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三峡库区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以便为汉丰湖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年12月、2015年4、7和10月按季度共4次对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鱼类8538尾,38种,隶属于5目9科32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有28种,占总物种数的73.68%.鱼类组成以湖泊定居性种类为主,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蛇鮈(Saurogobio dabryi)、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鲫(Carassius auratus)、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鲤(Cyprinus carpio)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为汉丰湖的重要优势种,占总尾数的67.45%.汉丰湖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冬季最高,而Pielous均匀度指数在不同季节相对稳定.Jaccard群落相似性指数较高,季节间种类相似度较高.鱼类群落稳定性分析表明,冬季稳定性最高,其次为春季,夏季稳定性最低.湖泊生境尤其是水位的变化对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2.
应急管理部多层级视频会议系统跨网段转发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应急管理部视频会议系统接入地震系统的基本情况,结合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现状,分析多层级跨网视频会议系统的架构特点,着重分析跨网段"背靠背"转发优化技术方案在视频会议系统融合中的实现与应用,以期为类似的应用场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2003-2004年在汉江中游江段共监测654船次,统计渔获物6914.16 kg,生物学测定1682尾鱼,共采集鱼类78种,隶属18科58属.目前汉江中游渔获物组成和结构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翘嘴红鲌、瓦氏黄颡鱼、鲶、鲢、黄尾鲴、大鳍蠖等在渔获物中比例已经很少;草鱼资源也明显下降;铜鱼、青鱼、蒙古红鲐、鳡、细鳞斜颌鲴、吻鮈、长吻鮠、拟尖头红鲌、鳙、鳜等在渔获物中已基本消失;而鲤、鲫、黄颡鱼、长春鳊、赤服鳟等中小型鱼类在渔获物中的比例却相对上升;渔获物中个体大的鱼减少,低龄鱼及幼鱼个体比重增加.与70年代资料相比,汉江中游鱼类资源已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54.
郑帅  孙博  邱振鹏  吴文星 《气象科学》2024,44(2):199-209
为了进一步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及其变化,本文选用东亚冬季风北模态及南模态作为东亚冬季风指数,利用滑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合成分析研究了全球变暖背景下1953—2021年北极海冰密集度与东亚冬季风关系的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1月巴伦支海海冰密集度与东亚冬季风北模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从1962—1977年显著正相关转为1983—1999年显著负相关,2000年以后两者无显著关系。1962—1977年11月巴伦支海海冰偏多对应东亚冬季风偏强,这是大气环流影响海冰的结果,11月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维持到了冬季,使得欧亚大陆上空大气呈现出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负位相,在增强东亚冬季风的同时将中高纬大陆干冷空气输送至巴伦支海,在表面风应力的作用下巴伦支海海冰增多。1983—1999年则由前一时期的大气环流影响海冰变为海冰影响大气环流,11月巴伦支海海冰显著减少在冬季激发出了北极涛动负位相,加强东亚大槽及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从而使得东亚冬季风偏强。2000年以后北极海冰与东亚冬季风北模态的关系明显减弱,此时东亚冬季风与北极涛动的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5.
张健  保文星 《遥感学报》2022,26(2):416-430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模型在训练样本较少时所遭受的潜在过拟合问题,提出一种具备过拟合抑制的生成式对抗网络分类算法,并应用于高光谱图像分类.该算法在每次迭代时,首先,依据训练样本的标签信息使判别器网络拟合训练样本的数据分布;然后对训练样本的高维特征进行均值最小化,该过程会重新更新判别器网络参数,减小参数的值和方差,以抑制...  相似文献   
56.
通过分析汶川M8.0地震前后山西地震带GPS速度场以及由此计算得到的现今构造应变率场,结果显示:(1)汶川M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各区域的运动方向均不同程度向西偏转,太原盆地及其以北的区域由1999—2007年的SW或SSW向转为SWW向,且运动速率由平均约2 mm/a增加到约4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之前的SSE向转为SW向。(2)汶川M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的应变率场显著增强,大同盆地、太原盆地北段和临汾盆地西南段形成了三个压性应变集中区,2010年在这三个区域内分别发生了大同M4.5、阳曲M4.6和河津M4.8地震,可能由于这种压性应变积累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有利于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的孕育和发生。(3)2009—11年,受日本M9.0地震的影响,山西地震带向西运动的速率有所减弱,应变率场张性变化明显,太原盆地及其以北区域平均速率下降为约2~3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SW向转为整体向南运动的格局,有恢复到1999—2007年背景运动状态的迹象。  相似文献   
57.
铜陵新桥硫铁矿床中胶状黄铁矿微尺度观察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桥硫铁矿床是铜陵矿集区代表性的层状硫化物矿床,该矿床主要由层状、似层状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矿体.黄铁矿是层状矿体中主要硫化物矿物,以胶状、细粒.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产出,后期热动力作用使得胶状黄铁矿重结晶为细粒.粗粒黄铁矿,甚至相变为磁黄铁矿.本文利用粉晶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新桥硫铁矿床中的胶状黄铁矿物相、形貌、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胶状黄铁矿基本由黄铁矿组成,表现为纳米.亚微米粒状、花瓣状和似生物状形态.粒状黄铁矿以自形一半自形立方体为主,球形、短柱状等他形为辅,粒径大约10~500nm;扫描电镜对胶状黄铁矿大量观察发现,自形.半自形黄铁矿颗粒粒径大于它形黄铁矿颗粒,显示黄铁矿从小颗粒、不规则形态向大颗粒、自形晶演化趋势.花瓣黄铁矿主要由纳米粒级自形一半自形粒状黄铁矿组成,花瓣直径介于5-10μm,类似于生物成因的草莓黄铁矿.这些形貌和微结构特征显示胶状黄铁矿为微生物参与的矿化产物;新桥硫铁矿中胶状黄铁矿形貌和微结构差异是其就位空间和演化过程差异所致.该研究为新桥矿床乃至铜陵矿集区胶状黄铁矿成因和成矿作用提供了微尺度的矿物学支撑.  相似文献   
58.
厂坝-李家沟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是典型的海底热水沉积(SEDEX型)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内古地热异常与热事件等的综合分析,表明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的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元古界碧口群和志留系白龙江群;多期(包括加里东+海西+印支)构造运动和幅度较大的裂陷发育史,为大量矿质的喷流和聚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导矿和容矿构造条件;花岗岩类及其他岩类的岩浆活动,不仅导致了地热异常的产生,为含矿热液对流体系形成与运行提供了巨大热源,同时还为区内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矿源和水源。  相似文献   
59.
?????????????????????GPS????????????г????Runge???????????t????????(Radial Basis Function,RBF)???????GPS????????????????????????в???????2011-07-25????????????t????????????????????GPS?????????????????????????GPS???????????????????÷???????Ч????Runge????????????????????????????????GPS????λ??????  相似文献   
60.
油井射流排砂泵扩散管出口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RNG-ε双方程湍流模型,建立油井射流排砂泵固液两相流方程;在此基础上,应用CFD计算机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扩散管出口突变结构和渐变结构的射流排砂泵的效率、固相比、速度场分布、压力场分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射流泵扩散管出口采用渐变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固液两相流的逆向速度矢量,是提高射流排砂泵综合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