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利用多金属矿床中不同阶段形成的方解石Fe,Mn,Sr的质量分数及C,O,Sr的同位素特征探讨成矿过程中的流体性质,并尝试对成矿机制及其过程进行定量模拟。分析表明:①成矿期形成的方解石中Fe,Mn的质量分数明显增高,大部分Mn的质量分数高于1%,是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反映,利用阴极发光强度可区分不同期次沉淀的方解石;②δ(13 C)和δ(18 O)的联合变化趋势可定性判别方解石的沉淀机制,结合流体中碳氧同位素背景值可对方解石及与之伴生的多金属矿物沉淀过程进行定量模拟;③不同成矿区具有特定的87Sr/86Sr值区间,该值可作为区分不同端元流体的有利依据。Sr-87Sr/86Sr体系可用于蚀变-成矿体系中的流体/岩石值以及不同来源流体中Sr贡献度的定量计算;④成矿过程均伴随有放射性成因锶加入,古老铝硅酸盐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母源。  相似文献   
12.
李冉  王猛猛  张正加  胡添  刘修国 《遥感学报》2022,(12):2433-2450
受传感器性能的制约,利用单一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到的地表温度产品难以兼顾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而时空融合技术能够发挥多传感器互补的优势,获得时间密集度高、空间细节丰富的地表温度产品,从而在算法层面上解决这一矛盾。随着时空融合研究的深入,地表温度开始显露出与其他产品有着明显区别的融合特性,而内在机理和应用潜力都有待被整理和挖掘。本文就立足于地表温度与时空融合的交叠区,对两者结合而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分析和总结,系统地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原理、方法和应用,并重点突出与泛在时空融合技术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后,基于地表温度数据的特点和时空融合的局限性,总结了该领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对可行的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3种光温指标在模拟设施黄瓜生长发育中的应用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9~12月间,以黄瓜“津优1号”( Cucumis sativus linn. cv. Jingyoul ) 为试材,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验温室进行分批栽培试验,测定温室气象要素和作物数据,分别用活动积温(AAT,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有效积温( EAT,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和辐热积(TEP,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hotosynthesis active radiation)3种光温指标模拟温室黄瓜植株叶面积、株高和生育期,并利用独立试验数据对各个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用辐热积指标分别模拟黄瓜各生育期(出苗期、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距播种日期的天数,其相对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d,3d,4d,5d,4d,小于活动积温法(1d,6d,8d,11d,11d)和有效积温法(0d,4d,3d,8d,10d)。利用辐热积指标模拟叶面积和株高的相对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43.0cm^2和4.3cm,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和0.98,而用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指标模拟黄瓜单株叶面积的相对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61.3cm^2和54.6cm^2,模拟株高的相对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9.8cm和7.5cm。比较结果显示利用辐热积指标模拟温室黄瓜生育期、株高和叶面积的精度明显高于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该研究为温室黄瓜生长指标和各生育期的预测以及环境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极限平衡拟静力方法进行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对粘聚力较小、内摩擦角较大的浅层滑坡而言,随着地震水平设计加速度值的增大,其临界滑动面基本保持不变;然而,对粘聚力较大而摩擦角较小的深层滑坡而言,随着地震水平设计加速度值的增大,临界滑动面越深、越宽,会呈现出发散现象,选取两个典型的均质土坡,设计了由浅及深的多条滑动面,分别采用极限平衡瑞典方法进行了相应安全系数的计算,同时比较了自重、地震力、粘聚力在抗滑力矩以及滑动力矩中所占比重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对于浅层滑坡,随着滑动面由浅及深的变化,粘聚力产生的抗滑力矩所占百分比下降幅度较大,自重产生的滑动力矩与总体抗滑力矩的比值下降幅度较大;而对于深层滑坡,随着滑动面由浅及深变化,自重产生的抗滑力矩所占百分比增长的幅度较大,地震力产生的滑动力矩与总体抗滑力矩比值增长幅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15.
