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200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165篇
地质学   612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温江寺金矿是西秦岭东部地区三叠纪地层中新发现的一个金矿。容矿地层主要是钙质板岩和含炭钙质板岩。矿(化)体呈透镜状、扁豆状分布于钙质板岩和炭质板岩中。区内成矿元素为Au、As、Sb、Hg、Pb、Zn等低温蚀变组合,地质特征显示出微细浸染型金矿特征。各类岩(矿)石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从矿石到泥质板岩再到花岗岩脉,Al2O3和K2O+Na2O含量逐渐升高,而CaO含量、K2O/Na2O具降低趋势;矿石中As、Bi、Co、Ni、Cu、W、V、Tu、U等微量元素含量和ΣREE、LREE/HREE、稀土配分模式与容矿地层相近,而与花岗岩脉不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温江寺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容矿地层,与岩浆活动关系不密切。该金矿的发现,使得西秦岭三叠系沉积建造中金矿找矿有进一步向东延伸的可能。  相似文献   
942.
通过对陈耳金矿床两类不同构造-岩相带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元素特别是成矿元素Au的含量从片理化带→破碎蚀变带→石英脉逐渐增强。构造-岩相带内变形岩石的石英Rf/φ法有限应变测量表明,片理化带应变强度最大,破碎蚀变带应变强度小,应变集中在韧性剪切带边部的片理化带内。R型聚类分析表明Au与Ag、Cu、Pb及Zn的相关系数远大于Au与Ni、Co元素的相关系数,甚至接近于1。研究认为:破碎蚀变带内由于应变软化导致脆性裂隙大量发育,易于成矿流体的迁入与淀积而强富集;片理化带由于应变集中,造成成矿流体的迁出而弱富集。韧性剪切带脆-韧性变形转换不仅控制了矿体就位空间,同时也决定着元素迁移的方向。  相似文献   
943.
江苏省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地质环境质量,对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充分分析研究江苏省地质环境资料及成果的基础上,以地质环境问题为导向,人地和谐统一的思路,基于地质环境安全、地质资源保障及社会需求的原则,从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考虑,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山体资源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6个专项区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套由7个目标层、16个约束层和40项指标构成的江苏省地质环境综合区划评价指标体系,为合理评价江苏省地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4.
方适宜 《矿物学报》2011,(Z1):238-239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深海热水沉积成矿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如红海阿特兰蒂斯Ⅱ号含矿铜锌热卤水池的发现,东太平洋隆20°N发现正在喷溢的热水柱(黑烟囱和白烟囱)等,这些成果说明热水沉积成矿理论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本文以深海热水沉积矿床理论为基础,从野外详细观察着手,辅以遥感地质解释,结  相似文献   
945.
PM2.5 aerosols were sampled in urban Chengdu from April 2009 to January 2010, and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for elements, water soluble inorganic ions, and carbonaceous matter. The annual average of PM2.5 was 165g m-3, which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measurements in other Chinese cities, suggesting serious particulate pollution issues in the city. Water soluble ions contributed 43.5% to the annual total PM2.5 mass, carbonaceous aerosols including elemental carbon and organic carbon contributed 32.0%, and trace elements contributed 13.8%. Distinct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nd its components, reflect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different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sources. Weakly acidic to neutral particles were found for PM2.5. Major sources of PM2.5 identified from source apportionment analysis included coal combustion, traffic exhaust, biomass burning, soil dust, and construction dust emissions. The low nitrate: sulfate ratio suggested that stationary emissions were more important than vehicle emissions. The reconstructed masses of ammonium sulfate, ammonium nitrate, particulate carbonaceous matter, and fine soil accounted for 79% of the total measured PM2.5 mass; they also accounted for 92% of the total measured particle scattering.  相似文献   
946.
利用武汉市2002-07-09的Landsat ETM+数据,提取了绿地斑块的形状参数并进行地温反演,探讨了绿地斑块的周长和面积对城市热环境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绿地斑块的周长、面积和温度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绿地斑块对周边热环境的影响也随绿地的周长和面积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47.
在平直高速公路上利用动态电子围栏、行车记录仪速度等信息建立GPS速度校验模型,对3 d内通过所设置静态电子围栏的客运班车GPS数据进行校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满足位置信息的校验要求。  相似文献   
948.
珠江河口磨刀门水道枯季盐水入侵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神光 《海洋科学》2014,38(11):90-99
为探讨磨刀门水道潮流和盐度的三维分布特性,本文建立了磨刀门水道的三维潮流和盐度数值模型,采用2009年枯季磨刀门水道实测潮流和盐度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枯季由于上游径流量小,磨刀门水道总体涨、落潮流速都不大,表层总体涨潮平均流速都在0.5 m/s以内,总体落潮平均流速在0.8 m/s以内;底层总体涨落潮平均流速都在0.5 m/s以内;从盐度的平面分布来看,磨刀门水道近口门河段总体呈现涨潮时水道东侧盐度高于西侧,落潮时东侧盐度小于西侧的趋势。大潮和中潮期间,落潮时盐水向上游的入侵距离反而较涨潮时更远,主要原因是,落潮时的底层盐水向上游的补偿流动以及地形阻拦形成更为强烈的紊动扩散。潮汐动力弱(小潮)时,整个水道内水流流速很小,流态平缓,紊动较弱,总体仍呈现涨潮时入侵距离大于落潮,显示枯季磨刀门水道盐水入侵的主要影响因素取决于地形和潮动力。  相似文献   
949.
古村落的集聚分布易产生屏蔽或替代效应,将对古村落旅游开发产生抑制竞争。对湖南省洪江市古村落群聚集度、优势度和规模度3个空间参数的计算得到该区域内聚集度指数达8.736,说明古村落资源聚集程度较高。但优越度和规模度两项指数分别为0.004 5和0.010 6,说明优势和规模两项参数相对较低,内部替代效应和屏蔽效应较强。在分析古村落特色的基础上,以资源价值、分布特点、区位交通为主要依据,将该区域内的古村落群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3种类型,并提出了旅游差异化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950.
植物碳(C)、氮(N)和磷(P)元素平衡是当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以往关于植物营养元素的研究多集中于植物叶片水平,而对植物根系元素的研究较少。为此,沿藏北高寒草原安多-那曲-班戈-申扎-尼玛-改则-革吉-噶尔样带,在34个样点采集优势物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根系样品,分析其C、N和P元素含量及其相互比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紫花针茅根系C、N和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57.17~458.99 mg/g,6.49~16.42 mg/g,和0.22~0.77 mg/g;紫花针茅根系N含量与全球植物根系平均值基本一致,但是其根系P含量低于全球平均值;紫花针茅根系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受纬度、经度、生长季降水量、土壤磷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海拔、生长季均温和土壤氮含量对其影响则不显著。紫花针茅通过对高寒环境因子的长期适应,其根系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极端环境下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分配和利用策略,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