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9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626篇
测绘学   289篇
大气科学   365篇
地球物理   391篇
地质学   1599篇
海洋学   307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12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云南的地壳S波速度与泊松比结构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胡家富 《中国科学D辑》2003,33(8):714-722
利用远震三分量宽频数字记录获取了云南地区23个台站下方的体波接收函数, 以此反演得到云南地区的地壳S波速度结构与地壳泊松比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地壳厚度从北到南逐渐减小, 西北端的中甸地壳厚度可达62.0 km, 而最南端的景洪仅为30.2 km.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楚雄地区存在一个近乎南北向走势的Moho面隆起区域, 在东川地区存在一个大概与之平行的Moho面凹陷. 另外, 云南地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 有的地区不但在上地壳10.0~15.0 km范围内存在低速层, 而且在下地壳30.0~40.0 km之间还存在低速层. 地壳泊松比整体偏高, 但与地壳的速度结构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在这样一个高泊松比的背景上仍呈现出了明显的块体分布特征. 综合分析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 发现在以小江断裂为东边界, 玉龙雪山断裂为西边界的“川滇菱形块体”上, 除了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外, 还具有高泊松比和复杂的壳幔速度结构特征. 这一特征与周边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别, 这将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物质东向流动提供了地球物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902.
近四十年来山东南四湖环境演化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根据^137Cs放射性同位素比率获得了南四湖上级湖沉积岩芯(0~20cm)分辨率达1.4年过去约43年的连续沉积序列(1957~2000年)。利用ICP-AEs和HG-AFS获得了柱状沉积物中的主要元素含量。根据聚类分析和沉积原理与人类活动进程的对比,认为Cu、V、K、Ni、Be、Cr、Ti、Ba、Mg、Al、Fe、zn、Na、Co、Ca和Sr等元素的含量变化主要受流域侵蚀物质的变化控制;Hg、Pb、As和Mn则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受流域侵蚀物质来源控制的元素含量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57~1962年为上升阶段,1962~2000年为下降阶段,这与区域气候向干旱化方向渐变和历史记载资料一致。人为污染来源的元素如Hg、Pb和Mn在1982年后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这与该地区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且华东地区为最重要的煤田能源基地、城市扩展及区域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而As含量在1974~1982年间增加明显,这与该流域内当时农业上大量使用含As农药,残留物随农业退水进入湖泊水体有关;尔后含As农药使用量减少,沉积物中的As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03.
Biot固结理论在地面沉降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回顾地面沉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Biot固结理论进行由降水形成的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并运用二维Biot固结平面有限元程序计算因开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04.
按照协会课题组的工作安排,我们于2003年元月6月——元月10日赴杭州、南京重点对两省设计单位改企时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设计及执行情况作了一些初步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5.
江苏海岸潮滩沉积环境及其可持续利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杨帆  朱晓东 《江苏地质》2003,27(4):203-206
凭借着独一无二的地质、地貌、海洋、气候、土壤和生态特征,江苏潮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却又受着不利自然条件及不合理人类活动的限制。江苏潮滩沉积表现出4个水平相带:草滩(湿地)沉积带、盐蒿泥滩沉积带、泥一砂混和滩沉积带、粉砂滩沉积带。潮滩是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它极容易受到湿地围垦、低效的生产方式、酷取滥采、环境污染等人类扰动的破坏。基于以上认识,提出顺应潮滩自然演变,人类活动与潮滩沉积环境的和谐开发利用及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906.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Au、Sb、Hg、As矿床,常出现共生分异的现象,在空间上形成Au、Sb、Hg、As矿床、矿带相伴出现而又相对独立的规律性分布。在详细研究Au、Sb、Hg、As矿床、矿带区域分布及其产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制约Au、Sb、Hg、As矿床、矿带共生分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07.
通过地质构造、显微构造和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论述了辽西阜新金-多金属成矿区主要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并着重指出NEE向、NNE向韧-脆性剪切带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和导矿构造,而NEE向构造的NW向次级断裂带和NNE向构造的EW向次级断裂带则为本区主要的容矿构造,现已探明的金-多金属矿体也多沿这两个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908.
陕北侏罗纪煤田煤层厚度变化范围大(0~14m),而其调谐厚度为8m,故以往基于薄层理论的煤厚解释方法对其不完全适用。本次研究选用的九种参数的物理含义,并且通过楔型模型正演,得出不同参数适用于不同煤厚度变化范围,以便于对于不同地区有针对性地选用合适的参数来解释煤厚。文章还介绍了模型正演程序及反演程序的结构和流程,并介绍了其主要功能。最后用煤厚反演程序对大保当区实际资料进行了煤厚预测,其结果经钻孔验证,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09.
通过区域地质构造,矿区构造特征分析,论述了云南白秧坪多金属成矿东矿带,西矿带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控矿作用,并探讨了区域构造导矿与成矿及其对成矿带的控制作用,小型褶皱及推覆构造对矿床的控制作用,次级断裂对矿体的控制作用,构造环境下岩石的屏蔽与容矿作用和构造环境中碳质水源及其成矿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10.
根据在滇西燕子洞矿段的化探方法技术试验研究结果,将水化学测量作为高山峡谷区靶区三级查证的方法,并对常规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的工作方法进行了调整,试点测量结构表明,找矿效果良好,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