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77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废弃矿山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废弃矿山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地表塌陷及诱发邻近矿井突水等环境地质灾害特点,论述了废弃矿山与环境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的互馈链关系及废弃矿山因地下水位回弹所诱发环境地质灾害的机理,提出了研究和治理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监测、监控及综合治理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62.
内蒙古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优势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几年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勘探方面的突破表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比构造油气藏更具优势性特征。岩性油气藏形成的优势性表现在:(1)岩性圈闭多期形成有利于多期捕集油气;(2)近源短距离运移有利于成藏;(3)低部位岩性圈闭比高部位构造圈闭成藏期要早;(4)相对有利的盖层条件。保存条件也比构造油气藏要更具优势:(1)抬升剥蚀对岩性油藏的破坏程度小于对构造油藏的;(2)断层破坏对岩性油藏的破坏程度小于对构造油藏的。岩性油气藏的空间展布范围也更广阔:(1)同构造油藏相比,其分布范围更宽,陡坡带、缓坡带和洼槽带均可分布;(2)岩性油藏分布的体系域更宽,低水位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都有富集;(3)岩性油藏分布的压力场更宽,在各种压力场环境中都有发现。因此,提出二连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具有“优势性特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263.
煤层底板隔水层阻抗高压水侵入机理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专门设计的物理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性质的阻水岩层对其底板高压水侵入过程的阻抗能力,以及不同水压条件下高压水侵入导升过程中的水头损耗。得出了高压水在侵入导升带内的水头损耗分布特点及数量特征;研究了高压水在其上覆阻水岩层中的侵入高度及其最终驻点的残余水头压力;重新评价和改进了突水系数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隔水层的原始导高带对含水层水头具有较大的消减作用,作用于有效隔水层的实际水头压力远小于含水层的水头压力。   相似文献   
264.
Based on the discrete wavenumber method, we calculate the fields of dynamic Coulomb rupture stress changes and static stress changes caused by M6.5 earthquake in Wuding, and study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bsequent aftershoc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positive region of dynamic stress peak value and static stress peak value are similarly asymmetric, which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with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aftershock. The dynamic stress peak value and the static stress in the positive region are more than 0.1 MPa and 0.01 MPa of the triggering threshold,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ynamic and static stresses are helpful for the occurrence of aftershock. This suggests that both influences of dynamic and static stresses should be considered other than only either of them when studying aftershock triggering in near field.  相似文献   
265.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等问题, 以上三叠统延长组中下部为目标, 通过常规矿物成分分析、重矿物特征研究、古水流测量、砂分散体系制图和古地貌恢复等方法,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的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主要受到4个物源的影响, 古物源与沉积体系具有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 西北部的汝箕沟朵体受阿拉善古陆物源区控制, 它对研究区影响最大; 石沟驿朵体的物源来自大罗山逆冲席隆起; 东部的鄂托克旗朵体和定边朵体则受到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物源的控制.四大物源区的母岩性质具有差异, 其中西部的阿拉善古陆物源区和大罗山逆冲席物源区的母岩以变质岩为主, 还有一定量的花岗岩和沉积岩; 而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物源则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沉积物源的研究有助于油气勘探的部署.   相似文献   
266.
黑龙江黑河变质地层微古植物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67.
超高压变质杂质岩成因模式的关键是折返机制的解释,笔者将天文事件作为一种地球动力学模式来解释超高压变质杂岩的成因,较好地阐明了这个关键问题,该“天文模式”认为超高压变质杂岩分形成,折返和剥露三个阶段形成,天体撞击陆壳所产生的高温高压形成超高压变质杂岩,撞击后新的动力平衡使陆壳重熔的片麻岩里携超高压变杂质岩沿撞击形成的压力薄弱部位向地表折返运移,后期表层的剥蚀使超高压变质岩剥露。  相似文献   
268.
海洋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软件包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69.
文雯  虎雄林  毛先进  隋明坤  王林建 《地震研究》2020,(1):176-184,I0005
泥炭质土在昆明盆地分布广泛,由于其工程性质差,因此其土动力学性质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首先收集近年来昆明盆地内埋深为0~100 m的62个取样点,128组泥炭质土样的动三轴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泥炭质土的不同剪应变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值;然后讨论土动力学参数随埋深的变化特征,并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工作规范》给出的黏土值、粉质黏土值、淤泥质黏土值进行了对比;最后在昆明盆地内挑选了2个典型钻孔模型,分别输入统计值、实测值、规范黏土值、粉质黏土值、淤泥质黏土值,进行一维土层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规范给出的黏土值、粉质黏土值、淤泥质黏土值与泥炭质土实测值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泥炭质土统计值与实测值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小。当现场工作取样困难,得不到可供试验的原状样时,可考虑选择使用本文的泥炭质土统计值。  相似文献   
270.
博乐盆地生油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乐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存在四套生油层系,为石炭系生油岩、下二叠统生油岩、上二叠统生油岩和下、中侏罗统生油岩。石炭系生油岩在全盆地分布广泛,为基底生油岩,已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油潜力很小,对盆地生油贡献甚微;下二叠统生油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为现实烃源岩;盆地南缘南山煤矿一带,曾是晚二叠世的凹陷区(其凹陷局限),上二叠统生油岩已成熟;盆地西北缘的中、下侏罗统生油岩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为潜在烃源岩。据钻井、地震资料证实,盆地缺失上二叠统生油岩。只有下二叠统和下、中侏罗统生油岩是能给盆地作贡献的生油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