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沉积物热导率是计算海底热流的一个重要参数。文中以TK04热导率测量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内热导率测量原理、样品热导率测量的各个环节,包括样品准备、测量流程、测量数据质量评估与校正等,以及沉积物原位热导率的计算,以为油气资源评价、天然气水合物评价及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高精度的海底热流数据。  相似文献   
42.
随着海底地热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海底地热测量仪器的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前期自主研发的FY1自容式微型温度测量记录仪,经过大量实践数据与经验积累,研制出新型的FY2自容式微型温度测量记录仪.为验证FY2的性能,在实验室恒温水槽和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对FY1和FY2进行了仪器校验和比测,结果显示FY2的测量分辨率优...  相似文献   
43.
南黄海北部构造演化的地球物理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北部坳陷是研究中朝板块和下扬子板块在海区碰撞效应,以及古、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资源前景的重点地区.该海域虽经历了40多年的调查与研究,未获得油气的重大突破,与早年调查研究方法的单一、技术手段的落后和对基础地质构造认识不清、勘探思路的偏颇有关.近十年来,通过对新的地球物理资料及已有钻井的综合分析和...  相似文献   
44.
廖开训  徐行 《海洋测绘》2015,35(3):32-35
通过对两套德国生产的KSS31海洋重力仪十多年来的零点漂移变化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了长期以来零点漂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认为缓慢的正向漂移是海洋重力仪零点漂移之总体趋势,其中会出现一些正负的波动,而大的零点漂移波动往往对应着设备状态出现的大变化。建议在海洋重力仪的搬运、重新安装之后需加强监测;重力仪的恒温系统需长期保持工作状态;最后认为长期对海洋重力仪的零点漂移保持跟踪,对于海洋重力仪的维护、使用以及测量资料的精度保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5.
五步称奇,七步叫绝;十步之外,目瞪口呆。这是后人对张家界奇景的感叹。其实,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张家界的美景,必定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1979年,吴冠中因为一幅画,到湘西一个他以前从来没有听过也没有到过林场写生,没想到他"觉得雁荡、武夷、  相似文献   
46.
放射性生热率是岩石热物性参数之一,也是研究岩石圈热结构和构造热演化的重要参数。针对南海海盆区缺少岩石生热率资料的实际情况,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IODP349航次中的测井资料,测试钻井岩心样品的主要放射性生热元素,通过计算得出:玄武岩样品的生热率平均值为0.28±0.07μW/m~3,沉积碎屑岩样品的生热率为1.21±0.34μW/m~3,以及3个钻井的地热流值。获得以下认识:(1)本次研究的沉积碎屑岩样品生热率与中国东南沿海的同类岩石样品的生热率值相近,而洋壳中的基性火山岩生热率明显低于大陆碱性玄武岩。(2)用新资料计算南海西南次海盆段的岩石圈热结构得出其热岩石圈厚度约为39~42 km,平均壳幔热流比值为2.4%,说明西南次海盆岩石圈薄,海底热流主要受深部的地幔热源控制。(3)U1431D和U1433A钻井的热流密度值与附近探针热流密度值相近;而U1431C的热流密度值明显偏小,属于受地下水热循环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47.
远海区磁力测量常因缺少测区附近的日变观测数据而使磁测结果得不到适当校正,从而导致磁力数据处理产生较大误差,影响了磁法勘探的效果。为有效解决远海区磁日变数据的观测问题,研制能够在深水区进行长时间连续观测的日变站是较好的途径之一。这种适于在远海区工作的日变站需要具有耐压高、数据存储量大及功耗低的特点,同时在探头线圈设计上还考虑了适应其方向难以控制的特性来制作全向性探头,以保证接收信号的强度。而日变站的结构还应能够保障系统良好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48.
深水油气田井场调查技术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海油气不断开发,其后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深水含油气盆地的开发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深水油气田的井场调查是深水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其勘探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深水井场调查的技术要求分析,结合多次组织和参加井场调查的工作经验,指出深水油气田井场调查的技术难点在于探索海底表面障碍物分布情况、勘测海底地形地貌特征、了解中浅地层结构等这类勘探技术上。由于这些勘探技术受声呐技术特点的限制,国外已经采用了DEEPTOW、ROV或者AUV技术,将一些关键调查设备与海底保持一定的高度来实现勘探技术目标,并已经取得成功的尝试,因此,研究、发展和不断地完善这类“贴底”调查技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9.
丹霞盆地红层时代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0.
对南黄海盆地构造层特征及含油气性的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黄海是由古、中、新生界叠置而成的一个大型叠合盆地,发育4个特征各异的构造层:构造层Ⅰ(Z-S)、构造层Ⅱ(D-T)、构造层Ⅲ(T3-E)和构造层Ⅳ(N-Q)。构造层Ⅰ在海区广泛分布,主要为一套下古生界的盆地相-台地相沉积建造,最新地震资料推测,其厚度大且稳定,但构造特征不清楚。构造层Ⅱ由上古生界至中生界三叠系组成,是以碎屑岩和灰岩为主的一套海相地层,主要受到印支运动和早燕山运动的强烈影响,南、北部残留地层及结构不同,但以挤压构造样式为主。与陆区比较,南黄海盆地海相构造层Ⅰ和构造层Ⅱ的构造格局相对稳定,变形强度较弱。构造层Ⅲ发育白垩系和古近系,局部存在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主要赋存在坳陷或凹陷内,隆起或凸起基本缺失,为一套陆相砂泥岩沉积,在北部坳陷分布较广,但厚度变化快,剖面上表现为地堑、半地堑的结构特征,以拉张构造样式为主。构造层Ⅳ(N-Q)为区域沉降的产物。南黄海盆地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北部坳陷发育有古生古储、古生新储、新生古储等油气成藏组合类型,是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