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504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2 毫秒
991.
通过对1996~2000年17个气象站风资料的分析和计算, 结合高空环流形势分析,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近地面风场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对风场特征与周边地区沙丘排列方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塔克拉玛干沙漠近地面风场特征是在高空西风带的背景下, 经过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的动力分支和抬升等作用下形成的。冬季, 尼雅河以东盛行偏东风, 以西盛行偏西风; 夏季, 克里雅河以西地区盛行偏西北风和西风, 以东盛行东北风。②从东到西, 东北风系影响逐渐减弱而西北风系影响逐渐加强; 南北方向变化较为复杂。③除若羌地区外, 塔克拉玛干沙漠输沙势都小于200 VU, 属于低能风环境, 且以单峰或锐双峰为主。在区域分布上, 沙漠东部及中部强度较大, 西部及南部较小。④沙丘排列方向主要由主、次输沙方向的夹角及二者的输沙比率决定, 其走向与最大输沙总量垂直。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介绍了g.net的发展状况和结构以及特征,阐述了g.net的为例,研究了基于g.net的由城市基础信息数据库、震害预测评估子系统、应急辅助决策子系统、抗震设防管理子系统和交互式用户操作平台组成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和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的各个部分的构建方案,从而实现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和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的高效性、可伸缩性、分布耦合性和可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993.
电气石吸附Cu2+,As(Ⅲ),F-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电气石为原料,通过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研究电气石的不同粒度、用量、吸附时间、热处理温度等对水中Cu2 ,As(Ⅲ)吸附的影响;进而探讨分析电气石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电气石对Cu2 ,As(Ⅲ),F-离子的去除率随着电气石粒径的减小而增加。随着电气石用量的增加,去除率逐渐提高,增至一定值后下降。热处理温度为300℃,500℃时,可提高电气石吸附Cu2 ,As(Ⅲ)的效率。加热预处理未改善电气石对F-离子吸附能力。(2)电气石对带电性质不同的阴、阳离子都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电气石的极性和表面性质使其对离子可能存在络合吸附和静电吸附两种形式。电气石对Cu2 ,As(Ⅲ)吸附为表面络合吸附与静电吸附共同作用,吸附效果好。对F-吸附只存在静电吸附,吸附效果差。  相似文献   
994.
土地调查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其成果不仅为日常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水平,而且还成为国家实施土地监管、检验耕地总量平衡、考核土地管理成绩的重要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5.
以通辽地区为研究区,统计3 943个聚落并作矢量点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分析法对研究区聚落1635年以来的空间分布模式及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 通辽地区聚落从1795年开始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莫兰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分布模式在整体上从1723年开始从随机分布越来越趋于显著的集聚分布。从不同年份的Ripley’s K函数看出,局部上1635—1723年一直处于集聚与离散不均衡的情况,所有距离段内从1795年呈现出显著集聚分布模式。② 1635—1840年,聚落点的几何中心呈现出西南-东北-西北的演变轨迹。核密度分析表明,聚落点在1635年是南部离散分布,1723—1840年南部密度最高。1840—1912年中部出现大量聚落,分布格局变为中部密度最高,1947年至今,西南部和中部都有大量的增长,北部也有一定增长,分布格局变为中部与西南部河流流域最密集。③ 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变是人地关系规律、宏观与微观的人文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条件中地形、水文、气候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产和居住,进而影响聚落的分布格局。聚落的增长速度及空间演变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人口迁入规模关系密切,土地政策及行政区划调整、人口迁徙等因素是主要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996.
通过选取阿拉善地区3个典型霸王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霸王器官间(根、茎、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s)的变化,以便加深对霸王生存策略的理解,更好的服务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结果表明:霸王茎和叶中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淀粉(Starch,ST)和NSCs含量随干旱加剧均显著降低。根系中SS和NSCs在3个样点间差异不显著,ST先降低后增加,ST含量在Plot3中比在Plot1和Plot2中高19.3%和31.2%。干旱使霸王根、茎、叶中N、P含量显著下降,使根、茎、叶中C:N和C:P显著增高,叶片N:P<14。Plot1中霸王器官间SS、SS:ST和NSCs含量表现为叶片>根>茎,ST含量为茎>根>叶片;Plot2和Plot3中霸王器官间SS、ST和NSCs含量均为根>茎>叶片。3个样点中叶片相较于茎干和根系具有高的N、P含量和低的C:N和C:P。NSCs与C:N:P间的关系表明:根、茎、叶中的N含量与SS正相关,叶片N含量与根系ST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霸王的茎干和根系可能扮演“营养库”的角色,霸王通过提高N、P利用效率来减缓水分亏缺使其生长受到N限制的影响。霸王通过调节器官间NSCs的积累及分配来适应干旱,采取将根系中ST转化为SS来调节渗透势的策略;并随干旱加剧将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投资分配到根部,以ST的形式存储,而N是影响霸王根系中ST与SS间转化和ST存储的关键元素。  相似文献   
997.
