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高速公路建成后,养护、管理或改建时快速查看横断面结构、构造物等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伊辽高速为例,通过数据提取、处理,实时生成高速公路横断面数据;并通过数据解析,使横断面数据成为SVG绘图的数据源,进而实现了Web下交互式横断面的绘制,从而直观地展现了道路、路基、道路附属设施、道路构造物等信息,便于高速公路管理和养护决策。  相似文献   
142.
混合岩研究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岩化作用(陆壳深熔)是大陆地壳演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可以在不同区域岩石圈演化和相伴构造热事件背景下发生。混合岩化温度往往可以维持在岩石固相线之上达30 Ma,且整个深熔过程中岩石通常由初期的半深熔向高度深熔演化。这些特点使得混合岩中深熔锆石的Th/U比值随年龄越年轻而逐渐变大,并且警示混合岩锆石U Pb年龄往往给出混合岩化的持续时间而不是单一时间点。深熔过程中,不同深熔反应类型对深熔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影响较大,富水熔融可以降低斜长石在源区的稳定域,因此可能导致富水熔融形成的深熔熔体具有高Sr/Y和低Y的特征,从而提示在利用单一高Sr/Y和低Y特征来判别岩石是否具有高压成因需格外小心。此外,深熔过程中熔体提取速率可能大于矿物溶解速率和同位素扩散速率,因此可能发生不平衡熔融导致不同反应类型形成的熔体具有不同的初始同位素比值。熔体产生之后,由于混合岩地体具有缓慢的冷却速率,熔体有充分时间发生矿物结晶分离,残余熔体则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被抽离源区,上升侵位至上部地壳。因此,混合岩地体中保留的大量浅色脉体只有少部分记录初始深熔熔体地球化学特征,绝大部分代表熔体结晶分离过程中的早期结晶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与侵入浅部地壳的深熔花岗岩呈互补关系。陆壳深熔可以大大降低岩石的流变学性质。因此,造山带深熔物质在重力和高原盆地压力差作用下,可能发生垂向和侧向挤出。下地壳流是深熔物质侧向挤出的重要形式,以混合岩以及相关淡色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入手,为识别古老造山带的地壳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最后,文章以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25亿年混合岩事件和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混合岩为例,对中国东部混合岩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3.
南亚高压对青藏高原臭氧谷的动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栋  周秀骥  刘煜  李维亮  王盘兴 《气象学报》2012,70(6):1302-1311
利用臭氧观测光谱仪/太阳紫外线后向散射仪(TOMS/SBUV)的臭氧总量资料和SAGEⅡ臭氧廓线资料计算了青藏高原区纬向偏差(一个量减去该量的纬圈平均值,定义为该量的纬向偏差)臭氧总量的逐月变化和高原区150-50 hPa高度纬向偏差臭氧量的变化,二者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977.由于在150-50 hPa高度,夏季青藏高原臭氧谷最强,南亚高压最活跃,因此,青藏高原臭氧谷与南亚高压可能存在联系.在运行WACCM3模式时,将青藏高原地形高度削减至1500 m,在150-50 hPa高度南亚高压和青藏高原臭氧谷仍存在;该高度上南亚高压强度变小,青藏高原臭氧谷也减弱;南亚高压季节移动发生改变,青藏高原臭氧谷季节变化也随之改变.因此,推测南亚高压可能对青藏高原臭氧谷有重要作用.接着分析了模式输出的青藏高原区经向、纬向和垂直方向的臭氧输送.在南亚高压季节变化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上,环流对青藏高原臭氧谷的作用明显不同.150-50 hPa,南亚高压上高原时,纬(经)向输送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变浅),垂直输送在低(高)层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变浅),总的动力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减弱;南亚高压稳定在高原上空时,纬(经)向输送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变浅(加深),垂直输送在中(底和顶)层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变浅),总的动力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在南亚高压从高原撤退时,纬(经)向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变浅),垂直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变浅,总的动力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中(底和顶)层加深;当南亚高压移至热带太平洋时,南亚高压对高原区臭氧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44.
145.
