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洞穴医疗及柳州响水岩洞穴医疗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洞穴医疗,是利用洞穴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能,使病患者进洞后身体逐渐得到康复。洞穴医疗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通过我国首家洞穴医疗站— — 柳州响水岩洞穴近几年的洞穴医疗实践,及对其若干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历时二年的长期观测、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洞穴环境是一种较完美和理想的“天然康复医院”。洞穴环境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对人类组织器官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及康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桂林地区峰丛洼地的形态量计及其演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朱德浩 《中国岩溶》1982,1(2):127-134
<正> 桂林地区的岩溶峰林地貌发育在质地颇纯的碳酸盐岩地层之中,这些地层主要是:上泥盆统融县组的泥亮晶颗粒灰岩,桂林组的层孔虫泥晶灰岩,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的泥晶生物灰岩和斑块状白云岩。少部分发育于下石炭统大塘阶和岩关阶的碳酸盐岩相地层之中。本区的这些上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裂隙、节理和断裂十分发育,对水流渗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奉节天坑地缝岩溶景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南部,发育有小寨天坑、天井峡地缝式岩溶峡谷等独特的岩溶景观。多次中外联合探险和地质科学综合调查发现,它们发育在一个流域面积280km^2、落差1600m的岩溶水文地貌系统中,前者深662m,口径626m,容积11900万m^3;后者延续长度6162m,最大深度229m,最小宽度1m。与世界同类型岩溶景观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小寨天坑是目前世界上形态典型、规模最大的天坑,天井峡地缝属较为罕见的地缝式岩溶峡谷。它们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是一种珍贵的岩溶地质遗迹和景观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典型性、系统性和不可再生性的自然遗产属性,具有进入世界自然遗产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朱德浩 《中国岩溶》1992,11(4):332-339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峰林平原,岩溶峡谷,高寒地区灰华堆积形态。石林等类型皆为世界其他地区所罕见。岩溶洞穴地下河和岩溶大泉亦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分类方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地貌分类在地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地貌制图学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地貌演化发育规律与分布特征的重要方法。因此,科学的、客观的和系统的地貌分类具有普遍的意义。我国岩溶区域广阔,总面积为344.3万平方公里,仅裸露型岩溶就有20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岩溶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尤以热带、亚热带岩溶著称。其分布之广,面积之大,可谓世界之最;类型复杂多样,也为世界所罕见。国外的许多岩溶地貌学家,都对中国南方的岩溶峰林地貌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对我国岩溶地貌研究寄以极大的期望,认为“中国南部的岩溶可能变成世界性的岩溶模式”。他们相信,随着对中国南部岩溶愈来愈深入的研究,某些重要的岩溶问题——包括理论上的和实际应用上的问题,将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朱德浩  朱其光 《中国岩溶》2005,24(4):318-325
重点叙述了1990年代中期对广西柳州响水岩所进行的洞穴自然环境系统长期观测的成果,在响水岩洞内设置12个测点,进行洞穴空气温度、湿度、CO2、空气负离子的长期观测,并对响水岩的氡浓度、风速、放射性等作了测定。对洞穴空气负离子的观测在我国属于首次。观测研究工作表明,洞穴空气负离子浓度远大于洞外,洞穴空气质量一般皆属最清洁空气。响水岩的氡浓度低, CO2 含量略高于洞外,放射性背景值低,是一个具有洞穴医疗价值的洞穴。   相似文献   
17.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位于武隆县的北部,发育在北西、南东侧均为非可溶岩限制的喀斯特化地块中,具有峡谷、天生桥、天坑、伏流、洞穴、溶蚀洼地等多样的喀斯特景观组合.其地貌格架的形成,经历了大娄山期、山原期和峡谷期地貌演化阶段,并形成大娄山期、山原期喀斯特夷平面和深切峡谷.现代水文-地貌系统的发育演化,主要发生在峡谷期,经历了早期地表河形成、峡谷状伏流生成、天生桥和天坑形成、现代河谷持续深切、乌江对本区地下水系的袭夺这五个阶段.生动地反映出所在地区自第四纪以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含水层包气带厚度增大,峡谷、天生桥、天坑的形成和水系演变等一系列地质-喀斯特过程.  相似文献   
18.
南方石山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裸露岩溶区,作者以系统科学理论作指导,深入考察研究,论述南方石山区概况,提出综合整治与开发石山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桂林市芦笛岩、大岩洞穴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桂林市芦笛岩和大岩进行洞穴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 1)除疗养地、瀑布等个别区域外,洞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普遍较洞外的高,可高出几倍至十几倍; ( 2)近洞口段洞道空气负离子浓度由外向里可增加1. 6至5. 6倍,达到某点后趋于平稳; ( 3) 人类活动对洞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显著; ( 4)洞穴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与湿度呈正相关; ( 5)在所测的八个月里,即2003年9月至2004年4月,洞穴空气负离子浓度在12月和1月较低。   相似文献   
20.
《岩溶水文学和自然洞穴学》是瑞士苏黎世大学地理研究所 Alfred B(?)gli贝格利教授所著。1978年出版德文本原著,1980年出版 J.C.Schmid 史密特的英译本,全书284页,160幅插图,12面图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