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玉树地震震源区速度结构与余震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玉树震区21个应急流动地震台站和青海省地震台网固定地震台站的观测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2010年4月14日至6月15期间发生的地震进行了重定位,并反演得到了玉树地震震源区的三维速度结构.重定位结果揭示余震主要沿NW向成窄带状分布在断层的两侧,表明脆性破裂应力释放主要集中于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在西北端,余震偏离玉树—甘孜断裂分布,在SW向也有分布,推测可能与南西向次级断裂有关.双差层析成像得到的速度结构在浅部与地表地质构造相一致,中上地壳的速度结构显示巴颜喀拉地块为高速异常,羌塘地块为低速异常.玉树地震余震分布与特定的速度结构存在相关性:主震发生在高低速过渡带偏高速体的一侧,余震主要分布在高速体外围,高速体内部几乎没有余震分布.一般说来,中上地壳的高速体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积累较强的孕震能量.主震发生后,高速体内积累的弹性能量向周边释放,可能是导致高速体周边余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以巴顿岩体质量分类体系Q系统为基础,考虑高地应力和低外水压力对软弱围岩的影响,建立DBQ软弱围岩分类系统。在现场地质调查和参数收集的基础上,把该系统应用到丹巴某深埋隧洞已开挖洞段。结果表明其适用性良好,为该隧洞软弱围岩快速准确分类及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3.
44.
利用非连续变形数值方法研究块体运动及其应力场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DDA法)的基本理论,提出利用地壳形变观测资料解算块体运动及其应力场的“位移载荷法”,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根据断裂分布格局建立华北不连续块体模型,利用经过穗主基准变换的华北GPS网观测资料计算了块体的运动方向,结果与观测资料比较吻合,块体视应力场的计算结果反映了本区的应力场状况初步研究表明,DDA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最后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49.
兰天武地区现今大地垂直形变场演化与地壳运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段线性速率整体动态平差法处理了兰天武地区20多年来的多期水准资料,分析了该区现今大地垂直形变场演化与地壳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垂上形变七十年代曾表现出山间盆地大幅度上升的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八十年代华家岭等西北部山地上升,东南部盆地下的继承性运动增强,而目前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继承性运动状态,进一步分析认为: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和继承性运动增加是区域应力场趋于强化的标志,正常继承性运动的恢复可能是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