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本文主要对出露与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矿区荣那矿段的安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旨在确定该套火山岩的成岩年龄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安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10.1±0.7)Ma(MSWD=2.3),代表了其成岩年龄。岩石Si O2为59.5%~61.48%;Al2O3为16.14%~17.11%;Na2O+K2O为6.02%~6.63%;Mg#值中等,微量元素富集Ba、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Rb正异常和明显的Zr、Hf负异常,据此认为该安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的性质,是班公湖—怒江洋北向俯冲,拉萨地体与羌塘地体碰撞拼贴过程中所诱发的岩浆产物。结合其他资料分析认为,此安山岩的成岩时间应晚于铁格隆南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的成岩和成矿时间,是该矿床得以良好保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2.
地质测绘是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中所有测绘工作的总称,其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测绘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提升,在新时期下,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所发挥着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也为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进步空间。本文就对新时期下地质测绘技术的发展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3.
西藏甲玛斑岩矿床裂隙系统的初步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内中东段找到的超大型斑岩矿床之一。根据甲玛矿区165个钻孔角岩中裂隙的统计结果,从平面上和垂向上研究甲玛斑岩矿床裂隙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上覆围岩金属矿化强度之间的关系,认为整个矿区破裂裂隙疏密分布趋势明显,裂隙高密度区位于ZK1616—ZK3216一带,平均裂隙率达40条/m以上,最高可达82条/m;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发散,裂隙率逐渐降低。而上覆围岩(角岩)中的铜钼矿化强度同裂隙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平面上裂隙高密度区对应的Cu品位值为0.2%~0.47%,对应的Mo品位值为0.03%~0.10%;垂向上裂隙发育程度与铜钼矿化同样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裂隙越发育,对应的金属矿化越好,且在角岩中具"上铜下钼"的矿化分带现象。此外,根据对矿区裂隙成因的初步讨论,提出了甲玛斑岩矿床裂隙系统的演化模式,并结合16号勘探线上裂隙产状变化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确定了甲玛深部隐伏斑岩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54.
55.
地球化学开放系统是在地球化学过程中存在物质带入带出的系统,其质量平衡研究不仅可以定量考察物质的带入带出和体积变化,而且能够限定地球化学过程的机制,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为成矿作用过程研究提供线索和背景信息。质量平衡方法已被国内外许多学者用来研究各种系统中的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56.
位于西藏墨竹工卡县的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中东段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矿床,已探明伴生银资源量大于6000t.根据产出特征可将甲玛矿区的银矿体分为矽卡型与大理岩型两种.通过矿相学、电子显微探针研究发现银均以不可见银和可见银两种形式存在.不可见银以晶格银的形式赋存于铜矿物中;其次以次显微包体银的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可见银...  相似文献   
57.
宋扬  杨欢欢  林彬  刘治博  王勤  高轲  杨超  方向 《地球学报》2017,38(5):659-669
由于青藏高原隆升不可避免的强烈剥蚀作用,中生代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保存和发现就需要多种地质因素的耦合。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铁格隆南铜矿是一处隐伏、半隐伏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叠加矿床。系统的地质编录发现,矿床的保存得益于成矿后美日切错组火山岩的覆盖。在矿体和火山岩之间发现了古风化壳,并识别出弱风化残积层、残积古土壤、半风化坡积物三种风化剥蚀界面,说明矿床形成以后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隆升剥蚀。通过成矿系统的保存程度间接估算,118~111 Ma之间最小剥蚀厚度为600~1 200 m,区间剥蚀速率为0.1~0.2,平均0.15 mm/a。矿床形成时的地表高程可能达到2 000~2 500 m。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末期,对其剥蚀作用的研究验证了南羌塘地体在早白垩世晚期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剥蚀过程,同时指示了早白垩世晚期是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8.
岩浆黑云母和热液黑云母矿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黑云母是岩浆岩和斑岩型矿床中重要的含水铁镁质成岩硅酸盐矿物。黑云母化学成分可以有效地指示岩浆性质、热液蚀变以及成矿过程。文章基于前人和作者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总结了黑云母矿物化学在黑云母分类、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氧逸度等方面的应用,对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卤素和卤素逸度评价岩浆热液过程,成矿潜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为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预测和勘查评价提供了最新的找矿矿物学证据。并提出了黑云母矿物化学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9.
