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通过构建秋季欧亚大陆-太平洋区域的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MAMLO)指数和大气质量南北涛动(IHO)指数,对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的不同位相配置下环流特征及其对中国秋季气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与南北涛动指数相关系数仅为-0.06,二者在统计学意义上相互独立。二者存在4种位相配置类型,即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均为正位相(第Ⅰ类配置);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均为负位相(第Ⅱ类配置);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为正位相而南北涛动为负位相(第Ⅲ类配置);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为负位相而南北涛动为正位相(第Ⅳ类配置)。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呈现不同位相配置类型时,大气质量的重新分布造成了不同的地表气压场分布并显著地影响到了中国北方地区秋季气温异常分布。当二者为第Ⅰ类配置时,南北涛动削弱北太平洋地区大气质量的负异常,减弱了该区域的异常低压,增强欧亚地区大气质量正异常并加强了欧亚地区的地面高压环流,共同造成中国秋季气温异常成东西反位相型分布,东部暖而西部冷;当二者为第Ⅱ类配置时,南北涛动削弱欧亚大陆大气质量的正异常,增强北太平洋地区大气质量负异常。此时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通过影响地表风场使得气温异常成全国一致型分布,全区偏暖;而第Ⅲ类配置与第Ⅰ类配置对气温的影响类似,但为东部冷而西部暖,第Ⅳ类配置与第Ⅱ类配置的影响类似。这些表明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对秋季欧亚地区气温异常起到主要作用,而南北涛动则在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影响中国北方气温异常分布中起到干扰作用。这些结果对深刻认识秋季大气环流变化机理及中国北方乃至欧亚地区秋季气温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为深入研究盐源盆地龙马溪组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构造背景及物源属性,指导区域页岩气勘探及相关研究,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研究了盐源盆地南缘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该区稀土总量偏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异较大;δCe_N均值为0.87,显示弱的负异常,δEu_N值为0.66~1.43,变化范围较大,说明源岩成分复杂;La_S/Yb_S均值为1.31,说明研究区构造背景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源岩为古老沉积岩、花岗岩及中基性岩的混合物,推测康滇古陆为其提供了主要物源。δCe_S为负异常,δEu_S为正异常,La/Ce1等特征均指示沉积期水体为还原环境,推测为深水陆棚沉积,且受到一定程度热水沉积影响。深海热液带来丰富的营养元素有利于有机质形成,还原水体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使得研究区龙马溪组泥岩页富含有机质,且富有机质页岩段厚度较大,由此初步认为龙马溪组泥页岩为优质烃源岩储层。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探讨盐源盆地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原因,促进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本文主要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龙马溪组页岩硅质成因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岩系富含有机质且硅质含量较高,Al_2O_3与TiO_2呈正相关与SiO2/Al_2O_3呈负相关说明硅质成分具有较多陆源碎屑成因。高含量的过量硅(Si过量),较低的Mg O含量,Ba、As、Sb、Sc等元素的高度富集、轻稀土富集、正Eu异常、矿物中的放射虫等微生物化石以及斑脱岩的存在说明硅质主要为生物成因,同时受到热水沉积及火山作用的影响。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V、Ni、U较富集,铈负异常、铕正异常以及草莓状黄铁矿等特征及相关图解一致表明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深水陆棚缺氧的还原水体环境,同时受到一定程度的上升洋流或者热水影响,沉积了深海沉积物。生物成因及热水成因(火山成因)的页岩常富含有机质,还原的水体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在此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厚度较大,初步认为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64.
在汇集寺家沟金矿床的地质、钻探及采样分析的资料基础上,借用Micromine平台,建立了矿区的地质数据库并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在排除特高品位的情况下,参考K1金矿体特性,进行了其他矿体的三维圈连、矿块三维建模、矿块赋值、资源量估算。研究表明:在Micromine平台上的矿体三维模型,可以直观的展示矿体的三维空间形态,并形象地呈现出延伸的趋势;为了减少矿块估算中的主观干扰,利用统计学的距离幂次反比法,针对矿块赋值,能更为合理、客观地赋予各个矿体模块品位信息,得出了客观合理的资源量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65.
