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539篇
海洋学   21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我廠在加工鑽桿接手的中孔時,使用了一種多刃鑽頭(如圖所示)這種鑽頭制作作簡單,用普通鑽頭在砂輪上磨制加工即成。其規格尺寸見附表。使用此種鑽頭加工φ42鑽桿接手時,轉數可達750轉/分,加工φ50鑽桿接手時,轉數可達600轉/分。因而可提高加工效率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102.
基于Arcview3.2a平台的二次开发工具,采用Avenue和Microsoft VB6.0语言,设计开发了地漫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评价信息系统。信息平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及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管理和查询功能,以某盆地的控矿地质、盆地构造、地质异常多深信息数据为例,建立了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评价信息系统。系统对该盆地的地质、遥感、地球物理数据进行了基于空间分析和成矿预测的数据处理,圈定出14片远景区,其中4号远景区已钻探见矿。该系统的开发成功对铀矿的成矿预测评价进入数字化、信息化和可视化的空间信息处理具有重要的试验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大别山地震波速度剖面的重力拟合及花岗岩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对穿越大别山造山带的六安—大冶宽角反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力拟合。拟合结果表明严格按宽角反射地震速度换算成的密度剖面所产生的是一个重力高,它反映出大别山是一个穹隆,与实测大别山重力低大相径庭。只有将位于大别山山根上,南北大别之间设置一个从地表直达莫霍界面的巨大低密度体,重力曲线才能得到很好的拟合。这个低密度体应为近北西走向的花岗岩带。它与反射地震剖面上石镇透明反射地震带位置吻合,但宽度远较反射地震透明带为大。重力曲线的拟合进一步说明,在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碰撞后的白垩纪时,大别山出现一个伸展期,在这个时期,大别山穹隆形成,并伴随有大规模花岗岩的侵入,超高压变质岩从地壳中下部折返到地表。研究说明,联合应用反射地震、宽角反射地震和重力,进行综合解释是必要的,可以得到更令人信服的地质结论。  相似文献   
104.
四川叠合盆地盆山耦合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四川叠合盆地三面环山,自东而西夹持于江南、秦岭与龙门山三大山系之间,位于古亚洲、环太平洋与特提斯三大构造域的结合部位;中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海盆、煤盆、陆相广盆、残盆四个盆地世代;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可概括为前陆、坳陷、再生前陆三种基本样式。系统的山盆构造样式及运动学、沉积充填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周缘造山带造山活动期与盆内古隆起发育期时间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造山活动期与盆地沉积环境转换期时间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构造轴线走向基本保持与盆内山前坳陷或前陆褶冲带构造轴线走向相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不同时期形成的褶冲构造轴线走向基本保持与其同期盆内产生的沉积或沉降中心构造轴线走向相耦合。  相似文献   
105.
合成了1-(4-硝基苯基)-3-(3,5-二溴吡啶)三氮烯(NPDBPDT),并研究了NPD-BPDT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 10.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介质中,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镍与试剂生成摩尔比为1∶4的络合物在470 nm处有最大正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2×105L.mol-1.cm-1;在540 nm处有最大负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5×105L.mol-1.cm-1;以540 nm为参比波长、470 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7×105L.mol-1.cm-1。镍含量在0~480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合金样品中镍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加标回收率为98.0%~102.0%;精密度小于5%(RSD,n=6)。  相似文献   
106.
认真研究新疆伊犁盆地南缘511、512两个已知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航放数据,发现矿体上方均存在微弱的航放铀偏高显示,由此提出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弱铀异常”的新概念。基于地气运移机制和氡的接力迁移理论,探讨了“弱铀异常”的形成机理,介绍了航放弱铀异常的提取方法,指出高精度航放方法完全能探测到“弱铀异常”。弱铀异常可以作为一种直接标志信息运用于前期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07.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早、中侏罗世伸展断陷阶段,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反转阶段,古近纪弱断陷阶段,新近纪的中新世—上新世早期坳陷阶段和上新世晚期—全新世挤压反转阶段。沉积构造演化控制盆地烃源岩的展布,盆地演化过程中的两次挤压反转期是圈闭构造的主要形成期,控制盆地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108.
藏北羌塘丁固—加措地区康托组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创建康托组以来,康托组岩石地层单位广泛应用于羌塘地区,普遍认为其时代为新近纪.笔者于丁固-加措地区的康托组地层中采获古近纪轮藻化石Obtusocharat sp.,O.lanpingenis,Gyrogona qinajiangica和部分孢粉化石,并在康托组底部安山岩中获K-Ar年龄65.1~66.5Ma.上述轮藻组合与同位素年龄指示的地层时代为古新世-始新世,据此将测区康托组的时代确定为古近纪.由于测区康托组之上被唢纳湖组或鱼鳞山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因此康托组时代的确定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测区新生代地层系统,还指示测区在康托组与唢纳湖组或鱼鳞山组之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09.
在中朝准地台、塔里木准地台边缘深断裂附近和台中隆起带以及天山-兴安、祁连-秦岭、额尔古纳几个地槽褶皱区的中间地带,不同程度地具备中国北方三种主要类型磷矿的成矿条件。研究分析认为中国北方的内生磷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绿岩带型磷矿和古元古代沉积变质磷矿显示一定的找矿潜力,沉积型磷矿一般品位低、规模小。通过归纳,在中国北方划分出磷矿的二级城矿区4个、三级成矿带15个、四级成矿亚带19个。圈定成矿预测区A级2个,B级C级各23个。确定了21处可开展进一步工作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中国北方内生磷灰石、变质及沉积型磷矿成矿特征及典型矿床的研究,建立了各种类型磷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确定了各类型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矿床的共生规律,为开展磷矿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