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7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成矿“时间维”造就“空间维”的活动论新思维,提出了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概念,即成矿构造背“景”、成矿构造聚敛“场”、金属成矿“相”和矿“床”4个成矿等级在1个金属成矿省内的成矿作用,及其随着地质历史演化进程,通过在一定地质时期的一定地质事件,促发4个不同等级的成矿组成以一定规律发生耦合。不耦合者不成矿,一般耦合仅成一般规模矿床,最佳耦合导致巨量金属堆积,形成特大型矿床。文章以华北板块北缘及其北侧金属成矿省为例,通过成矿等级体制的有序耦合、耦合程度及其巨量金属堆积机制的研究,发现巨量金属的堆积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由一定的地质事件激发常规成矿作用发生异常“引潮共振”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大陆边缘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边缘处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大陆边缘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是成矿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带之一,世界上众多大-超大型矿床分布于大陆边缘的事实也充分证实了这一认识。因此,认识和研究大陆边缘,包括其形成、演化、内部构造的时空配置结构以及构造属性和成矿系列专属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3.
对甲马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三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变化大,从240℃到>500℃.矿床形成早期干夕卡岩阶段,矿物形成温度大于500℃,湿夕卡岩阶段均一温度区间集中在270℃~360℃之间,该时期为硫化物矿物形成的主要沉淀阶段.矿床的矿物组合、包裹体类型及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以高盐度、富含Na、K、Ca、Si、Cl-、SO42-、CO32-等成分为特点,流体来源以岩浆作用为主.甲马矿床属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典型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根据甲马矿床与附近驱龙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对比分析,提出二者应属于同一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44.
文章综述了柴北缘地区的VHMS型Cu-S矿床--青龙滩式矿床,指出其容矿岩石为加里东造山带中被改造过的岛弧火山岩,该矿床中含铜硫化物矿层形成后不但遭受过构造的强烈改造,而且也受后期矽卡岩化的改造和叠加.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青龙滩矿床的主岩--安山岩形成于晚寒武世(514.2±8.5)Ma,后期的矽卡岩矿化大约发生在290 Ma.柴北缘加里东造山带中既产有VHMS型Cu-S矿床(如青龙滩矿床),也产有SEDEX型Pb-Zn矿床(如锡铁山矿床),两者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和形成年龄不相同.柴北缘地区的早古生代洋(海)盆于晚寒武世俯冲消减,出现岛弧,并形成青龙滩等VHMS型Cu-S矿床,之后(早奥陶世),发生弧后拉张,形成弧后盆地及锡铁山等SEDEX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5.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金)矿田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深化认识狮子山铜(金)矿田的成矿机制和规律,文章对该矿田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观测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狮子山矿田铜(金)矿床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丰富,可以划分为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多为石盐,少量钾盐等)多相包裹体3种类型,其均一温度集中于131~570℃,盐度w(NaCleq)1.07%~60.72%;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富含CO2和N2,普遍含有少量CH4、He、Ar、O2、C2H6、H2S等成分;阳离子主要是Na 、K 、Ca2 ,阴离子成分主要为SO2-4和Cl-。含矿石英和石榴石的δ18OH2O值分别为0.38‰~10.7‰(均值5.49‰)和8.74‰~9.64‰(均值9.24‰),δD值分别为-94.3‰~-58.64‰(均值-71.50‰)和-95.77‰~-75.82‰(平均-85.25‰);热液成因方解石的δ13C值集中于-6.9‰~-4.3‰,不同于区内大理岩、灰岩、白云岩的δ13C值(0.1‰~5‰)。由此反映出,成矿流体源自岩浆流体,可近似地作为NaCl_H2O体系,属NaCl不饱和型,经历了从高温、高盐度向中温、中低盐度的持续演化过程,与成矿作用阶段基本对应。初始阶段的成矿流体呈超临界态,演化过程中有一定比例的大气降水或地下水的参与。降温、减压、流体沸腾是导致流体中巨量铜(金)元素卸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
对内蒙古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的赋矿花岗岩进行了全岩Sr、Nd同位素、钾长石Pb同位素以及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肉红色二长花岗岩、灰白色二长花岗岩到石英二长岩,它们的(~(87)Sr/~(86)Sr)_i值依次降低,均值分别为0.70525、0.70517和0.70482,_(εNd)(t)值则依次增加,均值分别为+2.2、+2.3和+3.1。2种二长花岗岩的钾长石Pb同位素值较均一,其中~(206)Pb/~(204)Pzb为18.258~18.276,~(207)Pb/~(204)Pb为15.507~15.512;~(208)Pb/~(204)Pb为37.994~38.018。3种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εHf)(t)值分别为+5.2~+10.4(均值+8.1)、+3.1~+9.8(均值+7.5)、+5.8~+14.4(均值+9.2)。赋矿花岗岩的Sr-Nd-Pb-Hf同位素特征指示其源岩物质很可能是以新元古代起源于亏损地幔的下地壳物质为主,石英二长岩可能是岩浆混合了少量地幔物质形成的包体。区域构造分析表明,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赋矿花岗岩岩浆源区的形成可能与新元古代古亚洲洋演化过程中俯冲大洋板块与上地幔的相互作用有关;早侏罗世,蒙古—鄂霍次克洋盆在本区闭合后,板块碰撞隆起的挤压环境触发了源岩物质的部分熔融,从而形成了赋矿花岗岩。  相似文献   
47.
