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质学   7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沉积物释放营养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世界水环境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简要介绍了中国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着重阐述了在截断外源污染后,水体沉积物对营养盐的释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预防和治理工作提供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土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影响因素众多,除和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有关外,土壤pH、TOC等理化性质都会对元素的行为产生影响.通过代表性样品的大量统计研究,总结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控制因素,建立元素全量与分量间的关系方程,不但在理论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利用面积性调查数据、实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实际应用上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关系方程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34.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由重金属带来的土壤和农作物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作物直接参与食物链循环,因此,重金属在农作物中的含量过高势必影响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关于该问题已有报道[1].  相似文献   
35.
晋南临汾-运城盆地土壤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临汾-运城盆地表层土壤F含量的空间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土壤平均含F量为520mg/kg,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中F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现出由盆地四周向盆地中心递增的趋势。研究表明,土壤F含量的分布主要受控于粉粒和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元素间的相互作用、F的吸附特性等因素,人为因素对其也有一定影响。有机质和粉粒等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F含量的影响较大,说明研究区土壤F含量与F的特殊化学性质和母岩类型有关。因子分析发现,研究区表层土壤F的分布可能受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作用2种因素的影响,N、Cd、Se、Cu、Zn、Mo可能代表了F的原始共生元素;土壤F的含量随Mo、Zn、Fe、Mg等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可能与Fe3 离子在土壤中的吸附作用有关;而F-与OH-的配位置换作用可能是造成土壤中F-吸附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6.
硒是生态环境中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如何准确评估其生物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采集了60套农作物及其根系土样品,分析其Se含量和理化性质。同时基于梯度扩散膜技术对土壤有效Se含量进行分析,并对土壤有效Se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含量为0.15~2.42 mg/kg,均值为0.48 mg/kg,不同类型土壤Se含量差异明显,石灰土(1.06 mg/kg)>黄壤(0.78 mg/kg)>紫色土(0.28 mg/kg)>水稻土(0.27 mg/kg)。石灰土和黄壤有机质含量和总铁(TFe2O3)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土壤。研究区内不同类型土壤的DGT-Se明显不同,与土壤Se含量分布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DGT-Se与Se含量、TFe2O3含量、S含量、有机质含量、pH值、Al2O3含量显著相关,受理化性质影响导致不同类型土壤中DGT-Se的差异。水稻根系土壤DGT-Se与水稻籽实Se含量显著正相关,用DGT可以较好地表达水稻-根系土系统中土壤Se的生物有效性。基于DGT技术评估预测区域尺度农业土壤有效Se含量时,需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37.
余涛  杨忠芳 《地质通报》2008,27(2):196-202
粮食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社会安定与发展,是粮食安全性的重要反映。以洞庭湖产粮区系统采集的180套水稻、120件蔬菜样品为基础,采用相关标准分析、评价了样品中Cd、Hg、Pb、As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情况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稻米为主食的每人日摄入量中,Hg、Pb均没有达到ADI(日允许摄入量)的限值,食品相对安全.而Cd的食品安全令人担忧。研究区稻米中绿色食品比例仅为60%,食品安全形势不客乐观,必须采取措施,保障人体健康的安全。  相似文献   
38.
中国土地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勇  杨忠芳 《地质通报》2008,27(2):207-211
土地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目前主要开展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及利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成为热门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日趋完善,评价方法多样,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权重指数和法及神经网络模型等,同时与GIS技术结合运用成为研究的一大特色。土地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是评价指标的体系化、具体化和处理数据、管理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39.
北京郊区土壤中DDT(滴滴涕)残留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京郊区农田表层土壤中DDT(滴滴涕)有不同程度的检出,∑DDTs含量介于2.7008~292.4021μg/kg之间,平均值为41.6227μg/kg。总体而言,DDT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样品中p,p′DDE和p,p′-DDT是DDT的主要残留物,p,p′-DDD/p,p′-DDE质量比为0-1.2730,大部分小于1,说明DDT主要降解为DDE类化合物,由此推断北京郊区的土地利用较多处于好氧环境中。(DDE+DDD)/DDT的比值在0.1044~1.4688之间,均值之比为0.3557,母体DDT含量占优势,DDT农药施用时间很短。经初步分析,北京郊区土壤中DDT的风险较低,但从食物链角度的风险评价结果来看,土壤中的DDT仍有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40.
土壤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400~2 500 nm)反射光谱信息包含了大量土壤物理化学参数,土壤反射光谱测量简单、快速,无需破坏样品,而且还可以通过高光谱遥感方法制图。文中使用江苏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获取的大量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含量、pH值、铁氧化物类型、铁铝硅等常量元素含量等重要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参数的光谱反应。结果显示,土壤CEC是进行光谱预测非常成功的参数,1 400、1 900和2 200 nm附近一阶导数光谱(FD)值或短波方向反射率值均可以很好地反映土壤CEC的大小;土壤有机质含量、铁氧化物类型、铁铝硅含量均可以在反射率光谱或其一阶导数(FD)值找到相关波段;土壤导数光谱存在的A、B、C和D峰使反射光谱方法不仅能够定量铁氧化物总量,还能鉴别铁氧化物矿物类型(针铁矿和赤铁矿)及其相对含量;江都土壤光谱的656 nm附近FD值与pH有很大相关性,但是江苏样品显示pH值光谱经验预测具有区域依赖性,可能与土壤类型有关,说明pH与光谱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非一般的线性关系,而有更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