米仓山隆升时代的沉积学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仓山地区位处上扬子北缘,既是四川盆地的北部边界,又是龙门山、秦岭造山带与四川盆地三者之间的盆山转换地带,是探讨秦岭造山带—上扬子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其隆升时代关系到四川盆地的时空边界与区域构造演化格局。通过米仓山南、北两侧侏罗纪地层沉积层序的详细对比,可以确定米仓山侏罗纪古地理地貌与隆起特点。本研究在米仓山南侧分别选取旺苍白水镇、南江赶场镇2条侏罗系剖面进行实测和研究,并实测米仓山北侧西乡堰口侏罗系剖面。通过3条侏罗系剖面的沉积建造、层序地层特点对比分析表明,米仓山南北两侧侏罗系总体具有一定的可对比性,尤其是南北两侧下侏罗—中侏罗统下段沉积层序基本相同。这种沉积建造的可对比性表明,米仓山隆升时代至少始于中侏罗世晚期。  相似文献   
66.
本文在实验室中对四组来自不同地区的致密砂岩和页岩的波速和波速各向异性开展了研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和波速应力敏感性测试,分析了引起致密砂岩和页岩各向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结果:(1)层理和微裂隙是引起致密砂岩各向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页岩的各向异性主要由定向发育的矿物成分导致,本研究中所用的致密砂岩各向异性强于页岩的各向异性.(2)平行地层方向的岩石波速高于垂直地层方向的岩石波速,超声波速随着应力增加而增加(3)波速各向异性随应力的变化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随应力增加而减弱的应力各向异性,与定向排列的微裂隙相关.第二阶段随应力不再发生变化的材料各向异性,与基质中的矿物成分相关.(4)利用体积应变获得的裂隙孔隙度,以及矿物成分含量验证了这两类各向异性,应力各向异性与裂隙密度成正比,材料各向异性与黏土矿物含量线性相关.(5)根据波速各向异性随应力变化的两阶段,可以定量区分裂隙和基质(矿物)对岩石各向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体积压裂的裂缝扩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摘 要:在油-水-岩石多相体系中,通过改变岩石表面性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已成为目前能源行业和化学工业的研究热点。油藏砂岩表面带负电,通过加入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影响砂岩表面带电行为,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分析了3种典型表面活性剂TX-100(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SDS(十二烷基硫酸钠)、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对岩石表面性质的影响。通过计算表面活性剂在砂岩表面的吸附量和溶液表面张力的变化,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砂岩表面润湿性、表面带电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提高特低渗透储层原油采收率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8.
国际市场铁矿石的价格在2003年上涨8.9%, 2004年上升18.6%,2005年暴涨71.5%的基础上, 2006年5月23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与世界第二大钢厂阿赛洛公司的铁矿石价格谈判达成了19%的涨幅协议,至此,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已是连续4年上涨,与2002年相比,涨幅高达164%。在国际市场铁矿石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许多公司有志进入铁矿开发市场,采矿信息网(MiningNews.net)对有志新进入铁矿开发市场的16个公司咨询10个问题。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临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表现。方法:收集22例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临床普通型诊断标准的患者,均于确诊前行肺部CT检查,评估肺内病变的CT征象并记录例数,基于有无磨玻璃样病变(GGO)有无实变、病变数量(单发和多发)的病例数分别列表,基于肺内病变区域(胸膜下区和非胸膜下区)将有无GGO、有无实变的病例数分别列表,采用χ2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7例,女性15例,单发病灶8例,多发病灶14例。19例(86.4%)出现GGO,15例(68.2%)出现实变,3例(13.6%)出现纤维化改变。铺路石征1例,支气管壁稍增厚2例,小支气管充气征4例,晕结节征1例。21例(95.5%)出现肺胸膜下区病灶,6例(27.3%)出现非胸膜下区病灶。14例多发者均双肺受累,累及右肺上叶11例(50.0%)、右肺中叶7例(31.8%)、右肺下叶15例(68.2%)、左肺上叶15例(68.2%)、左肺下叶10例(45.5%)。肺受累程度Ⅰ级者19例(86.4%)、Ⅱ级者2例(9.1%)、Ⅲ级者1例(4.5%)。左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有无GGO两组之间单发和多发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6),肺的胸膜下区和非胸膜下区两组之间有无GGO及有无实变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P=0.010)。结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T征象具有多样性,但仍有一些特征,有助于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70.
利用威海市1965—2013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77—2012年经济社会统计资料,采用城郊气温对比、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典型滨海城市威海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0 a威海城市热岛强度阶段性变化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从90年代开始上升日益显著,平均上升速率为0.13℃/(10 a);2)城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热岛效应较为显著,上升速率分别为0.02和0.18℃/(10 a),秋、冬季由于受海洋影响出现冷岛效应,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2010年之后冬季也由"冷岛"转变为"热岛";3)城市化对威海市城区增温的贡献率达到36.4%,城市发展指标与城市热岛强度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市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住宅建设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3和0.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