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红树林与鱼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海湾河口生态系统重要的第一生产者,也是世界“四大最富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它具有高生产率、高分解率、高归还率的三高特性,将其巨大的初级生产力输向附近水体,成为许多海洋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而且其根系形态多样、纵横交错,可为鱼类和其它动物提供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鱼类捕捞产量是红树林经济产品产量的主要构成成分,年总生物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2.
高演化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矿过程是复杂和苛刻的,涉及到岩浆- 热液过程热历史、岩浆迁移路径与成矿空间、侵位环境的过冷程度以及岩浆组分中稀有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等条件。而伟晶岩的分带特征是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综合体现,不论是伟晶岩区域分带还是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都反映了伟晶岩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岩浆的性质与形成环境,而这同时也赋予了造岩矿物在组构上的特殊性,形成遗传代码,对其进行解密,从而能够用于示踪与评估花岗伟晶岩的演化程度与成矿潜力。对于区域伟晶岩群的成矿潜力评估,由于含矿熔体在组分上的跨度较大,随着远离母体花岗岩体距离的增大,伟晶岩群演化程度增加,熔体中铁镁质组分以及Ca、Ba、Sr等碱土金属含量迅速降低,而挥发分、助熔剂组分、碱金属含量在残余熔体中逐渐增加,长石、云母与石英在类别和组构上产生显著变化;其中长石向钾- 钠端元演化,且钠长石相对钾长石占据主导地位,云母由黑云母向白云母以及锂白云母转变,石英阴极发光特征与晶体结构及微量元素成分也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受矿物晶格的限制,长石的K/Rb、K/Cs以及云母的K/Rb、K/Cs、Nb/Ta等比值特征能有效区分不同矿化潜力的伟晶岩群。石英的阴极发光特征能够揭示其生长环境与历史,石英的Li、Al、Ti、Ge等微量元素组成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伟晶岩矿床,并提供关于岩浆演化和成矿过程的重要线索。伟晶岩内部分带的形成主要受成矿熔体规模、过冷度以及成矿空间的封闭性等因素的控制,但在初始熔体成分上可以具有较大的变化。其中强分带型稀有金属伟晶岩记录了完整的岩浆- 热液演化过程,不同阶段石英、长石和云母在晶体形态、微观结构以及微量元素组成上都具有显著变化。弱分带型稀有金属伟晶岩(钠长石- 锂辉石伟晶岩)的造岩矿物组分在伟晶岩内部变化不大,其受构造控制明显,在空间上与贫矿伟晶岩之间可具有较大的矿物组成差异,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流动分异过程。而长距离(以更厚的地壳或大型拆离断层为标志)的熔体迁移正是形成超大型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的有利要素。  相似文献   
203.
普朗铜矿是义敦岛弧东多金属矿带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带内岩浆构造活动频繁,裂隙构造叠加成矿-控矿作用显著,但研究程度薄弱.在对普朗铜矿区巷道进行构造岩相学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厘定矿区褶皱、断裂宏观特征,对典型中段进行节理(裂隙)测量分析.研究表明:1)古特提斯洋闭合过程斑岩铜矿成矿作用与晚三...  相似文献   
204.
施林道  姜福芝 《矿床地质》1998,17(Z1):167-174
金属矿床,是成矿金属元素的集合体。现今金属矿床研究的总体思路是把成矿元素作为永不变化的个体(原子)来研究其如何从地幔中迁出、在地壳里运移富集,最后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定位成矿。这种研究思想可概称为“元紊集散观”、迄今为矿床学家所避循。然而,唯元素集散观却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本文提出“元素生灭观”并主张只有运用兼容两种成矿观的相辅相成二元观,才是符合辩证法的、科学的、矿床成生研究的正确思维方法。文中用元素生灭观的元素转换机制解说元东稳定同位紊的生成和分布,地球田层构造的形成,地球水囵和气圈成分的演变以及对成岩、成矿和矿床物质成分的促成和制约。  相似文献   
205.
206.
本文通过对吕四近岸波浪、水流和岸滩变化的观测分析,认为:本区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是泥沙的来源减少,浅滩泥沙在风浪作用下易于掀起,在以落潮流为主的浅滩水流的携带下向外海搬运。浅滩泥沙输移方向自西向东。基于海滩不断下蚀的特点,考虑到波浪、水流对海滩侵蚀均起着重要作用,建议采用分离式离岸堤与丁坝布置相结合的保滩促淤工程。  相似文献   
207.
磁水培育小新月菱形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水是指以流过磁场的水,即水流横过磁力线,也称磁化水。许多关于磁水及其应用的科学实验、生产实践表明,它可以改善、解决锅炉和冷却等水垢问题,提高印染、造纸、制糖和食品的产量和质量,农业上利用磁水浸种、育秧和灌溉,均可收到增产效果。磁水能否应用于单胞藻的培养,对单胞藻繁殖、生长有无影响,尚未见报道。该研究以1987—1988年小新月  相似文献   
208.
根据我国沿海近10多年来潮位观测数据进行年均过程的统计,同时与有关气象资料和文献进行了联系比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海面持续波动上升,其年均值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比较平均偏高1.2-6.4cm,有些海区个别年份偏高值达7.0-8.0cm,如南海1999年偏高8.5cm,这10多年来我国沿海台风风暴潮发生的平均次数与前期比较虽略有减少(由年均8.0次减少为年均6.9次),但强度增大,其中47个站疹观测到破历史记录的高水位,三个站次出现1000a一遇的高水位,灾害损失巨大,地学中的“海面变化”,自器测时代以来是由各地验潮站水位测量的年均值取得的,显然,这是一种相对变化,它只是消除各地地质运动(如新构造运动,地基升降等)影响因子后才具有广泛的水动型时空对比意义,本文根据实测水位数据统计所得的成果,进而与同时空的气象资料相比照,分析认为,近10我年来我国沿海平面与1975-1986年期间比较有普遍较大幅度的升高现象,除个别站位需考虑陆动型因素影响外,这与同时期发生在我国沿海的风暴增水过程的增强不无关系,因为风暴增水过程含括在各年水夹无益 (邓地学意义上的海面变化)的统计中。  相似文献   
209.
运用调和分析方法分离卫星高度计资料中的潮汐信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资料中的潮汐高频混淆现象,采用潮汐调和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卫星上、下行轨道交叉点两组资料分析的分潮振幅和分离潮汐后的海面高度;同时比较潮位站实测资料与遥感资料分析的分潮振幅,结果表明:采用潮汐调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分离高度计资料中的潮汐信息。  相似文献   
210.
施心路  徐润林 《热带海洋学报》2003,22(1):23-29,T001
报道采自南海碣石水域(22°48′N,115°53′E)的一种海洋牛伪角毛虫—— 红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rubra,利用蛋白银技术对其形态学及表膜下纤毛系进行了揭示,并与本种的其它种群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本种具该科及属的典型特征,与种内其它种群有较大的不同。虫体长椭圆型,淡粉红色,活体长约(165-230)μm×(54-90)μm,表膜薄,高度柔软可曲;具球形,沿腹面棘毛、背触毛成纵列,并聚集成“簇状”的色素颗粒;口旁小膜带由62-88片小膜组成;具中腹棘毛28-38对;左、右缘棘毛各一列,末端不汇合;横棘毛5-8根,背触毛6-7列,无尾棘毛;大核数目众多,小核3-5枚。并给出采自南海碣石水域红色伪角毛虫活体的光学显微镜及制片后的照片,以期为该物种的鉴定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