鸟类的巢址选择对其繁殖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对共域繁殖的不同鸟种繁殖策略的比较,有助于理解鸟类生活史对策的进化。为此,我们在河北永年洼湿地对利用芦苇繁殖的4种鸟类即东方大苇莺(Acrocephalus orientalis)、钝翅苇莺(Acrocephalus concinens)、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和棕头鸦雀(Sinosuthora webbiana)的巢址选择和繁殖成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尽管四种鸟类开始繁殖的时间明显不同,但其巢址、巢型和巢结构均类似,并在同一研究地内镶嵌分布,仅在巢离水面的高度、筑巢芦苇的高度和巢址样方内的芦苇密度三个变量参数上存在显著差异。四种鸟类在两个繁殖季的繁殖成效均较低,其中东方大苇莺为34.5%(86/249),钝翅苇莺为35.3%(6/17),震旦鸦雀为38.5%(15/39),棕头鸦雀为40.9%(9/22)。影响繁殖成效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巢捕食和恶劣天气如暴雨和强风暴,而被大杜鹃(Cuculuscanorus)寄生则是导致东方大苇莺繁殖成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研究表明,同域繁殖的鸟类可以通过繁殖时间的错峰和巢址的分化等而实现共存。  相似文献   
998.
司瑞  刘冰  赵文智  朱钊岑  赵颖 《中国沙漠》2021,41(3):174-184
黑河下游尾闾区作为西北干旱区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对维持该地区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黑河下游尾闾区荒漠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K-Means聚类,基于距河道距离及其对应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将黑河下游尾闾区垂直于河道0—4 km区域可分为距河0—0.3 km(T0-0.3)、0.3—1.7 km(T0.3-1.7)和1.7—4.0 km(T1.7-4.0)3个距离梯度,研究不同距离梯度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稳定性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黑河下游尾闾区主要植物最适宜土壤水分需求。结果表明:(1)近河0—0.3 km区域以耐湿耐盐碱的草本为主,优势种为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距河道0.3—1.7 km区域出现的植物种类数目最多,以乔木为主,兼有灌木和草本,优势种为柽柳和胡杨;距河道1.7—4.0 km区域出现的植物种类数目最少,以极耐旱的灌木和亚灌木等荒漠植被为主,优势种为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2)3个距离梯度下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R均表现为距河0.3—1.7 km>0—0.3 km>1.7—4.0 km,而植物群落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间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群落稳定性表现为距河1.7—4.0 km>0—0.3 km>0.3—1.7 km。(3)当黑河下游尾闾区距河0—0.3、0.3—1.7 km和1.7—4.0 km区域植被最适宜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7%—31%、15%—22%和4%—7%,有利于维持该区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9.
于1982年11月8日至14日在重庆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参加会议的有地质、核工业、冶金、石油、城建、中国科学院等各部门所属生产、科研、教学等80余个单位的150余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114篇,其中8篇在大会上宣读,其余大部分在分组会上进行了交流。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水文地球化学;原生环境水文地球化学及地方病病因;浅、深层卤水、油田水文地球化学;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000.
夜雨     
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把刚进入梦乡的她震醒了过来。啊!要下雨了。“报准了!”她兴奋得不由自主地喊出了声。这一喊把睡得正沉的丈夫也惊醒了。他侧过身去,摇着她的双臂叫道: “凤,怎么了?快醒醒!” “哦,对不起。我一高兴就喊出了声,把你也闹醒了。”她也侧转身子,面对着丈夫,双手搅着他的脖子说,“刚,我们报准了,旱了八十多天的第一场雨报准了!三十几万亩晚稻有救了。你听,雨滴声,已经开始下了。”说着,她扭亮床头灯,刚想坐起身来,被他一手按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