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文通过对熊耳山地区所出露的前寒武纪主要地层的古地磁研究,初步建立了该地区前寒武纪古地磁的视极移路径,并与华北地台已有的前寒武纪古地磁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了它们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2.
福建南屿明矾石矿作水泥混合材的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存榕  接晶 《福建地质》2005,24(4):229-234
对南屿明矾石矿作水泥混合材的配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不同品位的明矾石矿不同类型的其他混合材、石膏、水泥熟料共进行29组试验,测试水泥的有关物化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南屿明矾石矿可以作为水泥混合材使用,对其他相似类型的明矾石矿开发也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基于1988年的TM影像和2000年的ASTER影像解译的福建省泉州市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在GIS支持下揭示了研究期内泉州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特征,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利用是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闽南文化的价值观、居住方式的演化以及县域产业结构差异对泉州土地利用变化也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4.
新疆艾比湖东南缘K3孔晚新生代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准格尔盆地艾比湖K3孔孔深500.8 m,岩心采取率80.4%。依据光释光(OSL)测年、磁性地层学、磁化率、微体古生物(介形类和有孔虫)、孢粉学和岩相学研究,确定了K3孔晚新生代以来的环境演化过程:该孔钻遇地层属于约4.2 Ma以来沉积,在约3.6~4.2 Ma时期此地是湖泊环境;大约自3.6 Ma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发生的哈密运动,该区沉积环境由半深湖和浅湖演变为滨湖和水下三角洲,研究区干旱化状况加剧;在约2.6~3.0 Ma的上新世末期,形成盆地边缘和冲积扇体系;2.6 Ma前后,在西域运动-盐水沟运动影响下,研究区是曲流河体系发育期;自“中更新革命”约0.8 Ma以来,全区干旱化状况与现代相近。4.2 Ma以来不连续的孢粉图示和介形类的分布,也显示了沉积动力和水体的复杂变化;构造-气候旋回控制了该地晚新生代环境演化。  相似文献   
85.
接栋正  汤小华 《热带地理》2006,26(4):323-328
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物元可拓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以福建省23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建立了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判模型.模型的输出结果表明,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各地区在发展水平上出现明显分层;模型的综合关联度将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划分成4个等级,分项指标关联度则揭示了各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薄弱环节.研究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福建省城市化的实际状况,为区域城市化水平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6.
北部湾近海结构物污损生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涛  严文侠  董钰  王华接  严岩 《海洋学报》2000,22(4):137-146
对海洋结构物而言,污损生物不仅增加其水下部位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大波浪所引起的动力载荷效应,sup>[1],而且还能改变金属腐蚀过程,引起局部腐蚀或穿孔腐蚀,并妨碍水下检测、保养和维修等工作的进行[2,3].因此,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必须预先对特定海区污损生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以便人们经济、有效的角度选择防污手段和制定清除保养计划.  相似文献   
87.
荒漠地区包气带中的Cl-、NO3-与生态环境有密切联系,与地下水安全有直接联系。主要以荒漠地区包气带Cl-、NO3-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l-、NO3-在包气带及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强烈的蒸散发作用使Cl-、NO3-呈活塞式分布,同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NO3-的优先吸收使NO3-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土壤中的NO3-可能被植物优先吸收并遵循营养循环,使表层土壤中出现极大值,随后逐渐减小。靠近表层土壤出现NO3-峰值和较高的NO3-/Cl-原子比率反映了蓝藻菌活跃的固N作用;相对较大的NO3-/Cl-原子比率伴随着较低的Cl-说明在干旱地区稀疏的植被覆盖条件限制了对NO3-的吸收作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Cl-、NO3-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在粘性土壤中,NO3-、Cl-浓度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88.
目前,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如使用基于知识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技术来从遥感卫星影像中提取更好的地理信息具有更大的潜力。虽然这些技术在环境监测与管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根本性问题,如适当数据结构的选择,误差与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等。在未来10年中,除使用时间序列外,从多传感器,高光谱和多视角技术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将急剧膨胀。目前的GIS技术已不能处理如  相似文献   
89.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T-S模糊系统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利用模糊理论隶属度对模糊性有很强的识别精度,将泥石流危险性指标隶属度作为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输入,使用正态分布方法产生训练数据,再利用BP神经网络的误差反向传播对TS模糊系统隶属度函数等的参数进行训练调整,从而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建立好的模型对云南东川八条典型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评价,获得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与刘希林的灰色聚类法和可拓物元方法的纵向对比和与线性内插产生训练数据方法横向对比表明:使用该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泥石流沟的危险性等级,证明模糊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0.
对位于渤海湾西北岸晚更新世早期滦河冲积扇中部的TD1孔进行了磁性地层学、14C测年、沉积旋回、测井沉积学、孢粉地层学和介形类研究,结果表明:(1)220m 深的钻孔地层记录了古地磁学布容(Brunhes)、松山(Matuyama)和高斯(Gauss)极性时,钻孔底部层位年龄接近3.45 Ma。(2)钻孔揭示了滦河冲积扇中部地层结构,最厚的湖相沉积地层出现在上新世,第四纪以来主要由辫状河流体系分支河道相与相关沉积构成。(3)测井相与岩心沉积相分析结合显示,约3.45Ma以来出现6个大沉积旋回,与冲积扇顶端钻孔所见沉积旋回在深度上基本可以对比,其中3.2、3.0、2.0和0.78Ma的沉积旋回分别覆于全孔4期浅水湖泊—湖沼沉积物之上;末次盛冰期与渤海湾西岸钻孔一样出现浊黄橙色沉积,显示低水位域的沉积特征。(4)尽管古季风可以导致降水增多并出现湖沼沉积,但是该钻孔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在6 ka BP层位,中全新世大暖期气候对该地水热状况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