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秋格明塔什—黄山巨型韧性剪切带产出在东天山北部,其活动时期的系统厘定对东天山大地构造演化极为关键,因而对揭示中亚造山带南部晚期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系统的Ar-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剪切带的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多期性:剪切带早期为挤压推覆剪切作用,发生于300Ma之后,至少延续到了283.7Ma,但在280.2Ma时已经终止;晚期为右行走滑剪切变形作用,主活动期的时代为262.9~242.8Ma,历时近20Ma。在右行走滑剪切变形阶段,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出现差异抬升现象,导致剪切带不同区段糜棱岩的同位素年龄有较大差别:剪切带中—西段(康古尔地区)走滑剪切变形作用产生的糜棱岩的时代为262.9~256.1Ma,快速抬升发生在262.9~261.5Ma,冷却速率>100℃/Ma。剪切带东段(土屋—延东地区)走滑剪切变形作用产生的糜棱岩的时代为247.1~242.8Ma,快速抬升发生在247.1~246.9Ma期间,冷却速率>200℃/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笔者认为早期的挤压推覆剪切作用可能与东天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碰撞过程有关,而晚期的走滑剪切变形则可能反映了东天山北部地区碰撞后陆内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52.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石的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为305±15(2σ)Ma。该数据表明产于阿尔泰山南缘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于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与区内广泛发育的造山型金矿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基本为同一时期。其等时线~187Os/~188Os初始比值为0.35±0.04,γ_Os仉值平均为183,表明在成矿过程及岩浆侵位期间有少量地壳物质加入成矿系统中。  相似文献   
53.
新疆北部哈巴河一带出露的一套晚古生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主要由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其Rb-Sr等时线年龄为405±57Ma,为早泥盆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具有Ti含量低,Mg#含量中等—富集(42.2~88.7),Th/Ta为8.6~16.4,低—中等Ti/Zr值(介于4.9~53.46);稀土配分型式为LREE富集,无Eu或中等的负Eu异常;且在蜘蛛网图上显示LILE富集,Nb和Ta亏损的特征。Y-Nb和Rb-(Y+Nb)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这些长英质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新疆北部哈巴河晚古生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是在古亚洲洋北侧岛弧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是作为古亚洲洋从SW至NE方向朝西伯利亚古板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54.
多岛海型造山作用——以华南印支期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大陆造山带大多数形成于弧弧碰撞及其弧后盆地衰缩作用,其古地理格局为多岛海。今日的东南亚是多岛海大地构造的现实模型,其中欧亚大陆和澳大利亚的板块边界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班达—巽它弧以南和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弧以东。介于前缘弧和欧亚大陆之间的是众多的残余弧和弧后盆地。其中有些盆地仍然是海底扩张的中心,一些是不再活动的海盆,也有些海盆正在遭受挤压作用,而一些海盆则已经完全被弧后衰缩作用所消减。位于这些盆地之间的是残余弧,沉降的残余弧顶部的沉积层序类似于被动陆缘。华南大地构造可用多岛海模式予以解释。华南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分析、沉积相分析和古地磁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大多数是弧弧碰撞作用所形成的碰撞型造山带,二叠—三叠纪的古地理存在着与东南亚今天类似的多岛海格局。临沧弧和华夏弧可能为华南多岛海的前缘弧,起着与今天欧亚大陆的印度尼西亚弧相类似的作用。多岛海古地理格局可能出现于泥盆纪以后,华南板块发生裂解,所形成的弧后盆地大多数于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发生衰缩。  相似文献   
55.
笔者根据厚大含水层中孔内水流的运动方式结合试验资料,就孔内水流水头的分布和滤水管长度及其与涌水量的关系,作初步探讨,不妥之处,希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56.
南天山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在独库公路范围内出露于铁力买提达坂一带,其构造岩片主体向南逆掩于塔里木盆地之上,构造样式以双向逆冲为特征。相关韧性剪切带中白云母矿物~(40)Ar/~(39)Ar同位素测年获坪年龄368±1Ma和等时线年龄368±6Ma。结合区域构造分析,这条作为南天山中央地块南部构造边界的大型复合式构造带,主要形成发育时限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并在二叠纪重新活动。前者可能是是南天山洋盆向北俯冲于伊犁地块之下的构造变形过程的痕迹,后者则可能是由伊犁-塔里木复合地体与北天山地块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发生碰撞而导致的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57.
西昆仑造山带复式增生楔的构造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西昆仑古生代主剪切带和早中生代增生楔杂岩剖面中的组成与构造等特征,西昆仑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两次向南的增生造山作用及其增生楔的组成与构造演化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增生楔杂岩在大陆造山带及其对大陆侧向增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秦岭造山带中分布于商丹和勉略缝合带之间的泥盆系,发育有众多Au、Ag和Pb-Zn矿床,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对于泥盆系物源和形成环境认识始终存在不同认识。砂岩碎屑组成、碎屑重矿物、地球化学成分、砾岩组成以及古水流研究表明,北秦岭是秦岭泥盆系的主要物源区,盆地基底隆起也是泥盆系重要物源区。砂岩碎屑组成、碎屑重矿物和砾岩组成表明,泥盆系物源区曾出露有岛弧火山岩、花岗岩、变质岩及少量沉积岩、超镁铁岩。砂岩地球化学成分和砂岩碎屑模式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中泥盆系主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碎屑沉积物来自多种构造环境中的岩石单元。  相似文献   
59.
非金属矿物材料数据库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金属矿物材料数据库系统(NMMDBS)是非金属矿物材料领域的查询检索系统,利用Foxpro2.6for Windows在中Windows95环境下开发而成。NMMDBS由件管理、数据库维护、数据检索查询、报表打印以及实用程序与接口等5个功能模块组成。所有功能模块均在总控程序的控制下运行,实现了功能分块、人机对话。该系统具有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数据真实可靠、操作简便、软硬件要求低等特点,对教学和科研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0.
张素金  富瑶  蒋丽交  赵飞 《测绘通报》2021,(10):103-107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了受众身份的重构,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让公众真正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地理信息作为信息的种属分支,势必会在全媒体时代的浪潮中发生变化。本文针对全媒体时代下地理信息的传播模式进行了研究,从传播学的视角,以信息的传播理论为基础,对地理信息传播模式的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全媒体时代下去中心化、辐射扩散式的传播模式。结合全媒体的特点从传播主体、内容、形式、受众和方式上分析了地理信息的传播特征,对当下地理信息传播态势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