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637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缓和曲线坐标计算误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谯生有 《测绘通报》2001,(11):37-38,43
通过在独立坐标系内推导缓和曲线坐标计算表达式中第n项多项式的通式,分析了计算缓和曲线坐标时,取级数展开式前n项时的计算误差,以便在线路测量计算时选取合适的n值,确保计算误差可以忽略,不影响点位的放样精度。  相似文献   
92.
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暨国家遥感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论坛胜利闭幕 以"新世纪遥感奋进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国家遥感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论坛"于2001年10月1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落下帷幕. 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卫星气象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参加亚洲遥感协会全国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等10多个学会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学会卫星气象学委员会和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承办.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次大会主席童庆禧和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国家遥感中心主任郑立中主持.参加本次盛会的有来自各省(自治区)的200多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179篇,优选80篇编入<中国遥感奋进创新二十年--学术论文集>.会议就遥感技术、图像处理及应用等专题进行了分组讨论,选出青年优秀论文7篇. (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93.
94.
世纪之交的第八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0年 12月 1日至 7日在厦门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三大石油系统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 ,高等院校 ,国土资源部等 7个部门 4 1个单位的专家及国外学者 2 18人。中国石油集团石宝珩局长 ,中科院兰州分院原副院长范璞等领导和有关学会的代表应邀出席会议 ,并表示祝贺。开幕式由第八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主席梁狄刚主持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马新华致开幕词。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天然气勘探中…  相似文献   
95.
96.
对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煤岩以及煤岩加不同介质等 4个系列以 50℃为一温阶,从 250~550℃进行热模拟实验,并对其气体产物、液态有机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煤岩成烃过程是一个综合作用的过程,它的生气、生油与外界环境如水,粘土矿物等的辅助作用有关。随着热模拟温度的升高,各产气率呈增长趋势。介质的加入可降低有机质成烃温度,有利于液态物的产出。  相似文献   
97.
98.
张广才岭燕山早期白石山岩体成因与壳幔相互作用   总被引:34,自引:19,他引:34  
出露于东北地区张广才岭的白石山岩体,其全岩-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96士4 Ma,表明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早期,而非传统认识上的印支期.岩体主岩和闪长质包体均具有低ISr(≈0.705)和正εNd(t)(+1.7~+2.2)值的特点,反映岩体成因与地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壳幔混合成因,闪长质包体是较基性的地幔岩浆进入主岩浆中淬火结晶而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动力学分析表明,本区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后,由于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岩石圈拆沉效应,导致软流圈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板底垫托,并进而造成先存和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和不同源区岩浆的混合作用.底垫的新生地壳是兴蒙造山带造山后晚期形成的.因此,古生代-中生代是本区地壳生长的重要时期,且这种地壳生长是在垂向构造机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99.
中国西部地区地表条件恶劣,地下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勘探的难度很大。要获得勘探的高效益,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做到物探先行。物探先行,不完全是一个勘探工作部署问题,要做到物探先行,必须解决好2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二是各种技术的难题。主要应包括如下5个方面:1.首先要有一种“知难而进”的精神,这是一种在诸多困难面前毫不气馁,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难题、难点找准,然后逐个突破,取得成功;2.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这是辩证的统一,由于某些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力的限制,我们只能在某些方面有所不为,才能在…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