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240篇
地质学   669篇
海洋学   134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一六钨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南缘,粤北曲仁盆地西南缘,是粤北地区近年来重要的找矿勘查成果之一。矿床为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帽子峰组矽卡岩以及NWW向钾长石-石英-白钨矿脉和云母石英脉中。通过野外观察和镜下研究,本文将成矿过程分为矽卡岩期(A)和热液期(B),矽卡岩期可以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A1)、晚期矽卡岩阶段(A2)、钾长石英白钨矿阶段(A3),热液期可以分为云母石英脉阶段(B1)和石英碳酸盐阶段(B2)。矿区包含4种类型的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Ⅰ型)、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型)、CO_2水溶液三相包裹体(Ⅲ型)、纯CO_2包裹体(Ⅳ型),Ⅰ型包裹体仅见于A3阶段;Ⅱ型、Ⅲ型以及Ⅳ型包裹体在A3和B1阶段石英中均有发育,在A3和B1阶段白钨矿中还发育Ⅱ型包裹体。A3阶段Ⅰ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62~381℃,盐度为30.1%~45.4%(wt%NaClequiv,下同省略),Ⅱ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54~363℃,盐度为1.49%~11.0%,Ⅲ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290~390℃,盐度为2.20%~6.88%;B1阶段Ⅱ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52~381℃,盐度为1.65%~9.32%,Ⅲ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281~378℃,盐度为2.00%~8.82%。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A3阶段和B1阶段流体中存在H_2O、CO_2、CH_4和少量CO_3~(2-),指示流体处于还原的环境。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盐度关系图表明,数据点主要集中于三个区域:a区对应早期出溶成因的高盐度流体,b区反映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c区反映早期高盐度流体与低盐度地下水混合特征。各区包裹体代表了岩浆期后残余原始流体不同阶段的演化产物。通过Ⅰ型包裹体计算得出的成矿压力范围为86.0~415.8MPa,用Ⅱ、Ⅳ型包裹体对成矿压力进行校正得出,A3阶段成矿压力范围为86~115MPa,成矿温度为176~279℃;B1阶段成矿压力范围为55~93 MPa,成矿温度为160~228℃,估算成矿深度范围为3.62~4.26km。研究认为,流体在演化早期存在局部高压,流体不混溶作用要比外来流体混入更早发生,而流体混入促进了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外来流体混入以及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引起钨矿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2.
利用怒江州北部福贡、贡山两站1961-2010年降水量资料,采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怒江州北部近50a“桃花汛”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用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法对变化特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怒江州北部“桃花汛”降水变化包含了11a、17a、5a等多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目前处于少雨期;“桃花汛”降水变化的突变点可能出现在1976年、1992年和2003年。  相似文献   
983.
吉林省氟中毒病区水文质地特征及防氟改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饮水中氟的来源,将全省氟中毒划分为深循环热水型、火山活动—地下水富集型、地下水运移富集型和淋溶富集型4种类型。1、深循环热水型:水中氟来源于花岗岩浆的释放,可采用白垩系裂隙孔隙水和玄武岩孔洞裂隙水改水防氟。2、火山活动—地下水富集型:氟来源于古近系、新近系火山活动期间岩浆中氟的释放,可用白垩系泉水村组孔隙裂隙水改水防氟。3、地下水运移富集型:地下水氟来源于大兴安岭,东部高平原和松辽分水岭岩石中氟的风化、淋溶,并在运移至松嫩平原的地下水区域径流—汇水区和汇水区富集形成高氟水,可用新近系泰康、大安组裂隙孔隙水;白垩系明水、四方台和嫩江组孔隙裂隙水改水防氟。4、淋溶富集型:地下水中氟来源于黄土状亚粘土和亚粘土中的氟的溶出,可用白垩系青山口组孔隙裂隙水改水防氟。  相似文献   
984.
云南弥渡宝兴厂矿区是我部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区,通过对矿区内斑岩型铜钼金矿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开展电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通过结合地质工作,总结出了该区两种类型铜、金矿(脉)体的电性特征,并对矿(脉)体的空间展布情况及其与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关系提出自己的初步认识,通过工作对地质工程的布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85.
中国西南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MODIS卫星遥感产品研究西南地区气溶胶季节变化,并对成都和香格里拉两站2008年的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Aerosol Optical Depth)全年呈西低东高的地理分布特征,但东西部季节变化特征不同:西南地区东部AOD有春季最大,秋冬次之,夏季最小的演变特征,并且在四川盆地,黔、渝、湘交界和广西中部有三个明显的AOD高值区。西南地区西部AOD有春季最大,夏秋次之,冬季最小的演变特征,无明显高值区。太阳光度计资料分析表明,成都地区AOD日变化呈准双峰型,香格里拉AOD日变化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86.
介绍了电子地图和pdf格式文档的基本概念,并对应用Pdf格式开发电子地图集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电子地图的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87.
国内旅游客流时空集散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以旅游客流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系统的角度研究不同尺度下旅游客流的时空扩散动态机制。通过对不同尺度下的客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技术的归纳总结,提出加大区域和景区内部定量化研究是未来研究旅游流空间扩散特征的重要方向;解决技术应用的尺度问题,结合GIS空间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不同尺度间、不同学科间的技术融合,将是旅流客流时空分布规律研究技术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相似文献   
988.
以矿业城市徐州市区1979,1989,1999和2009年4期遥感信息图谱数据为基础,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从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扩展强度、分维数、重心坐标、紧凑度等方面对徐州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9-1999年间,徐州市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分维数有所变化,扩展强度逐渐增强,1989年以后城市重心朝东部和东南方向移动,城市紧凑度增加,分形维数逐渐减少,城市空间形态趋于合理.自然地理环境、煤炭资源的开采、政策、经济和人口等因素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9.
水文非线性系统与分布式时变增益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以Volterra泛函级数表达的流域降雨-径流非线性系统理论与概念性模拟方法. 依据流域数值高程模型、遥感信息和单元水文过程, 提出了水文非线性系统理论的时变增益模型(TVGM)和推广应用到流域时空变化模拟的分布式时变增益模型(DTVGM). 研究表明, 除了常用的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之外, 从复杂水文关系研究中另辟蹊径, 提出一种简单关系的非线性系统分析是完全有可能的. 时变增益水文模型的提出及其与一般性水文非线性系统的联系就是一个例证. 水文非线性系统方法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结合的DTVGM模型, 能够发挥水文系统方法与分布式水文模拟方法相结合的优点, 探索环境变化下的流域水文模拟问题. 将DTVGM分别应用到河西走廊干旱地区的黑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潮白河流域实例研究, 模拟了水文时空变化以及陆面覆被变化与水文影响分析,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说明了其特色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0.
河北省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该文根据河北省自然资源特征、生态环境现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该区生态区划的原则、指标因子体系,利用3S技术,综合专家集成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经济结构、经济活动强度、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功能等主因子数据进行叠加与分析,将河北省分为8个生态环境区、15个生态环境亚区、24个生态环境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