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奥陶纪-志留纪转折期是地质历史时期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形成了广为人知的赫南特冰期。该冰期的形成不仅诱发了显生宙第二大的两幕生物绝灭事件,同样使海水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循环受到强烈的影响,如海洋碳酸盐与大气CO2的循环受到扰动,全球海平面的降低促使水体逐渐富氧化,进而导致海洋水体Mo、S、U等同位素值出现波动,而冈瓦纳大陆被冰雪大面积覆盖则削弱了铝硅酸盐岩的风化作用,并限制了陆壳放射性187Os、87Sr同位素向海水的运移。赫南特冰期的成因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被归结于风化作用、火山活动的增强或有机碳的大量埋藏等因素,但对冰期的成因机制与持续时间仍具有较多的争论,其原因很多,比如缺乏独立的生物地层单元同时能够控制浅水碳酸盐岩及深水泥页岩区,缺少转折界限处高精度的地球化学信息与全球等时地层格架下的对比,以及未能排除风化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热事件对古海洋与古气候重建时的扰动等。  相似文献   
12.
夏—冬海气热力遥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测定~(222)Rn浓度的监测系统。采用PIN型发光二极管(PD)作为α粒子探测器,将它安装在容器里,以在静电充电时把氡系列子体吸引其上。这些α粒子是从~(218)po(RaA)、~(214)Po(RaC′)、~(210)Po(RaF)和~(212)Po(ThC′)辐射而来,彼此是完全隔离的。该监测系统可用于从室内空气中氡浓度10Bq/m~3到地下水中氡浓度10000Bq/m~3的大范围变化的长期观测。岐阜县神冈矿山1000m深处地下水氡浓度的观测表明,该监测技术用于地震预报是有效的。在迹津川断层上发生的3.9级地震前2.5天,相距约49km的观测点上曾观测到氡浓度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OLR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李栋梁  章基嘉 《高原气象》1996,15(3):259-268
利用1974-1990年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系统月平均射出长波辐射资料,采用EOF方法分析了前3个特征向量场,得到了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的几种异常形式,阐述了它们的天气气候特征,并对不同气候区的持续 及其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世界植被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世界植被监测本多,嘉明等1前言自从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给全球环境带来负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负担急剧加大。先进诸国从1960年代后半期,就把环境问题列入其研究对象进行广泛的讨论。在这种形势下,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相似文献   
18.
岩鸠树也  孙志国 《气象科技》1995,(2):F003-F003,F004
极端事件的一个统计分析:强24小时降水量的长期趋势岩鸠树也,山元龙三郎(京都大学理学部)(日本气象协会关西本部)全球变暖过程中最重要和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是:极值事件的长期趋势(Houshton等,1992)。本文关心的问题是随着温室气体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民和黄土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交接部位,对气候反应较敏感,对该黄土1.87-0.70Ma BP段进行了CaCO3和有机碳总量(TOC)的采样分析。民和黄土CoCO3含量在5.89%-18.63%之间变化,平均11.41%;有机碳含量较低,在0.007%-0.452%之间,平均0.088%。民和黄土中的CaCO3含量明显高于兰州、洛川和西安等地,而有机碳含量则远低于上述地区。黄土中CaCO3和有机碳含量变化反映了该区1.87Ma BP以来气候变干冷的趋向。分别受复杂的CaCO3来源与类型、困难的采样、地区上的差异对比等和有机碳保存条件、沉积速率以及“埋藏效应”的影响,黄土中的CaCO3和有机碳的波动变化作为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最后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黄土(特别是黄土高原西北部)中CaCO3和有机碳气候指标应结合其他环境指标共同使用,才能从中提取正确的古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20.
腾冲来凤山北麓前缘,潜伏一段阻水构造——地下水位坡降带。从研究13个水文钻井、119口民间井、2个泉水露头地下水位特征入手,采用古水文和现代水文地质研究方法,论证此段阻水构造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