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青藏高原羌塘高压变质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塘高压变质带分布于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的南侧.西起红脊山.经片石山、蓝岭、角木查尕日、纳若.到双湖以东的才多茶卡,长约500km。向东已经延伸到巴青以北和昌都的吉塘地区,再向南进入滇西与澜沧江蓝片岩带共同构成一条断续延伸近2000km的高压变质带。羌塘高压变质带主要由蓝片岩和榴辉岩构成,蓝闪石片岩中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同位素定年结果为223-215Ma,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243-217Ma。估算蓝片岩的变质温度为410-460℃,变质压力为0.67-0.75GPa:榴辉岩相的变质作用温度不超过5000C,压力为1.56-2.35GPa。羌塘高压变质岩定年研究结果确定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最终碰撞闭合发生在晚三叠世早期。羌塘高压变质带是冈瓦纳与欧亚大陆汇聚事件的重要记录。  相似文献   
62.
李才  胡敬仁  翟庆国  董永胜 《地质通报》2007,26(10):1299-1303
几十年来,关于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启动和完成碰撞的时间,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解释并建立了多种模式。高压变质带是板块碰撞过程中重要的事件记录,高压矿物的变质年龄是确定板块碰撞时间最直接的方法之一。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卡堆蓝片岩的蓝闪石中获得59.29Ma±0.83Ma的Ar-Ar加权平均年龄,是目前雅鲁藏布江高压变质带唯一的蓝闪石年龄。该年龄与利用海相沉积、最高海相层位、地层古生物、古地磁等研究方法获得的结论相吻合,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闭合时间应在59Ma左右,也是洋壳消亡和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的时间约束。  相似文献   
63.
西藏羌塘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内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复合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中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新生代抬升剥蚀阶段 ,形成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盆地、中生代南羌塘被动大陆边缘和北羌塘弧后盆地以及晚侏罗世之后的构造地貌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作用 ,盆地从北向南形成了北缘冲褶带、北羌塘变形带、中央碰撞隆起带、南羌塘变形带和南缘冲断带五个构造单元。变形由坳陷边缘到中心逐渐减弱 ,侏罗山式褶皱样式 ,反映出盖层浅层滑脱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64.
李兴奎  李才  孙振明  吴浩 《地质通报》2015,34(5):908-918
赛角铜金矿是西藏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的组成矿床之一,目前对其成岩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等方面的认识程度还很低,制约了对多龙矿集区成矿潜力的全面认识。对赛角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锆石Hf同位素测试。测得闪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120.5±1.2Ma,该年龄被解释为岩浆结晶年龄。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闪长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岩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锆石εHf(t)值为+5.4~+12.1,平均值为+9.0,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373~743Ma,平均值为545Ma,表现出明显的幔源特征。赛角铜金矿的形成受控于班公湖—怒江洋陆俯冲体系,成岩成矿岩浆是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母岩浆与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5.
董永胜  李才  陈辉  陈文  张彦 《岩石学报》2011,27(4):1198-1208
青藏高原冈底斯地块东南部的德玛拉岩群为一套角闪岩相变质岩系,一直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但并没有可靠的年代学证据。论文对采自其中的黑云角闪片岩和黑云母石英片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黑云母39Ar-40Ar定年,测试表明,黑云角闪片岩原岩锆石U-Pb年龄为217.1Ma,由黑云母39Ar-40Ar获得的变质年龄为22.3Ma,黑云母石英片岩中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成因,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520~600Ma和900~1100Ma,黑云母39Ar-40Ar变质年龄为16.3Ma和22.3Ma。上述结果虽不能完全否定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的存在,但至少说明现今的德玛拉岩群中还包含有遭受中生代岩浆侵入的古生代沉积岩,它们在新生代经历了变质和岩浆作用的再造,是一套变质杂岩。  相似文献   
66.
