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1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云南元谋苴林群变质作用P-T-t轨迹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苴林群变质杂岩出露于扬子地台西缘的云南元谋地区, 北面与康滇变质杂岩相连. 在详细岩相学观察和对石榴石生长环带细致研究的基础上, 重建了苴林群中十字石-蓝晶石带变质作用的P-T-t轨迹. 该轨迹具如下特征: (1)逆时针方向演化;(2)在进变质初期, 增温幅度大于增压, 尔后逐渐变为增压为主, 最后温压同步达到峰值;(3)在峰期变质后为近等压降温. 其中进变质过程P-T-t轨迹与岛弧岩浆增生密切相关. 岩浆增生、变质类型和构造背景可与全球Grenville期构造-变质作用作对比, 并可能与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1.0 Ga) Rodinia古陆拼贴有关. 退变过程P-T-t轨迹指示近等压的缓慢冷却, 表明岩浆增生结束后未曾有强烈的剥蚀并存在深部热源的持续供给. 该热源可能与新元古代(0.82 Ga) Rodinia古陆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52.
本文采用^40Ar-^39Ar真空击碎技术和阶段加热技术,测定了采自落雪矿的“东川式”层状铜矿之两个石英样品的年龄,获得了810-770Ma的^40Ar-^39Ar等时线年龄,这是首次获得的“东川式”铜矿的成矿年龄。这些年龄与作者以前获得的脉状铜矿石英的年龄范围一致,远远小于赋矿围岩落雪组的年龄,研究结果表明“东川式”层状铜矿并非沉积成因,与脉状铜矿一样,也是热液成因,并且再次证实晋宁-澄江期是东川铜矿的主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53.
滇西洱海东第三纪超K质火成岩系的Nd—Sr—Pb同位素...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相似文献   
54.
关于五台群上、下限年龄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三条Pb-Pb等时线和三个锆石的U-Pb年龄,参考已有年代学数据,结合最新的区测成果,认为五台群内部不存在不整合,只经受一次构造-岩浆-变质作用。绿片岩和角闪岩是区域变质横向不均一造成的,它们之间为构造推覆接触。五台群上限年龄2500Ma,下限根据阜平群变质年龄推定约2800Ma。  相似文献   
55.
在过去的十年中,同位素地质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地质应用上都是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七十年代初国际性的月球样品研究活动促进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在技术上的全面发展,出现了高精度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超净化实验室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从而使一些新方法、新理论的实施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国际上组织了地球动力学计划等合作研究,使这些新技术纷纷转向地球科学研究,从而使同位  相似文献   
56.
我国显生代金属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的硫化矿床和其他一些含方铅矿的金属矿床,大部分形成于中生代,少数形成于古生代、新生代或先寒武纪。它们主要分布于南岭地区、长江中下游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在秦岭、西北和青藏高原也有一定规模的出露。在我国东部环太平洋带广泛发育的含硫化物多金属矿在成因上往往与燕山期的花岗岩侵入或火山活动密切相关。但在全国各地也有不少产于碳酸盐和含有机质地层中的铅锌矿或多金属矿与岩浆活动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7.
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的质子数目排列,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主要体现了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它说明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差别。当质子数目相同而质量不同或是说中子数目不同时,一般称为同位素。不同数目的质子、电子和中子相结合--质子、电子、中子的矛盾统一体,它反映着原子的结构。因此,根据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组成及其能量分布特征排列成顺序,它可以反映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并且反映了原子的形成、发展、转化过程的规律,即说明原子与原子之间纵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朱炳泉 《地球化学》1982,(3):244-252
青藏高原位于欧亚与印度板块之间的会聚板块边界。两个大陆碰撞以后使地壳发生增厚,从而改变了地表下放射能的分布状态。而这种能量的再分配又使板块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因此,它明显不同于正常的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青藏高原具有厚地壳(63—74公里)、薄板块(Lg波明显减弱)和高热流等特征。而正常大陆板块具有中等地壳厚  相似文献   
59.
滇-黔地球化学边界似基韦诺(Keweenaw)型铜矿床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滇-黔边界北西向地球化学急变带的北东侧存在很强的铜异常。野外观察发现了富的自然铜-氧化铜工业矿体和广泛的矿化点。矿化受二叠纪玄武岩最上部古火山口环境和上覆宣威组炭泥质层控制,产于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含炭硅质岩、硅质沥青岩和气孔状熔岩中,矿层厚度变化在15~80 m。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氧化铜矿和辉铜矿。其中鲁甸沿河铜矿铜含量变化在0.5%~20%左右(在一个剖面上平均为4%)。自然铜呈板片状、网脉状、浸染状产出。氧化铜、辉铜矿和硅铜矿类呈浸染状、团块状产出。矿化与阳起石化、沥青化、沸石化和硅化密切相联系,表明成矿涉及在强壳幔相互作用、有机-无机相互作用下的还原环境。成矿温度变化在400~100℃。从成矿地质背景、矿石类型和蚀变现象看,与美国苏必利湖的Keweenaw自然铜矿床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60.
海南抱板金矿铅同位素化探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海南抱板金矿几个切穿矿脉剖面的矿石和围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分析。发现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的产出具有相关关系。铅同位素的异常可能反映了成矿物质来源深度的差异,据此可进行铅同位素化探评价,提出了“正异常以深部找矿为主。负异常注意扩大横向找矿”的原则,土外山地区是地表的浅层金矿化,而二甲,北牛为深源金矿化,在土外山地区深部应可能找到对应于二甲,北牛的深源金矿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