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
探讨油气储层地质信息的特点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mation System)进行储层评价的优越性,通过储层综合评价数据库的建立,以GIS的空间数据分析为手段,利用GIS的特征提取与特征合并功能,提取隐含在地质、地球物理及测试等数据中的判别有利储层的特征信息。通过G1S的拓扑叠加功能分析各储层综合评价因素的相关性,对研究区进行储层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塔西南坳陷侏罗系断陷盆地沉积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塔西南坳陷自中生代早期以来进入陆相沉积发育阶段,由于天山隆升及昆仑山的俯冲,塔西南地区侏罗地区侏罗系表现出西岸陡、东岸缓的断陷盆地特征。研究表明,侏罗纪断陷湖盆共发育Gms,Gm,Gt,Gpb,Gp,等19种岩石相类型和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辫状三角洲相、正常三角洲相及湖泊相等5种沉积相类型。西岸陡坡带以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为主,东岸缓坡带以河流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占优势,盆地中心为湖相沉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三角洲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形成过程的物理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三角洲砂体是已开发油气田中最重要的储集类型之一 ,对该类砂体的形成过程开展物理模型研究以预测储集砂体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统长 6三角洲砂体为模拟原型 ,对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形成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指出长 6三角洲储层主要是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 ,由水下分流河道的频繁分汊、交汇、叠合、迁移形成的。由于受到不同期水下分流河道的切割 ,河口坝保持时间较短而欠发育。实验结果与油田地质研究 ( 14口井资料 )对比表明 ,砂体组成及粒度参数的符合率达73% ,砂层厚度分布的符合率达 62 %~ 81% ,沉积微相展布的符合率达 58%。实验过程显示 ,水下分流河道的变迁与湖平面的下降速率及活动底板的运动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从油气储层评价的多源数据入手,分析了储层评价数据的类型和特点,讨论了储层GIS评价数据模型设计的原则,深入研究了储层GIS评价数据库的概念模型、逻辑设计和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5.
李鹏  刘颖  施冬  肖池伟 《地理研究》2022,41(5):1481-1495
MODIS C6、VIIRS V1和VIIRS J1是NASA火灾信息资源管理系统(FIRMS)2020年首次同步发布的三套全球活跃火遥感产品。鉴于卫星过赤道时间、空间分辨率、火情监测算法有别,分析MODIS和VIIRS不同活跃火产品监测结果一致性和差异性,对明确不同火产品的适用性至关重要。利用中南半岛同年活跃火矢量产品,通过GIS渔网(1 km)定量分析不同时间尺度(全年、旱/雨季和昼/夜)活跃火发生的频次与强度特征,横向对比了三套活跃火产品的一致性与差异。结果表明:① 中南半岛三套产品逐月发生频次一致性最高,逐日次之,逐时最低。全年“有火区”格网占比37.23%,其中VIIRS相应比重三倍于MODIS,且J1略高于V1。三套产品两两比较时,VIIRS V1/VIIRS J1组合总体一致性最高,VIIRS J1/MODIS C6组合一致性最低。② 三套产品旱季“有火区”占比、活跃火发生频次与强度均显著高于雨季,且VIIRS V1与J1活跃火发生强度空间分布一致性更高。旱季V1活跃火累积发生频次最高、发生强度更强;雨季J1相应频次最高,发生强度较强。③ 三套产品白天“有火区”占比、活跃火累积发生频次均高于夜间,发生强度空间分布一致性亦高于夜间,其中VIIRS V1与J1夜间一致性最高。且昼/夜V1活跃火累积发生频次和“有火区”占比均最高,但J1发生强度最强。④ VIIRS V1与J1监测精度更高,空间覆盖范围更广,且VIIRS V1更适用于旱季、白天和夜间活跃火相关研究,而VIIRS J1对雨季活跃火的探测水平更高,但MODIS C6的优势在于历史数据丰富。  相似文献   
16.