本文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地质构造演化、成矿特征、中俄蒙邻近地区矿产分布和近年来的地质和找矿工作进展,划分了地质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总结了该地区主要矿床类型和成矿时代分布规律,提出了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本文将大兴安岭中北段可以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鄂伦春晚华力西褶皱带和东乌旗早华力西褶皱带三个Ⅲ级构造单元,细分为满洲里-新右旗中生代火山-深成岩隆起区等14个Ⅳ级构造单元。工作区主要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型,其次为海相沉积型、岩浆熔离型、砂矿型和云英岩型,其中斑岩型和热液型矿床是主要矿床类型,热液型矿床可以细分为6个子类型。矿床的分布总体上具有北东呈带、北西向成行特点,根据矿床的分布和区域构造特征可以分为德尔布干和东乌旗-兴安两个北东向Ⅲ级成矿带,13个Ⅳ级成矿区。从成矿时代上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从早古生代至晚中生代的很长时间,而已晚中生代为主。但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布有很大差异。单一的斑岩型铜(钼金)矿从早古生代延续至燕山期,而其他类型矿床均形成于燕山期。提示在大兴安岭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对于矽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主要集中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区,而斑岩型矿床找矿则应同时注意古生代和中生代等构造岩浆活动区。  相似文献   
48.
多不杂矿床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发现的第一处大型斑岩铜矿床.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北侧,羌塘地块的南缘.含矿斑岩体属花岗闪长斑岩,其SiO2含量为61.3796-67.73%,平均为65.16%;稀土元素总量为(41.4-94)× 10~(-6),LREE>HREE,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K、Th、Ba、La、Ce、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含矿斑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点反映出岛弧带的岩浆作用特征.含矿斑岩中锆石的U-Pb SHRIMP测年获得(120.9±2.4)Ma(MSWD=4.3)谐和年龄,代表了含矿斑岩的形成时代.6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范围非常一致,其变化范围为(117.6±1.3)~(118.5±1.4)Ma,等时线年龄为(118.0±1.5)Ma(MSwD=0.30),代表了该矿床的成矿年龄.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对应于班公湖.怒江早白垩世期间的多岛弧-盆系演化时期,其形成环境类似于东南亚的多岛弧-盆系统.  相似文献   
49.
全球成矿域和成矿区带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作者在编制1:2 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的基础上,根据全球地质构造背景与成矿特征,划分出劳亚、冈瓦纳、特提斯、环太平洋4大成矿域和北美、格陵兰、欧洲、乌拉尔-蒙古、西伯利亚、中朝、南美、非洲-阿拉伯、印度、澳大利亚、加勒比、地中海、西亚、喜马拉雅、中南半岛、北科迪勒拉、安第斯、楚科奇-鄂霍茨克、东亚、伊里安-新丙兰、南极等21个巨型成矿区带,简要论述了各成矿域和成矿区带的成矿特征,首次构建了全球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50.
铜陵矿集区矿田构造垂直分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铜陵矿集区内矿田构造分类及其控矿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空间分布位置将矿田控矿构造带划分为浅带、中带和深带3个层次,其空间配置为浅带"行、列、汇"构造样式、中带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和深带"隆中凹"构造,三者在空间上构成了矿田构造的垂直分带.以上覆地层厚度估算矿田各层次控矿构造带的深度大约为浅带0~1 km;中带1~3.0 km;深带>3.0 km.三个层次的控矿构造带分别控制了热液脉型、矽卡岩型和层控矽卡岩型等主要矿床类型.浅、中、深控矿构造带在不同的矿田常具有不同的组合形式,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两两组合,当三者复合产出时则构成完整的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的发育程度往往决定矿田的成矿特点,是控制成矿系列和"多层楼"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