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Introduction South China Sea (SCS) is located in the convergence zone between Euro-Asian plate, Pacific plate (Philippine plate) and Indian plate. Interactions of three plates made the crust of this region suffer tectonic stress in many directions and made the South China Sea be in the complex environ-ment of the tectonic stress. There are four different marginal types in the surrounding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tectonic zone of the rifting margin in the north of SCS, the NS direct…  相似文献   
24.
珠江口海岛及海域地质环境与灾害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口海岛及其邻近海域是华南沿海地质灾害类型较齐全的地区之一,主要有活动断裂、地震、地裂缝、软土、风沙、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等。珠江口海岸主要发育弱活动和微活动断裂,活动断裂和断块构造的运动和调整是产生地震活动的主要因素。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恶化和未来50a内产生严重威胁的灾害。风沙作用和软土地基主要分布于珠江口海岛海岸带及近岸岛屿。本区的地质灾害以内动力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25.
南沙群岛珊瑚礁岩体结构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礁是发育于海洋环境之中、由造礁珊瑚和生物历经生物和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体,是一种特殊的岩土介质类型。在南沙群岛珊瑚礁体上,水动力作用和沉积类型、地形地貌都具有成带分布的特点,因而岩体结构和工程地质性质亦具有分带性。在珊瑚礁海洋水动力环境分带的基础上.研究了南沙群岛珊瑚礁的剖面结构、内部结构和浅地层结构特征以及工程地质分层和岩性,将珊瑚礁岩体结构划分为4种类型和5个工程地质相带,并对各分带的工程特性及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6.
南海西缘断裂带是一条典型的右旋走滑断裂系统,是南海扩张的西部边界,两端形成具有明显走滑特征的“Y”型和“人”型构造。其前锋端形成走滑-伸展叠瓦扇,尾端形成走滑一收缩叠瓦扇,中部形成走滑一拉分双重构造的右旋走滑系统。其动力主要来源于白垩纪以来的印一藏碰撞、新生代印支挤出和南海扩张作用。经历了两期构造运动而形成的该断裂系统对其周边盆地的形成起到了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
穿越东沙隆起和潮汕坳陷的OBS广角地震剖面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南海中北部陆缘深部地壳结构,使用2D射线追踪正演和反演方法,拟合了一条南海中北部陆缘的OBS广角地震剖面(OBS2006-3).该剖面穿越东沙隆起和潮汕坳陷,长319 km,NNW-SSE走向,共投放海底地震仪14台.速度结构模型表明:潮汕坳陷存在巨厚的中生代沉积,最大厚度达到8 km,速度从顶部的4.4 km...  相似文献   
28.
利用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滑动分布模型的资料,计算了由台湾海峡7.3级地震造成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的分布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震后余震的分布与应力场的情况及历史上这一地区的震源地分布的角度对库仑应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滑动分布模型正演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在距震中相对较远的区域与余震分布的一致性较好,约90%的余震发生在库仑应力增加的区域;在震中附近计算出的库仑应力变化比较复杂,与余震的分布序列并不完全一致.在距震中较远的区域,库仑应力变化能比较好的反映余震的分布,而在震中附近库仑应力变化与余震分布的对应关系则比较复杂.以闽粤滨海断裂带为接收断层计算了其上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其西南段上的应力增加,促使其活动性增强,认为在闽粤滨海断裂带与NW走向的上杭-东山断裂交汇的南澎岛-东山岛海域发生地震的潜在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29.
南海东部海沟的震源机制解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根据马尼拉海沟及邻区地震、 火山活动的分析, 并结合地震震源机制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 发现马尼拉海沟在深度200多公里仍为俯冲的性质, 深地震主要集中在12deg;N~14deg;N之间, 地震密集区出现明显的分段特征, 从北到南深度逐渐变深. 震源机制解所反映的最大主压应力轴(P轴)以菲律宾大断层为界, 北部主要为NW向; 南部较为复杂, 为NW, NE和近NS向. 显示了北部以挤压逆冲为特征, 南部以顺时针旋转为特征. 菲律宾板块向西仰冲所产生的构造应力, 被马尼拉海沟的斜向俯冲, 菲律宾大断层的左旋走滑, 以及民都洛断层的左旋走滑所调节.   相似文献   
30.
南海西北部壳体新构造运动及其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南海西北部壳体的地形地貌、重磁场异常和地壳结构特征和岩石圈动力学环境,对穿过莺歌海盆地和西沙海槽的地震剖面进行解释。把本区新构造运动类型划分为拉张型、挤压型、平移剪切型和旋动型,并对其构造演化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南海西北部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曾经历复杂的动力学演变过程,从中生代到新生代,本区在周缘岩石圈壳体作用下,经历挤压、拉张、复杂应力调整和现代挤压收缩四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