涌流型浊流形成及发展的实验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涌流型浊流及底流型浊流的动量方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涌流型浊流不仅从其前部卷吸水体,同时从其顶面卷吸水体。在 0°、5°、10°底坡上开展的涌流型浊流的模拟实验发现 :涌流型浊流的悬浮云是悬伸而向前凸出的,在横向上形成近乎周期性出现的船艄形的凸起和凹陷;涌流型浊流的主体比头部运动速度快,运动过程表现为波浪式前进、后波超前波的特征;涌流型浊流的流体厚度及速度与搬运距离和底坡成正比;流体密度在其底部较大,顶部较小,而底流型浊流不具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储层非均质性灰色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是油气储层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储层的非均质性决定了油层的产能、注水的效果和石油的最终采收率。基于GIS的储层非均质性灰色综合评价就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和分析储层非均质性评价参数,将灰色评价方法与GIS空间分析功能集成对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研究,最后结合已有的地质信息分析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南半岛旱季VIIRS活跃火的空间特征与国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是全球活跃火(active fire)的集中发生区,客观认识其空间特征、国别差异及其动态变化对评估区域生物质燃烧及其碳排放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区,中南半岛旱季活跃火发生发展空间特征及其动态变化仍缺乏清晰认识。为此,论文利用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 S-NPP 2012—2019年活跃火矢量数据,基于核密度与空间自相关评价了中南半岛及国别旱季尤其是其特征月份(2—4月)活跃火发生发展的密集程度、集聚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 中南半岛活跃火核密度低值区占比最大(79%),高值区最小(4%);柬埔寨、缅甸、老挝等经济落后国家的核密度均值明显高于泰国和越南;2012—2019年核密度高值区具有朝高海拔、向内陆与趋边境等分布特征,且柬埔寨东北部长居高值区。② 活跃火核密度中值区变化集中在1—4月,且多分布在低、高值区周围;高值区变化集中在2—4月,由柬埔寨东北部逐渐向缅甸东/西部、泰国西北部以及老挝北/南部转移。③ 半岛与5国活跃火核密度在旱季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类型以“高—高”型和“低—低”型集聚为主,越南、柬埔寨等国局部自相关性强于泰国和老挝。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低阻油层识别的过程中,影响判别的测井参数众多,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从而影响判别的精度和速度.而常规的识别方法又不能有效地识别低阻油层,为此,本文提出了将粗糙集(RS)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信息优化,并应用于低阻油层的识别.在剖析粗糙集理论和灰色关联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的低阻油层灰色识别过程.首先选取反映该类油层特征的识别参数,然后采用粗集理论的属性重要性方法,对这些判别参数进行约简,剔除冗余信息,再将约简后的参数作为低阻油层的最终评价标准,输入灰色系统,最后利用灰色关联法对低阻油层进行识别.通过对某油田18口有测试资料的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粗集理论的属性重要性方法可以有效地约简判别参数,将约简后的参数作为灰色系统的初始值对研究区低阻油层进行识别,通过降维大大提高了判别的运算速度,处理了原来被解释为水层和油水层而实际上是低阻油层的井段,与测试结果相比,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7%.  相似文献   
20.
张春生  刘忠保  施冬 《沉积学报》2000,18(2):227-232
以长江上、下荆江河段为例,运用比较沉积学的方法阐述了高弯曲流河与低弯曲流河的沉积单元及沉积特征。由于河流特性、流量及河流边界条件的不同,①虽然上、下荆江都发育了大量的点坝沉积,但在形态、分布位置、成熟度、粒度分布、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微地貌特征等七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别;②虽然上、下荆江都发育有江心洲 (心滩 ),但是其成因、规模、演化规律及沉积结构均不同;③决口扇沉积仅仅发育在上荆江河段,且两岸发育程度几乎均等,下荆江不发育决口扇沉积;④牛轭湖沉积仅发育在下荆江,而且主要分布于下荆江北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