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贵州赫章二叠系玄武岩顶部稀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瑞东  王伟  鲍淼  王强  魏怀瑞 《矿床地质》2006,25(Z2):205-208
贵州西部毕节地区赫章二叠系玄武岩顶部灰白色高岭石粘土岩中发现稀土总量为0.023%~0.22%、矿体分布广、层位稳定、矿层厚度3~4 m、远景储量很大的稀土矿床。稀土矿为玄武岩风化淋漓作用形成的风化壳型。这类玄武岩风化形成的稀土矿床的发现为中国寻找玄武岩风化壳型稀土矿提供了重要线索,它对云南、贵州和四川寻找玄武岩风化壳型稀土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2.
陈文勇  杨瑞东 《贵州地质》2012,29(4):307-312,317
贵州从江位于我国南华系发育最完整的湘桂黔交界一带,长安组局部地区沉积厚度达1000多米,岩性为块状含砾泥质砂岩为主。通过对从江长安组地层沉积特征的研究,认为长安组块状合砾泥质砂岩中存在大量的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和递变层理,说明当时海洋Sturfian冰期在中国南方不发育,海水扰动强烈。  相似文献   
153.
贵州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型矿床沉积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中国南方地区早寒武世广泛分布着一套黑色岩系型矿床,其矿物组成和沉积地球化学都表现出明显的热水沉积特征,该黑色岩系沉积构造方面的研究却很少。通过对贵州寒武系底部3个不同黑色岩系型矿带Ni-Mo多金属成矿带、V成矿带、重晶石成矿带的宏观和微观构造的研究,总结了其沉积构造特征,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类喷溢和喷流过程形成的沉积构造、气-水热液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胶体及生物化学沉积构造、准同生变形构造等沉积构造和沉积构造序列,分析了不同成矿带之间的沉积构造异同,这对该类型矿床成矿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4.
贵州从江高增新元古代大塘坡组锰矿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瑞东  魏怀瑞  许利群 《地质学报》2010,84(12):1781-1790
贵州新元古代大塘坡期是重要的成锰时期,在贵州东部、湖南西部形成了一系列锰矿床。近年来在贵州东南部从江发现的大塘坡期锰矿,表明大塘坡期成锰范围更广,成锰环境更为复杂。通过对从江高增新元古代大塘坡组锰矿的沉积特征、矿物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含锰岩系具有热液(水)沉积、富集Cu、Zn、Ni、Nb、Co、Mo、As、Sb、Sr、Ba、V、Ga、Ag、Th、U等特征,特别是Pb、Co、W均显著富集,显示热液沉积特征。含锰岩系中黑色块状锰矿、深灰色纹层状锰矿和灰白色纹层状含锰凝灰岩在U-Th相关图、Cr-Zr相关图、Co/Zn-(Co+Ni+Cu)相关图上均显示具有热液(水)沉积特征,稀土配分曲线类似碧口群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含锰岩系为由凝灰岩、硅质岩、碳酸锰互层和黑色碳质泥岩沉积组合,其岩石组合与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类似。因此,认为从江高增锰矿属于海底热液(水)喷流沉积产物,该地区锰矿找矿应该沿同生深大断裂进行。  相似文献   
155.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兴地塔格群被认为是晚古元古代地层,该地层黑色云母石英片岩的铅同位素测年为2 063.28~2 321.4 Ma。通过对兴地塔格群辛格尔组白云石大理岩的碳同位素测定,其碳同位素分布在5.15‰~-0.79‰PDB,大部分数据为2‰PDB,明显不同于中元古代1 600~1 400 Ma时期的δ13Ccarb值处在0‰~1‰PDB特征。其与国内外同时期地层的碳同位素数据比较,特别是与华北长城系碳同位素特征比较,认为辛格尔组应该属于晚古元古代1 700~1 600 Ma时期沉积产物。同时,对兴地塔格群的沉积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兴地塔格群沉积环境属于浅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56.
黔东南金成矿区位于江南造山带金成矿省的西南端,成矿条件优越。坑头金矿床是黔东南金成矿区的一个中型矿床,在其深部找矿中,发现除石英脉型矿体外,还存在蚀变岩型矿体。然而,这种蚀变岩型矿体的构造形态、蚀变类型、与石英脉型矿体之间关系和金的赋存状态尚不清楚。本研究与当前的勘查工作紧密结合,围绕石英脉型矿体和新发现的蚀变岩型矿体为研究切入点,借助微区分析技术(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进行系统的“流体-蚀变-成矿”研究。蚀变矿物金红石矿物化学显示为热液成因,具有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的金红石标型特征。围岩的沉积-成岩过程(包括低级变质作用过程),主要形成了草莓状黄铁矿和含铁碳酸盐岩,为后期含金硫化物(黄铁矿和毒砂)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如Fe)。金的成矿富集过程主要经历了绢云母+毒砂+黄铁矿+石英(Ser+Apy+Py+Qtz)阶段、黄铁矿+毒砂+石英(Py+Apy+Qtz)阶段和自然金+石英(Au0+Qtz)阶段。在Ser+Apy+Py+Qtz阶段,主要表现为含矿流体与围岩的初级交代,形成大量浸染状黄铁矿+毒砂的硫化带;Py+Apy+Qtz阶段主要为流体沿着剪切带再交代,形成蚀变岩型矿...  相似文献   
157.
广西宜州是石炭纪沉积型锰矿较为发育的地区。本文以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龙头锰矿床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锶同位素组成研究。锰矿石87Sr/86Sr比值为0.708172~0.708213,平均0.708200,围岩87Sr/86Sr比值为0.708181~0.708248,平均0.708214,反映锰矿成矿物质可能具有多元混合的特征。结合岩相学研究,认为海底热液活动和陆源风化作用共同控制锰矿成矿。龙头锰矿床从Ⅰ矿层到Ⅳ矿层的矿石和围岩87Sr/86Sr比值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认为可能与古大陆风化作用及对锰矿有重要控制作用的龙头式台沟阶段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