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东平湖老湖设计防洪水位为46.0m,2001年、2003年汛期,老湖水位只有44.38m,43.2m,遭遇了,较大的风浪,波浪已接近二级湖堤堤顶,出现了较大的险情.为分析出险原因,对二级湖堤的波浪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有关理论分析和实际验证,1993年二级湖堤加高设汁时,堤顶超高、石护坡波浪要素计算采用前苏联西晓夫公式,不符合老湖的.实际情况,而现行规范推荐的莆田试验站公式更适合老湖波浪实际情况。采用莆田试验站公式计算,二级湖堤现状高度不足,欠高值为0.57~1.34m;部分堤段石护坡厚度不足,厚度差1~7cm。  相似文献   
102.
夏玉超  李振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5):1310-1316
针对考虑动水压力作用下桥墩内部钢筋锈蚀后抗震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的问题,通过力学推导和abaqus有限元模拟研究了桥墩的力学性能,首先依托塑性铰区域高度计算公式,构建桥墩动水压力计算简化模型,通过改进有限元计算模型,提出了优化后的考虑钢筋锈蚀的桥墩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动水压力作用下桥墩底部钢筋锈蚀与混凝土损伤对桥墩主压应力影响最大,其他区域钢筋锈蚀影响较小,并对桥梁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为后期同类工程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深入研究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蓝身大斑石斑鱼(E. tukula) (♂)杂交F1代的变态发育及生长特征,本研究对杂交组和纯种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时间、受精率、畸形率、孵化率和仔稚幼鱼生长性状(全长、体长、体高、肛前距),以及杂交组卵黄囊和油球吸收过程,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生长和收缩,口径和眼裂的变化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温28℃条件下,杂交组和鞍带石斑鱼受精卵分别经21 h 24 min和21 h 32 min完成胚胎发育;杂交F1代受精率、畸形率和孵化率分别是89.09%±0.08%、35.16%±5.05%和62.59%±10.70%,与纯种鞍带石斑鱼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腹鳍棘、鳞片、体色等形态变化,将其胚后变态发育分为前期仔鱼(孵化后0~6 d)、后期仔鱼(孵化后7~34 d)、稚鱼期(孵化后35~46 d)和幼鱼期(孵化后47~86 d),前期仔鱼生长较缓慢,后期仔鱼到幼鱼期生长逐渐加快,86 d时杂交组和对照组体长分别达(60.80±0.50) mm和(51.80±0.47) mm,杂交组生长速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胚胎发育时期卵黄囊消耗量为29.45%,油球消耗量为20.75%,卵黄囊在孵化后1 d消耗最快,达58.70%。油球在孵化后3 d消耗最快,达32.08%,孵化后第5 d仔鱼卵黄囊和油球基本吸收完毕。第二背鳍棘、腹鳍棘在孵化后29 d达到最长,分别是(8.15±0.02) mm和(5.80±0.10) mm,至47 d完全退化,变态发育完成。第一天仔鱼眼径为(0.16±0.01) mm,至86 d眼径增大22倍,第四天口裂长为(0.09±0.02) mm,至86 d增大99倍。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F1代胚胎和仔稚幼鱼发育正常,而且杂交F1代与母本相比具有较显著的生长优势,本研究为两种石斑鱼杂交苗种培育、发育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4.
通过自由落体的入水方式,分别在静水和规则波中开展了两种不同横剖面的曲面楔形体入水砰击问题试验研究。使用高速摄像系统记录楔形体入水过程流场演变和运动特性,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进行数据的动态采集。试验结果表明,在静水中入水时,外凸剖面楔形体入水砰击后模型两侧的射流飞溅比反曲剖面更剧烈,而在楔形体前端的水面以下部分形成的气腔更小;在规则波中入水时,对于相同模型,在波峰和上跨零点相位下模型入水砰击后两侧的射流飞溅比在波谷相位更剧烈。相同工况时,反曲剖面模型所受砰击的加速度峰值和压力峰值更小;在相同的入水速度下,对于相同模型,波浪载荷和砰击载荷的共同作用会使模型所受砰击压力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05.
地震监测中心站是地震监测体系的基础单元,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和综合应急救灾体系的建立,为更好地满足新时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地震监测工作的需要,云南省地震局于2021年9月底完成了全省地震监测中心站挂牌,确定了中心站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和人员编制。本文通过回顾云南地震监测中心站改革历程,分析了云南地震监测中心站改革的现状并结合存在的不足,针对未来发展道路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这对提升中心站监测预报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加强和规范云南地震台站管理,发挥地震监测中心站在全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磁共振测深找水方法在高电磁噪声环境下应用时,往往会因为电磁噪声的干扰导致实测数据信噪比降低,反演结果难以准确地确定实际地下水体的分布状况,降低方法的应用效果。针对磁共振测深找水方法在实际野外数据采集工作中常面临的多源谐波噪声干扰问题,在模型去噪的基础上推导出网格搜索同步删除法,进一步提出了效率更高的模拟退火同步删除法。仿真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有效压制多源谐波噪声,而模拟退火同步删除法能够更快速地搜索谐波基频值,相较网格搜索同步删除法在双基频谐波情况下工作效率提高2.35倍,大大降低了去噪流程的时间成本,且对多源谐波噪声也能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将该去噪算法应用于实例中,反演结果和钻孔资料的对比表明,模拟退火同步删除法可以有效压制磁共振测深方法实测数据中的多源谐波噪声,显著提高磁共振测深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介绍了差应变分析法(DSA)原地应力测量技术原理,并采用此法对河南省洛阳—伊川盆地屯1井岩样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井1153.4~1167.8 m处最大水平主应力为北西向(141°—157°),与钻孔崩落椭圆长轴方位统计得到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最大水平应力数值小于铅直应力,属于正断层应力状态;主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大。对该区域注采井网布局给出了建议,即本区注采井网布设应避免与141°—157°方向平行。  相似文献   
110.
琼州海峡古河道及其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稳定性,利用单道地震探测技术开展了海峡地质灾害调查,发现在地震反射层Ⅰ和层Ⅲ之间埋藏着两条古河道,沿现今海槽两侧的岸坡区发育。北侧古河道沿海峡北侧岸坡灯楼角至海安港一线发育,呈弧形绕雷州半岛西南玄武岩台地分布。南侧古河道分布于临高角至东水港一线。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确定它们具有形成较晚的年代学特征。北侧古河道形成年代至少晚于中更新世,南侧古河道可能为全新世。古河道几何特征分析显示其具有北缓南陡的不对称"U"型几何特征。按照钻探资料,古河道填充物具有软土、砂层互层沉积特征。因此,在地震、海浪和潮流及重大工程建设施工等外部动力联合作用下,古河道极易触发顺层滑塌、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地质灾害。使得古河道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成为跨海通道无法规避且必须解决的地质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