湖南秀才洞铀矿位于诸广山北部的鹿井矿田,极具找矿潜力。为进一步查明秀才洞铀矿成矿条件,揭示岩浆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及成矿成岩机制,本文开展了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并对矿区典型岩浆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岩体属酸性岩,具富Si低Ca偏碱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花岗岩富集Nb、U、Th和Ta等高场强元素,贫Sr、Ba、V、Cr、Co、Ni等元素,具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岩浆岩及矿石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平展型”,具强Eu负异常特征,岩浆岩及矿石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可以为同一成矿系统。矿体均产于围岩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并受断裂构造控制,岩浆岩和地层均提供了一定的铀源。结合矿床特征、成矿地质特征及与岩体的空间关系认为秀才洞铀矿是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  相似文献   
16.
Bernese ECOM光压模型是目前GNSS导航卫星精密定轨中应用最多的经验型光压模型[1],但是其应用到北斗导航卫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精密定轨中,不一定9个参数全部解算定轨效果最佳。收集了MGEX一年的BDS精密星历,采用几何轨道平滑的方式反演出ECOM模型的9个光压参数,研究参数周年变化规律发现Bc、Bs参数与Yc、Ys相关性较强,Bc、Bs存在明显的周年特性而且量级较Yc、Ys大。通过ECOM回归模型整体显著性检验,确定出Bc、Bs的显著性水平明显高于Yc、Ys。最后通过MGEX监测站的实测数据定轨,轨道和钟差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只解算D0、Y0、B0、Bc、Bs 5个参数BDS定轨精度最高,建议BDS定轨中使用5参数ECOM光压模型。  相似文献   
17.
面向网络应用的构件化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忠  徐欣  班凯  凤鸣  李冉  阎晨 《地球科学》2006,31(5):631-634
解决在嵌入式有限的资源条件下 (硬件处理速度、存储容量等) , 大容量空间信息的压缩与检索、与大型GIS系统交互等关键技术问题.系统综合应用了构件 (component , 组件) 技术、中间件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基于该系统的实际应用, 证明了它能够实现嵌入式设备上的空间信息管理、浏览、查询、分析处理等GIS功能;并支持嵌入式地理信息终端与大型GIS系统的交互、网络服务 ( Web Service) 以及实现系统间功能的互操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地震"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为实现及时、高效、随时随地获取地震信息,项目设计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震前兆数据观测系统。按照软件开发流程,对平台进行需求分析、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及编码实现。文章阐述了实现过程中的系统架构、关键技术、Android客户端和基于SSH框架的服务器端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冉  王改利  张永华  郭在华 《气象》2024,50(3):303-317
墨脱位于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入口处,是青藏高原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本研究使用墨脱云降水综合观测试验以来三年(2019—2021年)的自动雨量计数据,分析了墨脱降水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然后基于同址的降水天气现象仪和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观测数据,探究墨脱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统计结果来看,墨脱降水天数超过全年的70%,以降水率<5 mm·h-1的弱降雨为主,日降水量<10 mm的小雨的发生率最高,但10 mm≤日降水量<25 mm的中雨产生的降水量最大。墨脱降水存在明显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受印度洋季风影响,降水主要发生在6—9月。受山谷风影响,降水主要发生在夜间。对于降水过程而言,由高原涡和南支槽影响下的系统性暴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降水主要由直径小于2 mm的雨滴产生,雷达反射率因子普遍不超过35 dBz。而由地形强迫引起的局地短时强对流降水过程,雨滴谱分布更宽,雨滴浓度更高,直径大于2 mm的雨滴对降水量的贡献最大,雷达反射率因子超过45 dBz,风暴的后向传播形成“列车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利用准电离层(QIF)方法和MW(Melbourne—Wubbena)方法进行模糊度固定的原理,在得到的卫星轨道浮点解的基础上,用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了模糊度的固定。并分析了两种方法对于不同长度基线的模糊度固定成功率。结果显示:在固定模糊度的成功率上,Mw方法优于QIF方法,在基线长度为1000~4000km时,两种方法都保持着较高的模糊度固定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