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380篇
海洋学   150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凹凸棒石粘土催化裂解生物质焦油模型化合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以苯酚为模型化合物对生物质焦油在凹凸棒石粘土负载Ni催化剂上的催化裂解反应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Ni在催化剂上的分散度以及温度、Ni的负载量、水碳比(S/C)、气相停留时间对苯酚转化率和裂解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凹凸棒石粘土本身对苯酚的转化不明显,但是在负载Ni以后尤其是超过反应温度700℃时对苯酚的转化率有明显的提高。Ni/PG(凹凸棒石负载Ni)催化剂在经过H2还原后由于其活性的提高使苯酚转化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较长的气相停留时间有利于苯酚的裂解,但是当气相停留时间超过0.5s时,苯酚转化率并无明显提高。另外,苯酚转化率和H2的产量随着S/C在0~4.4之间增加而增加,超过4.4转化率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72.
73.
为解决兰州"三滩"傍河水源地的咸水污染威胁,在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基础上,以研究区地下水系列监测资料为依据,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设计三个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开采和管理方案,模拟预测其水量恢复效果以及对南侧咸水的阻隔效应。结果表明,若维持现状开采,傍河区地下水位会上升,水质在变好,但南河道以南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逐渐升高,南部咸水会慢慢向水源地迁移。若马滩水源地部分井群恢复开采,南河道以北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有降低趋势,但微咸水和淡水的混合界面将向北迁移。若打通南河道,且马滩水源地部分井群恢复开采,受黄河水和南河道入渗双重补给,傍河区以及南河道北侧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会持续降低,南河道南侧的微咸水体也会有所淡化。恢复南河道是改善和恢复水源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4.
上庄金矿位于焦家断裂带北段,赋矿围岩中发育黄铁绢英岩化、钾化、碳酸盐化和粘土化蚀变。通过岩石化学分析显示,钾化、黄铁绢英岩化及粘土化蚀变岩之间有明显的物质交换。上庄金矿成矿作用和水岩反应可以概括为动态成矿与相应的水岩反应机制,热液对流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的动态变化是制约水岩反应和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聚集的关键,水的电离反应是蚀变矿化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5.
据钦州湾2007年1—2月的实测潮流,结合径流、潮汐等资料,经水动力和港湾地形综合分析揭示:钦州湾的潮流深槽是潮流作用于葫芦形复式港湾的必然产物,是在内湾纳潮蓄能、湾颈狭道强流、颈口岛礁分流喷射冲刷而成的。通过对潮流流路和强度的分析,对潮流深槽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进而通过湾颈流速-内湾纳潮关系计算,给出了潮流深槽稳定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76.
据广西"908"专项重点港湾水文调查收集的验潮资料,分形态和周期2种潮型定义,探讨了广西沿岸潮汐类型。按形态潮型分类,珍珠港、防城港和涠洲岛海域为正规全日潮,钦州湾和铁山港为不正规全日潮。这2种形态潮型都由周期潮型的半日潮和全日潮组成,通过实测高、低潮次数统计和绘制潮位过程曲线,给出了在日潮海区产生全日潮和半日潮天数的时间概念及其两者的转换过程。进而统计了潮汐特征值,经比较,分半日潮和全日潮统计的潮差、潮时比逐日统计的更接近当地实况,更具应用价值。最后通过实测大潮逐次分析,揭示了广西沿岸海域大潮发生周期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7.
本文通过重新测制剖面和补充采样,系统检查和研究了崖脚剖面晚泥盆世晚期—晚石炭世早期牙形石生物地层。通过对在17个牙形石样品中获得的丰富的牙形石材料鉴定,厘定了一些重要牙形石分类。在此基础上,根据牙形石垂向分布特征,确定了带化石的层位。崖脚剖面五指山组上部和巴平组划分出7个牙形石带:五指山组上部为Palmatolepis graciliss辔moidalis带;巴平组下段分别为Siphonodella duplicate带,S.crenulata带,S.isosticha带,Scaliognathus preaanchoralis带和S.anchoralis带下部;巴平组上段为S.anchoralis带上部和Declinognathodas noduliferus noduliferus亚带;巴平组的牙形石带特征显示巴平组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晚石炭世早期。巴平组地质时代的确定为不同相区层序地层划分,特别是对早石炭世斜坡相区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8.
利用2011年各月的MODIS数据,反演得到青岛地区地表温度数据和植被覆盖数据,对其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的分布状况及相互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实验表明,青岛市存在热岛效应,且热岛效应夏秋季节在市区表现较为明显,在夏秋季节内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还对比了青岛市与上海市的城市热岛效应的不同,对青岛市热岛效应非一致性作出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79.
从鉴别陆块(地块)、结合带边界断裂入手,将滇西北大地构造划分为10个二级单元。根据地质体属性及重要断裂,在二级单元内划分出25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结合西藏、滇西南部地区资料,归并为3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二级大地构造单元自西向东为:独龙江弧盆系、丙中洛地块、莫得结合带、崇山地块、澜沧江火山弧、兰坪地块、云岭陆缘弧、金沙江结合带、香格里拉地块、甘孜-理塘弧盆系。分界断裂自西向东为:高黎贡山断裂、棒当断裂、福贡断裂、碧罗雪山断裂、吉岔断裂、德钦-雪龙山断裂、羊拉-东竹林断裂、金沙江断裂、香格里拉断裂、三江口断裂。该划分方案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滇西北区域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对前人划分方案进行了有依据的修改调整,二级、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尺度统一,厘定了各级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  相似文献   
80.
长江口九段沙岸滩的短周期地貌动力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5~10月(洪季)长江口九段沙上沙两固定断面的逐月滩面高程测量及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结果,尤其是应用"碧利斯"台风前后的实测水文地貌资料,结合同期表层悬沙浓度的逐日观测资料,开展了九段沙岸滩地貌动力过程及沉积物对台风响应的研究.结果显示,长江口九段沙上沙东南岸滩演变表现为"岸冲滩淤"的变化规律,即堤岸呈现冲蚀,潮滩在冲淤变化中总体趋于淤积.2006年"碧利斯"台风期间,九段沙上沙波高达2.56 m,增水1 m多,强浪伴随增水,导致滩面平均蚀低6.4 cm,最大蚀深为20.2 cm.台风作用造成滩面冲刷,沉积物粗化,台风过后滩面迅速回淤,粒径变细.这充分表明,暴风浪是引起九段沙上沙岸滩及其沉积物短期突变的重要动力因素.河口潮滩冲淤对流域水沙变化有较敏感响应,长江来水来沙变化是制约潮滩季节性冲淤演化的重要因子.岸滩短期变化主要原因在于波浪掀沙和潮流输沙的联合作用.由于潮流和潮位位相不一致,造成涨潮流携高含沙量水体上滩落淤,落潮流携低含沙量滩水归槽,涨潮输沙淤滩被波浪刷滩所掩盖,如此往复,潮滩淤积.最后分析了上沙抛石堤的护岸保滩作用及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加固措施.现有的上沙抛石堤能防御常浪冲刷,受台风浪袭击时仅能抵御堤岸蚀退,石堤自身的毁坏难以避免,需经常修护;在潮沟口应设涵洞;基于台风浪的巨大能量,抛石堤块石需增大增重.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