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疆北部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的一套重要致密含油岩类一直被误认为是泥岩、泥晶白云岩、粉砂岩或油页岩。经过详细而系统的X衍射研究发现,在这套所谓"泥岩"的岩石中,以泥晶级别(30μm)的火山灰为主要组分,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和自生硅质成分,还有少量方沸石和黄铁矿,黏土的含量极低(5%)或无,属于火山凝灰岩中最细的一级,可定性为沉火山尘凝灰岩。全岩X衍射分析还表明,随着芦草沟组中白云石含量的递变,沉火山尘凝灰岩呈现向白云岩的渐变序列。沉火山尘凝灰岩在镜下具有非常好的荧光显示,TOC含量达2%~20%,有机质具有似层状和分散状两种赋存状态。岩石中有几种重要的储集空间:泄水通道、泄气孔、构造缝、硅质岩的碎裂缝、火山灰方沸石化溶孔及藻类(?)溶孔等。与非火山成因类泥岩和页岩的岩石学特征对比表明,芦草沟组沉火山尘凝灰岩可成为重要的烃源岩,而沉火山尘凝灰岩生烃过程中,大量的黏土矿物并非是必需的。沉火山尘凝灰岩可以是一种很好的自生自储岩类。  相似文献   
12.
石化行业雷击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参考应用IEC最新发布的雷电防护标准,并以永宁采油厂某联合站为例,通过简化风险评估模型,调整个别评估参数,对联合站损失类型为人身伤害的雷击风险进行实证评估。结果表明:因雷击联合站产生的电火花在站内引起燃烧或爆炸、雷击联合站邻近区域以及雷击入户线路邻近区域是造成人身伤害风险的主要来源。采取完善的等电位连接并在入户设施上安装高效的SPD防护等措施后,雷击造成的人身伤害风险能够满足国际防雷规范要求。评估技术方法对石化行业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与发展是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同时兼顾的两个目标. 以生态足迹表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应用Gini系数及其分解公式分析黑河流域居民消费对环境影响的不均等状况, 并初步探讨了环境影响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黑河流域居民消费对环境影响的不均等程度显著, Gini系数为0.43. 按人口分组的Gini系数结果表明, 环境影响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城乡之间, 城乡之间的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为71.06%, 远大于城镇与农村内部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 按3种足迹分解的Gini系数结果表明, 可更新资源足迹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最高, 达到51.72%;能源足迹次之;建筑用地足迹的贡献最小, 仅为16.36%. 用列联表和卡方检验方法分析环境影响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得出生活质量与人均生态足迹呈正相关, 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 概述从前述沉积特征不难看出,川南黔北的大佛砂岩,打儿由组和柳嘉组存在许多风成沉积标志,具有沙丘、丘间和丘外沉积的各种典型特征,说明了风成系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古沙漠沉积的研究可以重塑古地理、古纬度和古气候,从而指导同此类沉积环境相关的矿产的找寻,并恢复沉积盆地的地质发展史。在国外,不仅对各时代的古沙漠沉积作了广泛的沉积学的研究,而且发现有与之相关的大型油田。然而在我国,古沙漠相的研究工作极其薄弱,缺乏系统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还属于一个空白。为此,笔者遂从地层古生物工作转而侧重风成沉积作用和古沙漠相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白垩纪半咸水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我国除西藏、新疆、台湾以外的白垩纪红层看作是单纯的陆相沉积。就在前几年,当笔者在这类地层中发现了少量与海水有关的介形类时,也没敢定作海相或半咸水相类型,而依旧套用淡水类型名称。直到近年,感到不少介形类似乎都与海水有联系时,我们才开始在这些地层中寻找有孔虫化石。1978年3月,我们在四川盆地四个地方的上白垩统灌口组的介形类分析样品中找到了大量的有孔虫化石,及与之共生的丰富的半咸水介形类。后来,在其他  相似文献   
17.
出露于红河-金沙江走滑断裂带及其两侧的碱性和偏碱性岩,主要为钾玄岩系列的火成岩,时代为第三纪其地球化学特征具俯冲带钙碱性系列与板内碱性系列的过渡性质,岩浆起源于软流圈的顶部软流圈物质的横波速度和厚度可能是岩浆活动出现与否的地球物理标志,出现火山活动地区的软流留物质的横波速度较低红河-金沙江走滑断裂带慢源岩浆活动的形成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引起的岩石图下软流圈物质的运动有直接关系,在南北向的会聚过程中软流层物质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火成岩的性质与其所处的特殊构造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东部白垩纪沙漠的时空分布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中国中东部白垩纪沙漠沉积的时空分布,探讨了时空分布规律,认为:(1)中东部白垩纪沙漠分布严格受气候带控制,其实际分布限于北纬20—40°的干旱带(横跨当时的副热高压带),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江汉盆地和苏北盆地之中;(2)各盆地沙漠发生的时间不同,鄂尔多斯盆地为早白垩世,四川盆地为中白垩世晚期,江汉盆地为晚白垩世早期,苏北盆地为晚白垩世中期,(3)沙漠发生的穿时性反映了各盆地进入干旱带的顺序,由北到南,由西及东;(4)造成这种顺序的原因是由于亚洲在白垩纪时其总体为顺时针旋转,因而使西北部鄂尔多斯盆地率先进入干旱带,其次是西南部的四川盆地,然后是中部的江汉盆地。晚白垩世的降温事件迫使干旱带南移而使其滞后的最东部的苏北盆地进入干旱带,(5)中国白垩纪沙漠的存在说明处于“温室效应”的大气环流不仅不会“呆滞”而且还有所增强,季风的存在也说明当时的气候并不均一。本文提出了气候带漂变(climaticzonedrift)的概念,认为气候变化的表现形式为气候带漂变。漂变既有长周期和短周期漂变之分,又有相对和绝对漂变之别。中国中东部白垩纪沙漠的时空变迁就是干旱气候带漂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在白垩纪(距今74~135Ma)的地史变迁,说法不一。原因在于对这个时期保留下来的地史资料(岩石、地层和古生物等)的掌握和研究程度的不同,特别是由于对地层的岩相特征、接触关系和化石意义认识的差异,导至地层划分、对比的不同方案,从而引出地壳运动、湖泊河流与陆地沙漠转换等方面的不同结论。本文据笔者十年来对四川盆地白垩系的研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一、地层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微纳米 CT、FIB 双束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对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进行详细的探讨。研究发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储层为中孔-低渗、特低渗、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以微纳米级为主,类型多样,主要有粒间孔(缝)、粒间溶孔、晶间孔、层间缝及微裂隙等。不同类型储集段,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差异较大:上甜点区砂屑云岩孔隙以粒间孔(缝)和溶孔为主,多为微米级;下甜点区灰质粉砂岩以粒间孔和晶间孔为主,孔隙多为纳米级,0.05~0.1μm;非甜点区的灰质炭质泥岩主要发育晶间孔、层间缝和微裂隙,裂隙宽约5~6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