构造-岩相古地理是生-储-盖及成藏组合评价的基础,在油气勘探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限于资料和认识程度,我国主要海相含油气盆地已有的相图难以满足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快速勘探的需求。应用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岩相识别技术,开展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取得以下成果认识:①我国小克拉通海相碳酸盐台地构造-古地理具有隆坳相间、隆控储、坳控源的特点;②构造-岩相古地理具有"多台缘、多滩带和多台盆"的特点;③构造-岩相古地理对早期白云石化的发生和岩溶作用的范围及改造程度具有重要影响,从而控制储层分布;④建立了"多台缘"镶边台地模式并改进"双滩"缓坡沉积模式,揭示我国海相碳酸盐台地内部具备多种有利成藏组合。研究成果深化了我国小克拉通碳酸盐台地构造-岩相古地理共性特点的认识,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6.
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研究层段,分别通过层间泥岩硼元素含量和碳酸盐胶结物流体包体显微测温,对不同成岩期地层流体盐度进行示踪对比.由于自沉积初始至埋藏成岩期碳酸盐胶结阶段,研究层段经历一段较为稳定的构造时期,再加上沉积及构造疏导体系的缺失,地层流体始终缺乏大规模交换与改造,不同成岩场之间水-岩体系在这一阶段呈现出一定的封闭性特征,使得研究层段在碳酸盐胶结期孔隙流体盐度时空分异较好地延续了同沉积期水体盐度的分异规律,这种延续性不仅体现在平面上,也体现在垂向上.研究层段在碳酸盐胶结期后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但由于断层的封堵并未对流体介质进行有效的疏导,先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分异规律因而未受到明显干扰,从而呈现出同沉积地层水体盐度时空分异特征造就了埋藏成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的时空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47.
滑坡运动过程模拟避免了试验尺度与监测手段的限制,可以详细观察破坏过程,是定量评估滑坡灾变风险的重要研究手段。开展滑坡运动过程模拟的首要工作是建立滑坡模型。颗粒流程序(PFC) 虽然是滑坡运动过程模拟应用最广泛的程序之一,但在建立滑坡模型的前处理方面较弱,使得其在滑坡运动过程模拟中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对此,本文指出了Ball-Ball和Ball-Wall两种建模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及滑体滑床边界确定方法,并以2014年地震触发的红石岩滑坡为例,以Brick填充法为基础,从获取地形数据、确定滑体和滑床区域、建立滑体和滑床几何模型、生成颗粒模型4个步骤出发,提出了基于数字等高线地形图建立PFC二、三维复杂滑坡模型的前处理方法,弥补了PFC软件前处理的不足,从而为今后基于PFC的滑坡运动过程模拟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8.
石湖金矿床位于太行山中北段,矿床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在详细野外观察及室内综合研究基础上,结合矿山生产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认为石湖金矿控矿构造是在前中生代近SN向和NW向剪节理基础上,经燕山期构造追踪、叠加、复合而成。在主成矿期NNW-SSE向左行走滑应力作用下,石湖金矿区101脉控矿构造NW向部位以早期充填的石英闪长玢岩脉顶底板为薄弱面相对扩容,相应地矿床围岩蚀变带变宽、矿化强度高、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形成局部"富矿柱";而近SN向部位则相对空间压缩,相应地围岩蚀变带变窄、矿化强度低、矿化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不利于成矿;富矿柱以高角度(约70°)侧列式分布,各富矿柱联合形成总体以40°向南侧伏的假象。根据该构造控矿规律,预测石湖金矿101脉47~61勘探线间、标高150 m以下部位为有利成矿部位,该成果已为矿山生产所证实。  相似文献   
149.
通过对建新镇供水工程区的资料收集,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测绘、钻探及室内外试验等专项研究,从供水厂房区地层岩性、场地类别、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及厂房区稳定性等方面分析及评价区内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区内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建议值,推荐出基础类型及持力层;同时调查供水管线地质状况,得出工程地质结论及建议,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同时为后续开展村村通供水工程勘察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0.
塔里木周缘的新元古代地层中均记录了涉及Rodinia聚合和裂解的构造热事件,但塔里木在Rodinia超大陆中位置尚存争议.本文综合地层对比以及古地磁的研究方法,将塔里木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中置于澳洲板块的西北缘,并且塔里木的西南缘(现今位置)和澳洲的西北缘(现今位置)相连.基于塔里木周缘的构造热事件和塔里木、澳洲运动学特征分析,认为塔里木陆块周缘在约800~700 Ma中发生了强烈的裂谷事件,导致塔里木从Rodinia超大陆中裂解,但塔里木并没有完全从澳洲裂离,而是随澳洲一起,加入冈瓦纳大陆.在约450 Ma左右,塔里木与澳洲发生分离,其原因为古特提斯洋的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