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硬玉微区显微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甸硬玉的微区显微红外光谱中出现的OH、C—H、C=O基团的定量比较分析表明,在不同颜色硬玉中其浓度差异明显;说明硬玉的颜色与物化环境的局部变异密切相关,是在一个复杂的有机与无机的天然环境中形成;在合成不同颜色硬玉时,需与适当的物化环境相匹配,尤其是绿色硬玉,才有利于硬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在大冶-九江沿长江分布的Fe, Cu(Au)和Au(Cu)矿床的夕卡岩矿物中, 除含气-液包裹体外, 还含大量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 熔融包裹体形态多样, 它们主要由不同相比例的晶质硅酸盐(CSi)、铁质(Fe)、非晶质硅酸盐(ASi)及气体(V)多相组成. 其中有的含有几个结晶硅酸盐相. 所研究的熔融包裹体大小一般为(10~46) mm×(6~15) mm. 流体-熔融包裹体与熔融包裹体的区别是在前者中出现液体(L)相, 均一温度较低. 在所获得的48个温度数据中, 夕卡岩石榴石和辉石中熔融包裹体有39个均一温度数据, 流体-熔融包裹体有两个数据, 其余属流体包裹体所有. 石榴石和辉石中的熔融包裹体具有890~1115℃均一温度, 流体-熔融包裹体具有745~750℃均一温度, 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580~675℃之间. 39个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1029.9℃. 现有包裹体相态特征及其均一温度表明, 所研究的夕卡岩应为岩浆成因.  相似文献   
13.
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暗色微粒包体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及包体矿物学、显微结构和岩石化学组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花岗岩“原地重熔”成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包体演化与熔渣演化的关系模型,证实包体的前身是捕虏体,后者代表从盖层落入岩浆中的岩块,包体则是岩块部分熔融后的残余物。不同类型、不同形态、不同基性度的包体,代表了岩石原地熔融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富云包体反映了熔渣演化的最后阶段,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熔融即与寄主岩浆混成一体,完成了从岩石到岩浆的整个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矿物组成及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自华南多个花岗岩体的暗色微粒包体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组成和微结构研究,发现包体中不管是造岩矿物还是副矿物,均存在新、老两个不同世代;包体的微结构大部分情况下也不是“火成结构”,而是以熔融结构为主,并且常多种结构共存,揭示包体是岩石部分熔融的残余物而并非来自岩浆的结晶。不同包体或同一包体从中心到边缘的矿物组成与微结构的差异,反映原岩部分熔融程度的不同,揭示其处于不同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深圳王母岩体暗色包体中的蚀变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王母岩体主体岩性为细粒-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岩体中发育有众多的暗色微粒包体,岩性多为花岗闪长质-闪长质.  相似文献   
16.
晚白垩世是下庄铀矿田最重要的成矿期阶段,早、晚两次成矿作用(130~120 Ma和80~60 Ma)均生于石英正长岩(γξ3(1)>)固结期后.成矿热液主要是沿北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致使断裂构造岩及两侧的岩石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的硅化.除硅化外,水云母化、萤石化、粘土化、方解石化等热液蚀变作用与铀矿成矿密切相关.大部分的矿体产于硅化破碎带内,但在断裂与基性岩脉的交汇部位常见显著富化.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常见的矿化类型是微晶石英型沥青铀矿、萤石化型沥青铀矿和粘土化型沥青铀矿,三者通常被认为不同类型的矿床(金景福和黄广荣,1991;金景福等,1992;Dawood,2004).  相似文献   
17.
金刚石呈色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刚石按颜色一般可分为正常颜色系列和彩色金刚石系列。前者为无色到淡黄或褐色系列,色调越淡越佳,纯净无色的为上乘品[1]。彩色金刚石为具清晰、特征色调的金刚石,以淡蓝色、蓝色为上品,粉红色更珍贵,艳红色为最珍稀者。与无色金刚石相比,彩色金刚石的产量甚微。其产出原因主要是杂质和缺陷综合作用的结果[2],如普遍认为氮是引起黄色,而硼则使钻石显蓝色。我们在研究中又发现氢是钻石中极其重要的第三种杂质,可能使钻石呈现灰色,也可能是几乎所有的钻石都带有或多或少的其他色调的原因(另文论述)。在地幔中形成的金刚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