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基于面向对象与深度学习的榆树疏林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树疏林是浑善达克沙地中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它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无人机影像与GF-2影像,对高分辨率数据源中榆树疏林的两种自动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在面向对象方法中,首先通过计算影像对象的局部方差变化率得到了最佳分割尺度;其次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初选特征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并删除无关特征;最后分别对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深度神经网络(DNN)3种分类器进行参数寻优与榆树疏林提取。此外,在ENVI5.5中基于TensorFlow框架,利用U-Net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对榆树疏林进行了提取,并与面向对象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① 通过面向对象方法过程的优化,最终的识别精度较以往研究有所提升,GF-2影像中SVM总体精度为90.14%,RF总体精度为 90.57%,DNN总体精度为91.14%;无人机影像中SVM总体精度为97.70%, RF与DNN总体精度为97.42%。② 深度学习方法中,GF-2影像的总体精度为91.00%,无人机影像的总体精度达到了98.43%。研究结果说明在榆树疏林提取中,无人机影像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丰富的纹理、形状等信息,能达到比GF-2影像更高的精度。面向对象方法对于2种影像都有较高的适用性;深度学习的方法在本文中更适用于无人机影像,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无人机影像中的错分现象。  相似文献   
82.
王建华  陆建飞  王卫东  徐斌 《岩土力学》2007,28(Z1):693-697
根据Biot动力理论,采用Fourier和Hankel变换方法得到了半空间饱和土受移动载荷及土体内受垂直简谐载荷作用下频域内基本解。根据虚拟桩法,得到了移动载荷作用下桩基的第2类Fredholm积分方程,并应用IFFT方法得到时间、空间域内单桩的动力响应。数值结果表明,移动荷载会引起桩身的负摩擦力;桩身最大轴力、孔压随移动荷载速度增加而增大;此外,在桩上端部会出现孔压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83.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及时准确地了解草原产草量的时空配置状况,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管理草地,保证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5年的MODIS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668个样方产草量数据,分析了5种植被指数和草地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分区模型优于不分区模型,在分区基础上建模更能反映产草量的实际情况;(2)通过线性、非线性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对比,得出BP神经网络模型在拟合精度上优于线性和非线性模型,是最适宜监测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产草量的模型;(3)5种植被指数中,NDVI和SAVI与草地生物量之间的拟合精度最高,是研究区最适宜使用的植被指数。  相似文献   
84.
任何矿井水害事故均会显现不同的预兆,为夯实水害智能预警基础,明晰了感知、辨识、评估、预测及相互逻辑关系的系统建设内涵,针对不同水害类型,根据其突水机理不同,设计三大类多模式水害典型场景,建立相应突水判据,提出了确定性理论精确预测与包括大数据及深度学习在内的非确定性趋势推测两类预测方法,为智能预警系统的预测预报、预警准则及阈值设置奠定理论基础。以陕西省彬长矿区亭南矿为例,建立了动态信息、静态信息及关联信息的指标体系,将地面水文动态监测单元、井下水情环境监测单元以及采掘工作面采动动态监测单元集成,构建原位采集和突水要素预兆感知系统,实施基于关键层电性参数动态监测、关键部位单点或多点多参数监测联合布置的突水前兆信息精准获取方案,采用确定性模拟模型和非确定性智能模型,实现水害预测预警功能,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和空间联动分析技术,预警系统实现了井上下全空间水害风险预警“一张图”的可视化展示。实践表明,监测预警平台理论基础扎实,预测预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5.
能源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2亿kW [1].我国电力系统一直以传统煤电为主,虽然近些年来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50%以上[2].大量发展煤电增加了碳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86.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认识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及其变化规律对研究区域碳循环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将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的研究方法与结果概括如下:①当前草地生物量碳库的估算方法主要有4种:文献记录法、实地调查法、遥感—植被指数法和过程模型法等,而估算方法、采样标准与地下生物量估算是导致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②文献结果显示,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的平均碳密度为223 g/m2,碳库为277TgC(1Tg=1012g);③采用遥感的估算结果表明,近20年来青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碳库呈增加的趋势,总体处于碳汇状态;④影响青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温度对生物量的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人为干扰也是影响草地生物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的研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应从基础观测数据、遥感模型算法与碳—氮—水耦合过程模拟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7.
通过分析海底观测仪器的数据特点,探索了基于MATCOM的Matlab混合编程来实现海底实时观测数据可视化的方法。采用ADO.NET技术远程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当日日志表以获取海底实时观测数据,利用了VC++.NET的友好交互开发环境和Matlab强大的绘图函数,实现对海底物理、化学、能源等实时观测数据的图...  相似文献   
88.
基于单调性图形综合的面状要素名称注记定位线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数字地图制图环境下采用平行线法确定面状要素名称注记定位线的局限性,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化简多边形图形的一种新模型——歧点删除法原型,并结合面状要素名称注记配置规则和软多边形与硬多边形图形特征,对歧点删除法原型做出了新的改进,提出了用平行线法确定软多边形与硬多边形名称注记定位线时,化简多边形的两种改进性歧点删除法,分别命名为面向软多边形名称注记配置化简图形歧点删除法与面向硬多边形名称注记配置化简图形歧点删除法,其中最为关键的思想为对多边形从3个旋转方位连续实施4次图形综合,并提出第一旋转角、第二旋转角两个概念,打破了平行线法的局限性,使所获取的注记定位线与地图制图专业人员人工确定结果相一致,达到了用简单方法解决自动化地图注记配置难题的效果。大量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数学逻辑严密、实施简单,对数字地图制图环境下“地图注记自动配置”有理论与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目前国内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河口区古环境屈指可数,闽江口尚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闽江口建立硅藻-盐度转换函数,为今后研究闽江口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在对闽江口表层沉积硅藻进行CCA分析后,结果表明盐度对硅藻属种变化具有最大解释量,并在研究区划分出4个区,Ⅰ区硅藻分布受河口外沿岸水体影响;Ⅱ区硅藻分布受潮汐上溯海水入侵影响;Ⅲ区硅藻分布受到潮汐与径流共同影响;Ⅳ区硅藻分布主要受径流影响。通过剔除异常站位及模型比选等手段确定最优硅藻-盐度转换函数为WA-PLS模型下Component 5模型,转换函数关系式为S拟=0. 25+1. 007S实,并以2. 76的平均误差作为补偿提升转换函数精度。  相似文献   
90.
为了解鉴江放射性含量,分别在鉴江流域布设了5个水质和底泥监测点,取样进行总α和总β分析,并与省内本底调查资料比较,结果表明:鉴江水质中放射性含量上下游都比较低,而底泥的放射性含量则下游略高于上游;鉴江底泥放射性含量也低于省内各地土壤放射性含量的平均值;鉴江水质放射性总α和总β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