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221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1.
Using the U.S.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reanalysis data at 1°×1° resolution,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a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 with two rain bands to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17–22 June 2005. The northern rain band was related to the atmospheric mass adjustment of cold front precipitation and the associated ageostrophic feature to the rear right of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s, while the southern counterpart formed under the joint influence of easterly/westerly jets and the South Asian high (SAH). The ageostrophic wind field to the rear right of the easterly jet center gives rise to an anti-circulation that favors the genesis of the southern belt. The feature of du/dt 0 around the SAH ridge line and to the rear right of the easterly jet streak results in a strong v – vg0 fiel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rain region as well as to its south. When westerly jets move southward, an intense v – vg0 feature appears to the north of the rain region, i.e., behind the center of the westerly jets. The associated mass adjustment leads to vigorous divergence over the rain region,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trong precipitation from the warm sector of the front. Also, a θe front at the middle level of the southern rain band and the cold front favor the release of instable energy to enhance the rainstorm.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fronts approach each other and the two rain belts merge into one.  相似文献   
512.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具有火箭人工增雨催化功能的三维云分档数值模式(IAP2HBM),对2004年7月8日海南岛海口市区的一次热带对流云火箭人工增雨降温作业过程的宏、微观物理演变过程和人工增雨降温作业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人工催化播撒AgI后地面降水增加、地面气温下降的区域扩大、维持时间延长。催化导致云水含水量降低,雨水、冰晶、霰、雪含量增加,云中雨水的大量蒸发和冰晶、霰和冰雹粒子融化造成空气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513.
我国近海大风分布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高分辨率卫星资料研究了我国近海6级以上大风的分布特征,并对台湾岛地形对四季的大风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资料分析表明,冬季大风分布与冬季平均风速分布相似,高频区出现在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和越南东南沿海,黑潮锋暖侧的风频明显大于其冷侧的风频。春季大风频率显著下降,最大值依然出现在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台湾岛东南角和黑潮锋暖侧也是春季近海风频较大的区域。夏季是近海大风出现最少的季节,风频最大值在10°N附近的南海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减少,台湾岛周围的风频呈现东南、西北大,西南、东北小的近似轴对称分布,大风方向为绕岛逆时针环流。秋季大风风频迅速增大,基本呈现出冬季的形态。数值模拟表明,不同季节地形对大风的影响程度不同,冬季台湾岛地形对其周围海区大风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去除地形后,台湾海峡和岛屿东南角的大风消失,风速变为由南向北递减。夏季去除地形后,岛屿周围的大风几乎没有改变,本文将从大风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514.
1951~2008年北京极端天气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951~2008北京国家气候观象台的气温、降水、雷暴、雾、沙尘、大风、霜冻、相对湿度等逐日观测资料以及逐时降水资料, 分析了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以0.39 ℃·(10 a) -1、1.0 ℃·(10 a) -1的趋势升高;轻雾天气增加趋势比较明显[12.4 d·(10 a)-1];日最大降水量以-10.8 mm·(10 a)-1的速率呈渐弱趋势;降水日数、相对湿度、大风和雷暴天气均有不同程〖JP2〗度的减少,变化趋势分别为-1.90 d·(10 a)-1、-1.17% (10 a)-1、-2.64 d·(10 a)-1和-1.24 d·(10 a)-1;沙尘天气减少较明显[-9.39 d·(10 a)-1];极端最高气温、小时雨强最大值、暴雨天气日数、霜冻、大雾、高温天气日数波动幅度较大,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2)暴雨、高温、极端最高温度和沙尘事件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大风、大雾事件周期性特征在不同时段表现不同。雷暴、霜冻、极端最低温度、日最大降水量事件分别有6年、7年、16年、12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轻雾除存在12年左右的主周期外,不同时段具有不同尺度次周期。(3)城市的扩展对记录到的变暖趋势有重要的贡献。各种极端天气事件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受城市发展影响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515.
本文采用相对论微扰法处理Fe(+24)系统,利用解析形式的波函数计算其低能态的能级结构及Kα、Kβ特征线(作为对比,我们也计算了Fe(+25)系统).通过与现有的Fe(+25)Kα线的实验和理论比较,证明我们的方法是准确可信的,而在数学计算上则更加简便。利用这一结果,对小质量X射线密近双星的Fe(+24)K特征线进行了简要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516.
徐海江  曹成 《铀矿地质》1996,12(2):125-127
俄罗斯恰拉玉的研究徐海江,曹成,毛骞(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市珠宝玉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河北石家庄050031)恰拉玉是根据地名命名的新矿物──紫硅碱钙石。它是在俄罗斯外贝加尔湖东北帕托姆高原的恰拉河中游发现的。1976年10月27日全苏矿物协会新矿物...  相似文献   
517.
桂东边缘地区是华南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之一,矿床类型多样。文章综述了区内各类矿床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成矿规律,归纳出三个成矿区,指出找矿方向及标志。  相似文献   
518.
辽东山区泥石流成因和危险度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辽东山区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入手,分析了山地泥石流的形成原因、特征和性质,认为本区为暴雨型泥石流,特大暴雨是触发泥石流的主导因素。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等是导致泥石流的次要因素。以岫岩县为例,通过对泥石流各影响因子的综合评判,首次划分出岫岩县泥石流灾害四个级别的危险度分区,为泥石流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19.
南海热带气旋路径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中央气象台近10年的南海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结论进行全面普查,结果表明:预报质量受定位误差和路径类别影响显著;年预报误差不稳定,5年平均预报误差有减小的趋势;在预报误差总量中,偏西误差占的份额最大;预报质量和预报偏差都有显著的季度差异,在弄清其在什么条件下预报准确率较高、在什么条件下预报有规律性偏差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对中央气象台未来24h预报位置的订正预报方法,用2000年资料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20.
局地强对流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从天气背景的分析出发,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强度、速度资料以及由速度资料反演的垂直风廓线和二维风场对一次北京局地暴雨从开始到强降水结束时段做了详细的分析。分析发现,这次局地强对流暴雨是大尺度系统和中尺度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尺度环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本站层结有很大的不稳定度,为强对流风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低层中尺度辐合线起到了触发对流和加强对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