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51.
测量拉萨地磁台观测区内自然地磁场梯度和建成地磁记录室后的地磁场梯度,并测量新建记录室内不同高度磁场梯度,对比分析新建地磁记录室内的磁场稳定性,进而找出潜在干扰源,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去除,为产出连续可靠的地磁相对记录数据提供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2.
本文基于CSR最新公布的GRACE RL06版本数据,采用Slepian空域反演法估算了南极冰盖27个流域的质量变化.Slepian空域反演法结合了Slepian空间谱集中法和空域反演法的技术优势,能够有效降低GRACE在小区域反演时信号出现的严重泄漏和衰减,进而精确获得南极冰盖在每个流域的质量变化.相对于GRACE RL05版本数据,RL06在条带误差的控制上要更加优化,获得的南极冰盖质量变化时间序列也更加平滑,但在趋势估算上差别并不明显(小于10Gt/a).本文的估算结果显示:在2002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整个南极冰盖质量变化速率为-118.6±16.3Gt/a,其中西南极为-142.4±10.5Gt/a,南极半岛为-29.2±2.1Gt/a,东南极则为52.9±8.6Gt/a.南极冰盖损失最大的区域集中在西南极Amundsen Sea Embayment(流域20-23),该地区质量变化速率为-203.5±4.1Gt/a,其次为南极半岛(流域24-27)以及东南极Victoria-Wilkes Land (流域13-15),质量变化速率分别为-29.2±2.1Gt/a和-19.0±4.7Gt/a,其中Amundsen Sea Embayment和南极半岛南部两个地区的冰排放呈现加速状态.南极冰盖质量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有西南极的Ellsworth Land(流域1)和Siple Coast(流域18和19)以及东南极的Coats-Queen Maud-Enderby Land (流域3-8),三个地区质量变化速率分别为17.2±2.4Gt/a、43.9±1.9Gt/a和62.7±3.8Gt/a,质量增加大多来自降雪累积,比如:Coats-Queen Maud-Enderby Land在2009年和2011年发生的大规模降雪事件,但也有来自冰川的增厚,如:Siple Coast地区Kamb冰流的持续加厚.此外,对GRACE估算的南极冰盖质量变化年际信号进行初步分析发现,GRACE年际信号与气候模型估算的冰盖表面质量平衡年际信号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与主要影响南极气候年际变化的气候事件之间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这说明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的年际信号主要受冰盖表面质量平衡的支配,而气候事件对冰盖表面质量平衡的影响可能是复杂的非线性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53.
水体和沉积物是湖泊生态系统中迥异但又紧密相连的两类生境,栖息在这两类生境中的细菌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驱动元素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为了探究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细菌群落的分布格局,本文对太湖四个湖区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进行调查,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统计分析手段,分析这两类生境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水平、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是水体细菌群落中最主要的细菌门,而沉积物中Proteobacteria占据优势地位。在两类生境中,太湖西部区域细菌群落丰富度和独特性(LCBD)相对较高,各区域群落结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对水体而言,电导率、pH值、PC1(重金属组成)和沉积物孔隙度是驱动细菌丰富度的重要因子,PC1、水温及pH值是影响细菌群落LCBD的重要因子,而细菌网络复杂性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且在高pH环境中占主导地位;对沉积物而言,其丰富度和LCBD的重要影响因子均是沉积物中总磷和锂,细菌网络复杂性随金属元素施加的环境压力增大而降低,但随总磷、磷酸盐和铵态氮浓度的...  相似文献   
54.
湖泊沉积物中磷酸盐氧同位素前处理方法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磷酸盐氧同位素(δ~(18)OP)是一种有效的磷源示踪方式.由于湖泊沉积物的组成十分复杂,必须对样品进行除碳处理和纯化处理.本文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包括NaClO处理和H_2O_2处理等除有机碳方法,以及Blake法和Mc Laughlin法等纯化方法,以期获得适用于湖泊沉积物磷酸盐氧同位素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1)NaClO处理可以保证较高的无机磷提取效率,同时能有效地减少无机磷提取液中有机质含量,且对不同形态磷的破坏较小;H2O2对有机质的去除效果不稳定,且处理后样品磷形态之间发生转化,显著增加了提取的无机磷浓度.(2)Blake法和Mc Laughlin法分别采用磷钼酸铵(APM)+磷酸铵镁(MAP)沉淀和Ce PO4沉淀对样品进行纯化.在纯化处理湖泊沉积物过程中,Blake法优于Mc Laughlin法,主要体现为有机质去除率高,并且磷的回收率较为稳定.(3)经Blake法纯化丹麦Nordborg湖沉积物样品得到的Ag_3PO_4中C、N含量低于Mc Laughlin法且重现性好.本文结合NaClO法与Blake法的优点,建立了一种适合湖泊沉积物的磷酸盐氧同位素前处理方法:首先用2.5%NaClO对沉积物样品进行除碳预处理,然后对磷酸盐提取液依次通过氢氧化镁共沉淀(MAGIC)、APM+MAP沉淀、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最后生成Ag3PO4沉淀.  相似文献   
55.
56.
太行山东麓含煤区以中生代末期以来的伸展构造变形为主导,煤系埋深自西向东逐渐加大,沿太行山前呈NNE向条带状展布。区内构造样式丰富,以NE、NNE向正断层组合为特征。其深部控煤构造样式主要为两类堑垒构造组合和掀斜断块组合两类。通过研究区构造组合的分析,掌握了太行山东麓含煤区煤田构造的特征,为老矿区外围深部找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7.
推导了一般情况下激光站为星载雷达高度计进行绝对定标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和误差分析,对高度计定标精度进行了定量评估。利用Corsica定标场区中Grasse激光站对Jason-2卫星定轨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8.
大家知道,航空报中的8NsChshs 组专为(Cu)和 Cb 云编报时,Ns 只编报积雨云(母体)或浓积云自身云量。而现用的 DMCX-B 程序中无此判断功能,当输入为累积量时计算机照样执行,这样就会容易造成人为的电码错情,影响测报质量。为此,我对现用的程序有关行句进行修改并增加了(Cu)和 Cb 云量判断的小程序(见清单)。修改后的程序能对云量进行判断妥还是不妥,当不妥时就响铃五次,再次显示此组,然后再由观测点重新输入就可。  相似文献   
59.
60.
The food sources of aquacultured Apostichopus japonicus and the trophic levels of organisms in a sea cucumber(A. japonicus) and prawn(Penaeus japonica) polyculture system in a saltwater pond in Zhuanghe, Liaoning Province were examined using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s. Across organisms, δ13C ranged from(–25.47±0.20)‰ to(–16.48±0.17)‰(mean±SD), and δ15N ranged from(4.23±0.49)‰ to(12.44±0.09)‰. The δ13C and δ15N contents of A. japonicus, P. japonica and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were compara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organisms. Values of δ13C and δ15N revealed that P. japonica, Hemigrapsus sanguineus and Neomysis japonica comprised the largest component of the diet of A. japonicus. The mean trophic level of the organisms in this saltwater pond polyculture system was(2.75±0.08). P. japonica, A. japonicus, F. chinensis,Synechogobius hasta and Neomysis japonica were in the 3rd trophic level(2–3); jellyfish, H. sanguineus and zooplankton were in the 2nd trophic level(1–2); and Enteromorpha prolifera, benthic microalgae, periphyton and suspended matter primarily consisting of phytoplankton, bacteria and humus were in the primary trophic level(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