西藏马牧普铜多金属矿床是玉龙铜矿带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勘查进展揭示其铜、金资源量均已达到中型规模,但理论研究工作仍十分薄弱。本文基于系统的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对马牧普铜多金属矿床矿物学进行详细研究,进而探究矿床成因。马牧普矿床主矿体为中—厚层板状的角砾岩型矿体,矿石类型以角砾状为主,局部矿体呈透镜状产于角岩中。矿区发育广泛的绿泥石化、角岩化、金云母化和弱绢云母化蚀变。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内矽卡岩矿物中辉石主要为透辉石,云母主要为金云母,角闪石则以透闪石为主。马牧普矿床成矿阶段和矿物组合为:Ⅰ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透辉石- 石榴子石- 磁铁矿±白钨矿;Ⅱ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透闪石- 金云母±磁铁矿±绿泥石±绿帘石±白钨矿;Ⅲ硫化物阶段,矿物组合为黄铁矿- 黄铜矿±辉钼矿±磁黄铁矿±辉铋矿±方铅矿±闪锌矿±萤石±石英,为主成矿阶段;Ⅳ碳酸盐阶段,矿物组合为赤铁矿±萤石±方解石±石英±玉髓。矿物学特征表明,矽卡岩演化经历了岩浆期后高温—中低温演化的过程,随着温度的降低,镁质矽卡岩矿物从进变质阶段的透辉石转变为退变质阶段的金云母;矽卡岩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早期相对较为氧化的环境到晚期相对较为还原环境的转变。矿区角砾岩层为原沉积地层中存在的白云质、钙质碳酸盐夹层,广泛的热液交代作用使得大部分碳酸盐呈角砾状。含矿岩浆热液流体沿着碳酸盐岩产状侵位并发生交代作用,使得金属矿物在角砾岩层中沉淀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60.
李发桥  唐菊兴  宋扬  林军  林彬  杨欢欢  唐攀  郑明  郭朵朵 《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21-2023060021
拿若矿床目前是藏西北阿里地区改则县多龙矿集区第三大斑岩铜(金)矿床,前人开展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地质背景等研究,但空间蚀变分带和岩浆演化过程等方面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拿若矿床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钻孔科研编录的基础上,开展了磷灰石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研究,探讨拿若矿床磷灰石矿物彩色阴极发光特征与蚀变分带的耦合关系,揭示含矿岩浆演化期次及氧化还原状态。磷灰石彩色阴极发光特征显示,拿若矿床磷灰石彩色阴极发光(CL)特征主要表现为黄褐色、绿色—亮黄色和灰黑色,分别对应未蚀变、钾化蚀变和绢英岩化蚀变环境,磷灰石彩色CL特征与其所处蚀变环境的关系验证了本文重新厘定的拿若矿床斑岩系统“双钾化带”空间蚀变分带结构。磷灰石电子探针(EPMA)主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磷灰石的CaO = 53. 5%~56. 5%,P2O5 = 39. 5%~42%,F = 1. 26%~3. 24%,Cl = 0. 01%~1. 99%,SO3 = 0~1. 28%,由此计算的XF= 0. 68~1. 76,XCl = 0. 001~0. 58,XOH = 0. 21~1. 05。不同类型、阶段的磷灰石挥发分(F、Cl、OH)、SO3等变化趋势反映了拿若矿床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发生了气体饱和流体出溶金属沉淀的过程,并揭示了成矿岩浆高氧逸度的性质。此外,环带状岩浆磷灰石反映了隐爆角砾岩系统发育了三期次岩浆作用,并指示了第I、III期岩浆活动具有更高氧逸度特征,与成矿关系更加密切。因此,本文认为在复杂造山带发育的多期次岩浆热液叠加型斑岩铜矿床中,磷灰石在辅助厘定蚀变类型和反演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