北部湾盆地演化及局部构造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才  杨希冰  范彩伟  胡林  代龙  赵顺兰 《地质学报》2018,92(10):2028-2039
为解决北部湾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及成因机制研究不足,局部构造认识存在差异等问题。文中利用二维、三维地震,结合重力、钻井等资料,阐明了北部湾盆地构造演化过程,明确了典型构造发育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北部湾盆地具有两坳一隆的构造格局,即北部坳陷带、南部坳陷带和中部隆起带。控凹边界断层为大型低角度拆离正断层,分割变质核杂岩与上盘岩石,其中下盘穹隆状变质核杂岩由地壳中-高级古老变质岩及晚期岩浆岩组成(包括被拆离断层切割的含糜棱状岩石的剪切带,如碎裂岩、角砾岩、糜棱岩和片麻岩等);②受断裂伸展拆离,同时叠加晚期伸展应力旋转,乌石凹陷东区发育大型断层掀斜反转构造;③新提出“三明治”式地层充填模式下发育的顺层剪切走滑构造的形成机理。“三明治”式刚柔性岩石呈层状分布,在反转掀斜及后期应力场旋转叠加力的作用下,地层非常容易失衡,特别是在其界面处(刚柔界面、柔性界面内部)存在明显的物理力学差异性,二维层状滑动面摩擦阻力非常小,极易造成岩石的顺层剪切走滑。  相似文献   
67.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洞错混杂岩物质组成、时代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洞错混杂岩保存了完整的与大洋演化相关的混杂岩系,包括蛇绿岩岩块、洋岛残片,以及复理石岩片、大陆边缘沉积等沉积岩块体,是恢复和反演班公湖-怒江洋演化的理想地区。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归纳和总结洞错混杂岩的物质组成和时代,初步阐述洞错混杂岩对班公湖-怒江洋演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洞错混杂岩中无论是蛇绿岩残块、洋岛残片还是次深海-深海复理石岩片等,均是不同时代多期次构造混杂的混杂体。最早的年龄记录可追溯至晚二叠世末期,最晚可延至早白垩世中晚期,是班公湖-怒江洋晚二叠世末期—早白垩世中晚期连续演化的记录。洞错混杂岩早白垩世中晚期大陆边缘沉积与蛇绿岩等的不整合仅是弧前楔顶盆地沉积的产物,不能约束班公湖-怒江洋的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68.
王伟  解超明  李才  王明  欧珠平措 《地质通报》2018,37(8):1472-1476
最新区域地质调查发现,西藏工布江达县松多乡存在天然非金属矿——黑曜岩。该矿源地处青藏高原冈底斯板块上,发育于新生代年波组中。"球泡"状黑曜石清晰可见,部分达到宝石级别。初步研究显示,该黑曜岩是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冈底斯成矿带上成矿种类以多金属为主,松多黑曜岩的发现不仅初步圈定了一个非金属矿点,还为区域后续找矿工作和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9.
荣那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新发现的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矿床之一,已探明储量达大型规模,具有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潜力。荣那铜(金)矿床矿石矿相学与岩相学研究显示其具有典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矿物组合(明矾石、硫砷铜矿等)和矿化蚀变特征。通过资料收集与野外观察,本文将荣那铜(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与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为查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进一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对取自深部矿石中的石英脉(均为主成矿阶段含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矿物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80~440℃和4.63%~11.95%NaCl eqv;富气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320~440℃和5.55%~10.74%NaCl eqv;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200~400℃和29.4%~32.56%NaCl eqv;富液相与富气相包裹体的气体成分除少量N2外,气体成分均为H2O。综合分析认为,荣那矿床成矿流体发生了强烈的沸腾作用,流体沸腾作用是该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可见,荣那矿床具有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但主成矿阶段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典型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似。因此,推测荣那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的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矿化,该矿床应属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70.
江庆源  李才  解超明  王明  胡培远  吴浩  彭虎  陈景文 《地质通报》2014,33(11):1702-1714
羌塘中部冈玛错地区厘定出一套早石炭世火山岩,该火山岩为一套酸性—基性岩(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玄武岩等)夹火山碎屑岩的岩石组合。2件定年样品(英安岩和安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58.2Ma±1.2Ma和350.5Ma±1.4Ma,时代为早石炭世,代表了该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火山岩的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62~1.08,平均值为0.81;里特曼指数δ为1.04~2.67,平均值为1.84;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Th、U、Pb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亏损,反应了偏铝质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的特征。由此说明,在早石炭世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已经进入俯冲消减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