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2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针对传统DEM/DOM数据存储管理采用同一瓦片剖分导致大量DEM小文件入库效率极低的问题,在传统地形金字塔的数学基础上,建立DEM/DOM混合瓦片的金字塔模型。该模型考虑相同空间范围内DEM瓦片文件远小于DOM瓦片文件大小的数据特点,通过为DEM和DOM划分不同的瓦片范围,平衡瓦片文件大小;将空间相关的DEM瓦片打包,以减少文件数量,提高入库效率;设计了瓦片ID的编码方式,隐式存储非均衡瓦片范围的DEM瓦片和DOM瓦片的映射关系,支持无缝调度和浏览。以分布式数据库MongoDB为平台进行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作为点云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点云数据配准的结果直接影响后续数据处理的精度。基于人工标靶和ICP思想的传统配准方法存在受环境影响、初始条件限制以及特征点提取困难等问题。针对传统地面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高精度配准方法主要依赖人工标靶和特征点选取等局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以法向量叉积代数和最小作为适应度函数,对相邻点云重叠区域内的所有数据进行高效的全局搜索,在选取最佳配准点的基础上实现了散乱点云的精确配准。通过对多站扫描的高陡边坡岩体点云数据进行整体配准,并与ICP等经典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解决配准过程中标靶或同名特征点不易寻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3.
针对灾害应急响应过程中多用户进行远程灾害影像图标绘操作和灾情研判分析的需求,采用了具有良好协作性的协同研判模式,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分布式灾害影像图协同标绘系统,其特点是快速、稳定、可靠,支持多用户进行实时或异步灾害影像图标绘、编辑和文件传输等操作,实现标绘信息交流和感知,以及基于标绘信息的灾害研判分析,适用于国家、省级等多层次综合减灾应急协同业务的开展。以芦山地震灾害协同研判为案例的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灾害应急协同工作需求,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减灾决策优势,能够服务于国家应急抗灾决策和部署的空间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4.
一种基于三角网约束的立体影像线特征多级匹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线匹配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网约束的立体影像线特征多级匹配方法。首先采用SURF算法匹配一部分可靠的种子点,利用这些种子点约束其邻域内的直线匹配;然后,将这些种子点构建三角网,利用三角网约束直线匹配的搜索范围,进行三角网约束下的线-线匹配;再次,在三角网的约束下,进行线-面匹配。为了提高直线匹配相似性测度的可区分性,提出了基于移动窗口的自适应直线相关方法,不仅在表面非连续区域能取得可靠匹配,在纹理缺乏区域也能取得可靠匹配结果。利用具有典型纹理特征的近景影像和航空影像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获取可靠的直线匹配结果。  相似文献   
75.
在风电场道路自动选线设计中,为了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减少施工工程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元线性规划(LP)模型的道路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在三维GIS环境下顾及风电工程建设成本及道路线形设计规范的平面道路快速构建。以辽宁省杨树湾及陕西省定边两个风电场道路设计为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选线基础上平均道路总长降低22%,平均道路挖填方量降低19%,最终获得建设成本最优及规范化修正的线路设计方案。实验表明该方法明显提升了道路设计自动化水平与能力,为道路要素自动提取和批量标准化出图奠定了基础,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针对风机设备安全运输的道路智能化设计需求,建立了一种综合考虑风电场多维复杂地形环境的道路中心线规划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实现了顾及风电工程建设成本的道路中心线自动规划算法;同时分析计算了风电专题中风机设备的形态结构等参数特征对道路横断面宽度的影响,以实现多要素联合约束的风电场道路优化设计。突破了传统道路设计主要依托CAD辅助制图技术在多维空间整体表达上的局限性,实现了风电场道路的三维实景信息的完备表达。以两种不同地貌类型的风电场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
3维城市模型数据生产的全面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影响3维城市模型数据质量的因素的基础上,结合CC-Modeler系列和VRModel 3维城市建模软件的大量实践,初步探讨3维城市模型全面质量控制的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8.
基于GIS的油气层灰色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层综合评价是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其评价结果的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测井曲线的可靠性、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以及综合地质信息的能力.基于GIS的油气层灰色综合评价就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和分析油气层评价数据,将灰色综合评价方法与GIS集成对油气水进行识别,最后结合已有的地质信息分析其平面分布特点.这样,通过GIS既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地质数据和地球物理数据,又扩展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同时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79.
何毅  杨旺  朱庆 《测绘学报》2024,(3):435-449
InSAR相位解缠的质量直接影响地形高程或地表形变的反演精度。传统的基于非机器学习模型的相位解缠方法(如基于路径跟踪或最小范数)在低相干性或相位梯度较大(干涉条纹密集)的区域难以获得正确解缠结果。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在非线性表示和特征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图像处理研究中,InSAR相位解缠可视为图像回归。本文提出基于R2AU-Net深度神经网络的InSAR相位解缠方法。首先,基于数学分形法模拟成对的缠绕和解缠相位,避免了外部DEM合成相位时引入的固有误差和残缺问题,保持了地貌特征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得到模型训练所需的数据集。然后,基于传统的U-Net模型构建R2AU-Net相位解缠模型,该模型结合注意力机制增强了模型对于卷积特征筛选能力,提高了在低相干或条纹密集区域的解缠性能;使用循环残差卷积结构,避免了梯度消失问题,增强了模型特征表示能力。最后,利用模拟和真实数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R2AU-Net相位解缠模型能够更有效地保留地形高程或真实地表形变信息,提高了解缠结果的可靠性,在性能表现上优于Goldstein枝切法、SNAPHU方法及CNN和U-Net相位...  相似文献   
80.
朱庆 《地图》1991,(1):43-45,48
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成图大量引用各种特征信息,本文论述了一种基于地貌结构特点和地形特征而建立三角形DTM网络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