的降水量,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矿区及邻矿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所施工的8个水文地质钻孔的单孔抽水和群孔抽水试验,对矿区含(隔)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井田边界的进行了研究,认为当矿井开采1煤组时,顶板砂岩水和底板岩溶水为其直接充水含水层,砂岩水以静储量为主,它不会对矿井开采1煤组造成大的危害;底板奥灰岩溶水与太灰水之间联系较紧密,前者补给后者,是矿井突水是防治水研究的重点。得出了本矿1煤组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岩溶裂隙水以底板突水的形式向矿床充水为主,水文地质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的结论,从而为矿井水害的防治与矿井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达里诺尔湖沉积物粒度及营养盐垂直分布特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达里湖湖中心柱状沉积岩芯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和粒度指标的测试与分析,探讨其垂向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营养盐TN、TP和OM的含量分别为2.12~3.71 g/kg、0.48~0.74 g/kg和4.71%~7.97%,平均值分别为2.98 g/kg、0.64 g/kg和6.29%。1832~1941年,TN、TP和OM含量较为稳定且含量较低;1941~1965年,TN和TP含量不同程度上先增加后减小,OM含量呈减小趋势;1965~2011年,TN、TP和OM含量整体上表现为增加趋势。沉积物中C/N值显示有机质及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为浮游动植物,沉积物粒级组成以粘土为主。沉积物中OM与TN和TP极显著相关,说明沉积物中氮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有机质与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有相当紧密的关联;TN与TP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说明沉积物氮、磷在沉积行为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沉积物中TN、TP和有机质与粒径小于4μm的颗粒正相关,与其它粒径的颗粒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金、铂的热液矿化共生机制张生,李统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金,铂,矿化共生金、铂在地质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富集规律,如在我国湘黔和波兰、加拿大、美国等地富Ni、Mo、Cu、Zn、Au、Ag的海相黑色页岩中发育与低温热液作...  相似文献   
18.
依据国外贵金属最新水热实验研究和溶解度计算结果,对热液条件下金、银和铂族元素的共生分离机制进行了综述,指出源岩特征、热液性质和活动历史、配合物类型及其热动力学性质、贵金属相对溶解度和沉淀物理化学条件等因素值得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含矿硅质岩的地球化学与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生  李统锦 《现代地质》1997,11(3):330-338
长坑矿床的金、银矿化与硅质岩关系最为密切,角砾状硅质岩矿体具层控和断裂控制双重特点。含矿硅质岩的SiO2含量为73%~92%,其平均值(88%)与海底热液燧石相近,但硅质金矿石的TiO2、Al2O3、TFe、CaO、K2O和银矿石的CaO、FeO含量平均值明显高于热水沉积硅质岩;在Al Fe Mn成分三角图上,含矿硅质岩在水成区和热液区均有分布。虽然矿化硅质岩的稀土成分具海底热水沉积岩的特点,即总量较低,具Ce负异常,但其模式曲线与围岩相似。硅质矿石相对富Fe,贫Cu、Co、Ni,过渡元素配分模式继承了围岩的特点。结合硅质矿体的地质产状、矿化年龄与成矿流体来源,认为硅质矿石主要形成于热液对围岩和裂隙的交代、充填作用,但不排除早期热水沉积硅质岩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硅溶解度方程和地温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地表至下地壳和上地幔温压条件下二氧化硅溶解度实验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给出了石英和非晶质SiO2在纯水和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定量方程,介绍了估算地热库温度的SiO2地质温度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