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211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东昆仑西段夏日哈木地区出露一套鄂拉山组火山岩,其成因对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对其进行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主、微量元素、Sm-Nd同位素等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安山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3±2Ma,属于晚三叠世。岩石具有较低的SiO_(2)(59.45%~63.10%)和Mg^(#)值(28~51)、较高的Al_(2)O_(3)(16.19%~17.66%)和K_(2)O含量(1.42%~3.50%),表现为弱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结合全岩ε_(Nd)(t)值(-4.3~-3.1)和锆石ε_(Hf)(t)值(-3.4~+1.1),表明其可能来源于受富集地幔熔体底侵的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这些安山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而古特提斯洋在晚三叠世已关闭。本文研究结果也说明在造山带研究中需谨慎利用火成岩的岛弧性质来判断其俯冲环境这一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132.
利用全球气候模式CAEM3嵌套区域模式MM5模拟了现代和中全新世时的气候,从模拟结果可以发现中全新世有效降水变化中心随季节变化,最大的有效降水增加出现在夏季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最大值超过3 mm/d;同时,黄河与长江之间区域降水减少,最大变化超过2 mm/d.中国北方地区云量增加,同时,中国东部的长江流域云量减少.高云量变化较小,低云量变化最大,最大变化超过2成.夏季,对应着黄河与长江之间区域的云量减少,这个区域的温度升高最大.从水汽的变化可以看到长江流域地区水汽减少,相对湿度也减少,这与云量的变化一致;华南地区水汽的变化与季节有关;东北地区水汽增加,相对湿度增大,对应云量的增加和降水增多.从结果可以发现相对湿度最大的变化超过15%,不是一个常数.有些地区温度升高,但是水汽却减少.但是,在LGM的温度降低的区域,水汽一致减少.这说明温度降低水汽对应减少,但温度升高不一定对应水汽增加.这与全球尺度水汽相对湿度基本保持常数的结果不同.中全新世时,长江流域除春季外变得干燥、少雨和高温,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变得多雨和潮湿.  相似文献   
133.
非均相化学过程在青藏高原臭氧低谷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煜  李维亮  周秀骥 《气象学报》2010,68(6):836-846
分析SAGE II资料发现: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最高不超过17.6 km,夏季平均在17 km以下:来自对流层中低层的物质很少能被输送到17.5 km以上,来自对流层中低层的输送不会长时间持续地影响17.5 km以上的区域。青藏高原以及同纬度地区在15 20 km高度温度低于210 K,非均相化学反应可能在此起着重要作用。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形成高度主要是15—20km,而且是长时间持续性的。分析结果显示:15—20km非均相化学过程在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特别在17.5—20km高度其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主要的;而在17.5 km以下,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知道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形成起着主要作用。在春季和秋季,青藏高原上15—20km的臭氧"亏损"也可能是由于非均相化学过程造成的,使得青藏高原臭氧低谷每年从4月持续到10月。并且,影响非均相化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可能是温度。  相似文献   
134.
近50年我国西部地区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0年全国194站地面观测资料和高空观测资料,对近50年我国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河套区和新疆区气温上升最为明显,其次为青藏高原区和河西区,西南区气温增幅最不明显,地表温度变化与气温的变化基本同步,但地温变化要比气温变化更加剧烈一些。西南区的地温从70年代中期开始回升,但始终未达到50年代初期的水平,因此从线性变化上表现为下降趋势。西部地区除了河套区外,其他4个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均增加,增加最明显的是新疆区和青藏高原区。我国整个西部地区年平均总云量和低云量均呈线性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是西南区和河套区。在辐射变化上,我国西部总辐射呈减少趋势,青藏高原区减少最多;西南区的散射辐射呈增加趋势,其他4个区减少,其中新疆区和青藏高原区散射辐射减幅明显。散射辐射的大小与天空中云量和气溶胶含量的多少成正比,西南区散射辐射呈增加趋势,而总云量和低云量呈下降趋势,可以推测是气溶胶含量增加导致了散射辐射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5.
<正> 于1978年召开的第八届世界林业大会(主题为“森林为人民”)以后,林业的焦点已经从传统的生产性林业转移到以农村综合发展为主的林业活动上。以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采取林业与农村社会和经济综合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社区林业为其林业发展战略,注意吸收当地社区和  相似文献   
136.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大柳塔矿的应用曾方禄,张天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710054)段俊峰(华能精煤神府公司大柳塔矿719315)关键词无线电波透视法,矿井地质条件,楔形体破坏,应用中国国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P631.325TD163.1作者简介曾方...  相似文献   
137.
吉林延边地区斑岩型-浅成热液型金铜矿床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吉林延边地区为我国滨太平洋带的一个重要的金属成矿区。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在时空上、成因上构成一个成矿系列。本文选择四个代表性矿床(小西南岔、闹枝、五凤和刺猬沟),较详细地介绍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及成矿机制等。通过这些矿床的描述,勾画出一幅从中生代火山盆地边缘的隆起带的斑岩型矿床(小西南岔)→中生代火山盆地内部的断隆块的斑岩-浅成热液过渡型矿床(闹枝)→中生代火山盆地内部断裂带的浅成热液型矿床(五凤和刺猬沟)的全景。  相似文献   
138.
数字化成图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9.
河北省邮电器材机械厂位于保定市中部偏东北京广铁路东侧。厂区绝大部分为水泥地面,厂区临街为办公楼,办公楼北侧为一大场院,院内堆放的都是铁塔零部件,场院中间用铁栅栏围起约14m×25m的一块地方,作为油库和加油站。西侧为加油站,东侧为半地下封闭式油库,地下为6-1m×3-6m×2-6m的3间油库,内装3个油罐,从西至东依次为l、2、3号罐。地上为6-1m×3-6m×2-6m的库房3间,各向南开一个门,油罐的进油口和安全阀(或呼吸阀)都设在室内。在油库房子的东侧,距离20-45m处有一40m高的塔吊,…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